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护,让现代公民从这儿起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每个学生都会唱这样一首歌:“我们是新一代的雏鹰,自我保护常记在心。勤学习,讲卫生,健身心,护权益,遵纪守法不畏强权,明辨是非,维护公德,遇到危险镇静机智,敢于斗争积极自救……”这首凝聚了集体智慧的《自护之歌》,并不只是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唱唱了事,而是真正融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
  祝塘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地处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江阴,使得学校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改革意识和持久的发展动力。早在1990年代初,祝塘小学就开展了自护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在组织保护的基础上,尊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20多年来,在自护教育的滋养下,一批批学生养成了独立人格,形成了主体意识,增强了权利观念,逐步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小公民。
  一、开发自护教育校本课程
  纵观祝塘小学的自护教育,有一点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学校有着清醒的课程意识,从一开始就把自护教育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建构。考虑到1990年代学校课程自主空间还不大,大多数学校课程观念还比较模糊、课程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一事实,地处乡镇的祝塘小学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1.自护教材编写
  早在1990年代初期,祝塘小学就组织力量编写了《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90题》,作为开展自护教学的蓝本。
  1999年,祝塘小学又以《90题》为蓝本,组织编写了《少年儿童自护读本》,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自护教材。《自护读本》分为“学习篇”、“生活篇”、“心理篇”、“游戏篇”、“意外篇”、“法规篇”和“评价篇”七个部分,一共有115个条目,包括了常见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利的问题,如煤气中毒、乱挖耳朵、蘸唾液翻书、迷恋电子游戏、被人跟踪等等。每个条目都描述了问题现象,并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应对方法。《自护读本》纲举目张、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非常便于学生学习。时任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的段镇在序言中对《自护读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它体现了全面的保护、积极的保护,把保护与自我保护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生命保护、权利维护上,不断有新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2010年,祝塘小学对《自护读本》进行了集中修订,补充、细化了一些自护条目,如: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全民关注防震抗震这一现象,增加了“地震逃生”条目;针对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伤人事件屡有发生这一现象,增加了“安全养宠物”条目;针对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犯罪案件增多这一现象,增加了“安全上网”条目;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一现象,增加了“乘坐电梯的安全”条目,细化了交通安全相关条目……这些条目的修订让《自护读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贴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
  2.自护课程教学
  自护课,对于祝塘小学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每两周,他们就会上一节生动而实用的自护课。
  为了规范自护课的教学,学校出台了《少年儿童自护教学指导意见》,以《少年儿童自护读本》为基础,分解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提出了适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各年级具体教学要求。学校还选取了数十篇优秀的自护课教案,编印了《自护教案集》,供教师学习借鉴。随手翻开《自护教案集》,看到的是李静霞老师设计的《放鞭炮时须小心》教案。这个教学设计完整而精巧,不仅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外实践、板书设计等基本备课要素一应俱全,而且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先是“谈话导入”,从小朋友喜欢的放鞭炮说起;再是“看图明理”,通过看图片、听录音、小组讨论等方式,明确放鞭炮必须在空旷的场地;接着是“辨析导行”,让学生辨析几种危险的放鞭炮方法,讨论放鞭炮时的注意事项;最后是“总结全文”,引导学生齐读黑板上板书的放鞭炮注意事项。特别要提出的是,在设计中,一个叫“笨笨”的孩子放鞭炮的情境贯穿教学始终,而且老师还把放鞭炮注意事项编成了一首儿歌:“小鞭炮,生来脾气躁。肚里藏火药,一点它就爆。炸伤人身体,引起大火烧。小朋友,要牢记,放鞭炮时须小心。”这种童趣盎然的设计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自护教案集》只是一个范本,在自护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灵活地采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网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自护知识,了解自护常识,锻炼自护技能。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让自护课成为祝塘小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3.自护课程评价
  2011年11月9日下午一点,正准备上课的六(4)班学生突然发现窗外浓烟滚滚、警报骤起,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正在教室里的吴颖姿老师报告:“吴老师,着火了!着火了!”吴老师向惊惶失措的学生大声喊道:“不要慌!不要慌!我们自护课讲的火灾逃生方法还记得吗?照这个做就行了!”学生们迅速镇静下来,用手帕、衣服等捂住口鼻,一个接一个地猫着腰,贴着墙壁快步奔向楼下。
  这不是真正的火灾,而只是学校组织的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一般情况下,这种演练都会提前通知学生,但这一次,吴颖姿老师故意把这一消息隐瞒了下来,目的就是想给学生一个“突然袭击”,检测一下他们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够正确使用平时学习的自护知识。学生的表现让吴老师很满意,也让她对自己的自护课程教学更加充满了信心。
