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回归的和谐之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作品《小王子》自拍摄到上映历经六年漫长的时间,电影自上映后便一直高居影院票房榜首,更是受到海外豆瓣社区网友的广泛好评。电影内容属于现代生活形式下的小王子传奇故事,同时,导演在进行故事叙述过程中还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电影将原作品的主角小王子置换成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同样对美好充满了向往,然而,她却未能得到小王子旅行的童话空间,所以只能将这种旅行埋藏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还是飞行员和小王子的故事圆了她的旅行之梦。导演采用别具特色的手法刻画出一个充满信赖的全新世界。在技术运用上,对小女孩部分使用的是CG技术,刻画效果可爱生动;而小王子故事使用的则是定格动画技术,意境优美。电脑合成的动画世界华丽流畅,从整个电影效果来看使人如同身临其境。电影中通过对朴素、清新的小王子刻画,讓人勾起对各自童年的记忆,而通过小女孩与星星王国部分能够使人陷入对现实的思考。导演保留原著的思想,却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进行原著的演绎,从而与现代人产生了部分的交织,使得观后能使人产生共鸣与思索。
  一、 主题精神形成的根源
  电影《小王子》中的主题精神,实际是原作者在特定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影响下,对社会大众间关系的一种领悟与总结。
  影片中对人类爱的执着追寻实际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向往。故事中通过玫瑰映射出现实生活中作者的真实情感世界,作者借用电影《小王子》中对婚姻问题的反思,强调了责任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人均从孩子成长而来,本影片通过小王子将观众带回各自的童年世界,同时让观众找回久别的单纯和欢笑,这时,小王子并没有停止脚步,他继续将观众带入到人理想中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观众找回失去的自己。当观众的思绪进入影片之中的时候,其中的爱情、理想和精神家园等,难免会与观众的心灵发生共振。
  影片中的小王子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观点:即人真正的幸福是担当。小王子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实际也是你我的追寻之旅,因为所有人均是行走于世间的追寻着,每一个人都在追寻的路上,而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才能洞察出来,所以观看《小王子》后,带给观众心灵的慰藉与启发是巨大的,有些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借助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某些只可意会的感动陪伴人们的成长,同时也陪伴着人们对爱的思考,陪伴着人们走向光明。
  二、 影片中的精神迷失与回归
  (一)飞行员爷爷救赎小女孩迷失的精神
  在影片中有一个主要的人物,那就是九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初出场的时候,是在妈妈的协助下学习,在妈妈的陪伴下准备考名校,她的时间表全由妈妈进行安排,而且每天日程表中的任务都很密集。小女孩每天只是处于紧张的学习生活状态,人际关系也较为单一,家庭中妈妈就像她学习的监督官,而爸爸长期不在家。在小女孩搬到学区房之前从来未曾看到过小女孩笑过,直到遇到住在隔壁的飞行员爷爷才开始有了笑容。飞行员通过向小女孩分享小王子的故事以及用心陪伴,才使小女孩从机械的生活中走出来。
  影片《小王子》中所讲述的故事,实际就是关于焦虑和救赎方面的,这一点与影片中小女孩的理解是相同的。[1]影片的原文本中最先是狐狸救赎了小王子:聪明的狐狸用带有哲理性的语言使王子明白了爱情要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且说明了:只有用心去洞察,才可能寻找到事物的本质。当这一观念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时,就会带动一系列的救赎。这一点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是小王子对飞行员的救赎——飞行员还是孩子的时候是在用精神感受世界,但在后来因受大人的错误教导,使其许多东西被断送了,一直到在沙漠中遇到了小王子才使他领悟到了爱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
  就像狐狸救赎小王子,小王子救赎飞行员一样,飞行员将人生的真谛告诉了小女孩:任何事物只有用心去看才可能发现其中的真谛。飞行员带着小女孩在花园玩耍、交流,一起趴在院子里观察蜗牛,一起迎着晚霞看日落,还一起开着老爷车去吃人家免费的生日蛋糕。在飞行员爷爷的引导下,小女孩才从束缚中挣脱了出来,她变得不再懦弱,且成熟起来,当然,她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希望。
  (二)小女孩对妈妈等成年人的救赎
