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精准扶贫审计的策略优化

来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果,但在新时期,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重构精准扶贫审计的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试从精准扶贫审计工作的不同环节入手,列举了存在的事前审计不足、独立性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对象混乱和新技术应用不足等六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力求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兴的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有利于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增进理想信念、引导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丰富自身修养,并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古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养与育人理念,是课程思政强有力的载体,而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其发挥出强大优势的手段.目前,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应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探究适合古代文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大学生劳动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筑“情境体验式”劳动教育新平台、运用项目学习PBL开启劳动教育“云上学习”新模式以及拓展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载体三个方面来探索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推动劳动教育的新发展,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质量.
针对传统编码方法单一考虑边缘分布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跨域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联合特征和迁移学习的跨域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利用聚类方法初始化字典基向量,学习更具代表性的初始基;其次,联合类间及域间概率分布,最小化类内差异、最大化类间差异,利用平衡因子调节每个分布的权重比例,促进域间的知识迁移.在MNIST和USPS、Office和Caltech等通用迁移学习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源域到目标域的迁移性能.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创造了一系列的伟大理论成果.深入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文化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遵循,也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受到网络上不安全因素的困扰.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而防火墙技术是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的核心技术,也是防止黑客入侵、防止非法访问的有效手段.拟基于网络安全问题及安全需求,浅析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针对物联网大数据聚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物联网大数据挖掘算法.通过建立维度控制机制,生成物联网数据模式树,初步获得数据挖掘范围,按照物联网数据特征检测符合要求的数据,并对聚类出的特征数据完成标准化处理,依靠人工智能中的神经网络技术,获取数据挖掘结果.实验结果表明,F-measure值最大可以提高15.01%、17.52%,而RI值最大可以提高20.32%、25.03%,算法的聚类精度明显有所提升.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提出基于FOA-MCB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分析法.先分析基于FOA-MCB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过程,掌握锚节点在节点定位时发挥的作用,再采用基于GDOP值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定位精度分析法分析锚节点几何布局对节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实验得出:当锚节点数量是3个且定位节点出现在锚节点环绕区间时,定位精度最高,即使节点移动距离以0.1mm/s的速度增大,节点定位精度也不受影响.
采用LB平板从无花果果浆中分离出19株内生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筛选得到两株活性内生细菌,通过菌落及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为芽孢杆菌属细菌,生理生化验证后命名为Bacillus WHG3251、Bacillus strain BF3252,对两株无花果活性内生芽孢杆菌芽孢形成时间、耐碱性、耐盐性和产淀粉酶能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内生活性细菌产芽孢时间分别为25h和26h,最适生长pH值为7.0,有一定耐碱性、耐盐性和产淀粉酶的能力,两株芽孢杆菌在
诱变育种能够解决野生青蒿资源匮乏危机,培育高质量菊科类青蒿植株.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的方法诱导青蒿同源四倍体,通过根尖染色体鉴定的方法确定四倍体株系,并借助于多倍体气孔与形态的特点作为辅助方法帮助鉴定.结果表明,根尖鉴定最佳方法为:用0.2%的秋水仙素浸泡,在60℃以0.2mol/L的盐酸解离14min,蒸馏水低渗30min,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40 min.显微镜观察多倍体根尖染色数目2 n=36条,多倍体植株气孔与形态相对于二倍体均发生了变化.
为探究葡萄密度对所酿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收获期巨峰葡萄为研究材料,根据葡萄密度大小将其分级后进行发酵,探究不同密度葡萄所酿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收获期巨峰葡萄的密度为1063~1140kg/m3,随着葡萄密度的提高,所酿葡萄酒中总酚、总黄酮、总黄烷-3-醇、总花色苷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葡萄密度的提高,所酿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