  自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到知识,能够“纸上谈兵”还不够,关键是要看他们是不是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所以,祝塘小学在自护课程评价上,不仅有自护知识考试,考查学生自护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还有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检测,如包扎过关考试、游泳技能考试、消防能力测试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游泳技能考试。学校考虑到祝塘地处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利用暑假时间开设了游泳课,超过1.2米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学习。学校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游泳技能考试,学生只有考试合格,取得了由江阴游泳协会颁发的《游泳技能证书》,才能从祝塘小学毕业。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历来有多种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这些所谓“好课标准”都是成人所构建的。课堂生活是孩子们经历最多、体验最深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现象学研究要求关注教育情境中师生的“生活体验(世界)”,关注教育的实际发生领域,关注生活的意义。由此,本研究旨在用教育现象学的方式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用描述性的语言勾勒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课堂”。  关键词:好课堂;教学方式
昨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位教研员非常急切地希望交流,聊了半个多小时,主要内容是即将举行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展示,要展示一节总结交流阶段的展示课,她认为在展示课上,应该让孩子们说出前期活动的过程,而另一位教研员则认为孩子们只需要展示出成果即可。矛盾的焦点是在活动的总结展示交流阶段,到底展示什么?  假设教师在此主题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教学,将指导重点放在学生学会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上,如何反思、反
我校创建于1906年,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虽地处偏僻的农村集镇,但我们秉持“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践行“智慧引领,科研兴师,科学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传承“立足农村,自主研修,集团作战”的拼搏精神,坚持锤炼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并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学校连续13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虽然没有现场聆听、欣赏许卫兵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但通过后来仔细揣摩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以及电话沟通,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许卫兵老师研究该课的意图:如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真正通过“慢镜头”让学生探究、顿悟、发现“小数”的内涵与意义。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在研讨交流中,我深深为许卫兵老师的深入思考(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相关材料的阅读、教学想突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史》的内容解读,指出该书在国内第一次按照西方心理学中发展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条基本主线,对西方心理学史进行合理重建,从整体上把握了西方心理学演进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史;解读;评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1-0059-02    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而从历史的视角探讨总结心理学研究的
宜兴市从2002年秋季开始课程改革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程编入课表。我被赶鸭子上架,在負责我市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兼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当时自己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两眼一抹黑,但也很乐意地接受了这项工作,这是因为,在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自身对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关注,也比较有兴趣。几年来,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始终成为教研工作永不言弃的基本目标,教学研究成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的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应同步,学校是教育的社会单元细胞,发展教育须发展学校。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实施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学校发展重在建设校本课程及其教研制度文化,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教育发展;新课改;学生;教师;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让我们感谢我们的母亲,感谢她给予我们的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深深的母爱,感谢她给予我们的启蒙教育!”——2005年11月18日,太仓市朱棣文小学,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顾桂荣老师在上《月光启蒙》,课的结束语真情洋溢,生动感人,给上课的学
摘要: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关键词:戏剧表演;“角色”理论;课堂教学;教学体验;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
课题组 未来十年江苏人口发展与生源变化研究报告  郭志明 追求教学管理的理想境界  金松武 以文化人,转师成士  申晓月 胡中锋 以教师培训迁移为基准的教师培训效果  吕建国 杨敏芬 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  吴良根 中小学教师开展自我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张菊荣 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有效教学的视角  周信东 “教学目标”再认识  岳定权 学生缄默知识: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