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和MR影像特征分析

来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MR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影像表现.结果 共收集21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8~69岁,平均55岁.行CT增强扫描14例,行MR增强扫描13例,MR平扫3例,均行CT及MR扫描9例.胆囊壁增厚18例(86.00%),其中弥漫性、均匀性增厚9例(50.00%),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4例(22.22%),局限性增厚5例(27.78%),胆囊壁无增厚3例(14.29%).肌层均匀强化者13例(72.22%),肌层不均匀强化者3例(16.67%).胆囊壁内结节8例(38.10%).胆囊黏膜线连续者18例(85.71%),中断者3例(14.29%).浸润邻近结构9例(42.86%),边界清楚者12例(57.15%).周围见肿大淋巴结4例(19.05%).合并胆囊或胆管结石的有15例(71.43%),其中导致胆道梗阻的有9例(60.00%).结论 胆囊壁增厚、胆囊肌层均匀强化、胆囊壁内结节及胆囊黏膜线连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甲硫氨酸(Met)缺乏对人肝癌(HCC)细胞系HepG2和Huh7的生长影响和甲硫氨酸限制作用是否协同瑞戈非尼抑制肿瘤生长.方法 CCK8实验检测瑞戈非尼分别在正常培养基和甲硫氨酸缺乏的培养基的IC50;凋亡实验、周期实验检测瑞戈非尼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两种肝癌细胞株的凋亡诱导情况和对细胞周期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增殖情况;JC-1荧光探针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脂质体过氧化实验检测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结果 甲硫氨酸缺乏可降低瑞戈非尼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的IC50值;甲硫
[背景]二氧化硅(SiO2)粉尘可引起肺泡巨噬细胞中的炎症事件和细胞损伤,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目的]探究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在SiO2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表型改变中的作用.[方法]16只6~8周龄的C57BL/6小鼠(雌雄各半)经50μL生理盐水或50μL 50 mg·mL?1的SiO2肺内灌注14、28 d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HE)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印迹法(WB)及免疫荧光法(IF)检测肺组织TLR4信号相关蛋白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
[背景]砷是一种毒物,会影响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及其蛋白质的表达,但砷对BCL-2不同亚型转录本BCL-2α和BCL-2β的影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研究砷及其代谢物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样细胞(16HBE)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中BCL-2基因转录本BCL-2α、BCL-2β及其总和BCL-2T的影响.[方法]将16HBE细胞和A549细胞经体外培养后随机分成3大组:等浓度的不同砷化合物(MMA、DMA和亚砷酸钠)单独染毒组(16HBE细胞的处理浓度为4.5
目的 探讨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中起关键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筛选胰腺癌CTCs相关数据集,利用R studio软件筛选差异基因,与KEGG数据库的代谢相关基因比对,寻找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使用STRING、Cytoscape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最后,对比两数据集富集的代谢通路,获得关键通路及基因,并利用TCGA和TIMER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与临床特征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 分别从数据集GSE118556和GSE18670筛选出8
目的 分析化疗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月经恢复的情况,并探讨GnRHa的应用对患者的潜在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41名年龄从14~45岁的女性乳腺癌早、中期患者并采用SPSS软件生成随机码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69)和对照组(n=72).随访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从2008年8月到2021年12月结束.使用Logistic回归来研究GnRHa对化疗结束后患者月经恢复的疗效,线性回归研究GnRHa与肝功能指标和卵泡
目的 采用ChIRP技术纯化肿瘤细胞中内源U6 snRNA(简称U6)互作蛋白,结合高灵敏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获得的互作蛋白组进行鉴定,系统揭示U6参与肿瘤细胞中新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合成含生物素标记的U6特异性探针,利用分子杂交技术特异捕获经甲醛交联的内源U6与互作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并结合高灵敏度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出U6互作蛋白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分析U6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结果 通过严格的筛选本研究最终鉴定到135个特异的内源U6互作蛋白.GO、KEGG、蛋白复合体富集分析和P
目的 研究吸入性麻醉药七氟烷对发育期神经元的凋亡作用,并探究七氟烷对原代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4.1%七氟烷处理6 h,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凋亡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率,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含量的变化,并检测ATP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上调(P<0.01),凋亡率增加(P<0.05),ROS生成增加(P<0.05)
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工作量大且琐碎,职业风险高,工作认同感低等特征,使得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不仅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出现疲惫、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也会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医疗差错上升,患者满意度下降,离职率升高等现象出现.因此,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进行适当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国外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干预研究关注较早,目前发展也较为成熟,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国外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发现目前国外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可以概括为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综合干预三类,此三类干预方法均有各
聚六亚甲基胍(PHMG)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胍类消毒剂.自韩国发生加湿器消毒剂(主要成分是PHMG)肺损伤事件以来,其吸入毒性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国内关于吸入PHMG毒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PHMG的吸入毒性及其他毒性做一综述,系统性介绍了目前已经报道的PHMG毒性,包括吸入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和其他可能毒性如肝脏毒性、心血管毒性、免疫毒性以及生殖和发育毒性,揭示了不规范使用PHMG对机体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我国合理使用PHMG消毒剂和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与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由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检测人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残留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人体残留量较低,代谢较快,检测也较难.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人体生物材料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检测的研究,详细罗列了对不同生物材料的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同时总结了不同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和回收率.最后对人体生物材料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