  影片中小女孩的妈妈对小女孩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所以她给小女孩制定了非常严苛的人生规划表,且将学习作为主抓的对象,甚至规划表的时间精确到了分钟。小女孩妈妈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后来,小女孩在妈妈的陪伴下去参加名校附属学校的考试,在这里她们看到了一位嚎啕大哭的家长,问其原因才知道是孩子考试失利。[2]从这个过程中,人们难以看到积极向上的成分,所能看到的只是悲哀,客观地讲,这一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只是社会的缩影,多数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步履艰难地爬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正如电影中星星王国的成员一样,每一个人像被操纵的机器一样坐在电脑前动作整齐地进行工作,他们机械呆板,缺乏个性活力。这些人客观地讲与影片原作品中所刻画的角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他们的表现也就诠释了卢克奇的物化理论,卢克奇认为,人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会被商品化。而且这种物化结构会不断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换种说法就是人们对这种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得到认可。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全社会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被无情地物化,如果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沟通的情况下,甚至进行沟通也只是为了一个非常遥远的虚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仿佛是其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这里应重点说明的是,影片中提到的“王子先生”已经完全被成人化,且已并不是之前的小王子了,他已经从最初的救赎者被异化了。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出现充满了讽刺性,但借此可唤起观众的悲情感和自省意识。他还把想要唤回自己的小女孩送给了改造自己的人。他的这种表现实际反应了个体在当今社会中的萎缩现象——人处在强大的社会中常会显得渺小无力,个性尽失,而社会就像巨大的魔掌控制着个人的命运,个人在其中只是一个弱小无力、个性尽失的生物。
  恢复个性的小女孩变得非常勇敢,她驾驶着飞机帮助老爷爷找寻小王子,勇敢的她用心帮助小王子从困境中挣脱出来,且回到各自的星球,经过小女孩拯救出来的小王子已经恢复成人们记忆中优秀的小王子模样。然后小女孩与小王子一起释放了被关着的星星,所有的人也因此丢掉了机械,恢复了应有的活力。严厉的妈妈也从女儿的变化受到启发,她感受到女儿与飞行员爷爷相伴時的美好,因此改变了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充满爱心的进行陪伴。当初的王子被救赎回来了,影片中的许多人也得到了救赎,当然,观众也就被得到了救赎。   三、 观众受到电影《小王子》主题的较大影响
  在小说中,小王子被狐狸拯救,而小王子又拯救了飞行员,最终由小说拯救了广大读者。而导演对该故事进行重新解构的最终目的,在于展现其本身属于现代悲剧。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事情无法得到解决,但是借助经典的图书和电影都能够保证人们对生活形成更多的思考,更能够多一份释然,少一份焦虑。該种思想也是导演和作者期待展现的重点。
  在作品中,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具有极为细腻的思想,在离开土地飞上天空之后,其能够俯视大地上的一切,虽然该种方式使得他远离了人类,反而使得其对于人类更加了解。该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当世俗退去,人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才能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3]
  导演奥斯本原本将小说《小王子》作为自己与妻子的定情信物,其也属于岁月对这对恩爱夫妻的馈赠,两人经历过异地恋爱的岁月,在拥有这本书之后即便是两人异地也能够感受到对方在自己身边。在后来有了儿女之后,他们通过儿女受到较大启发,因此导演奥斯本对该部作用再次进行深入思考,并花费六年时间将其创作成为电影,最终通过特殊的方式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已经物质化的世界中人们到底失去了什么,而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最终必须珍惜的又是什么。其实,人生在世所有的名与利都是物的衍生品,过分的追求只会让人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当然,所有人都具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基本权利,但是人们在忙碌的同时是不是应当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在该种整齐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失去了许多当初美好的事物。纵观历史匆匆,人活着其实只是短暂的瞬间,犹如流星闪过,所以对于名利的追求都是身外之物,在实际生活中应当抛弃世俗,回归最初的真我,类似影片中展现的,繁星满天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
  在影片的最后,妈妈和小女孩都已经脱下了代表束缚的工作服和校服,取而代之的是美丽舒适的便装,一起无忧无虑地欣赏满天星辰。此时的观众都已经沉浸在这份轻松自在之中,大家能够感受到的也是一种和谐的美感,在此过程中大家都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该片通过影像告诉我们,在过分追求物质生活时,往往会产生梦想泯灭和感情麻木以及青春苍老的现象,但是即便是丰富的物质也无法解救空虚的灵魂世界。在当前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该部影片也唤起大家对自己进行重新认知,并重新定位在世的基本意义和生命追求。
  结语
  其实,导演和作者的相遇是小说和电影的相遇,而广大观众和书以及电影的相遇则是内心的真实交流,上述关系都是以美好的驯养关系为基础。正如小说和电影始终强调的核心思想,只有用心才能夠发现。虽然现实生活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焦虑,但是只要能够获得健康情感的滋润,一切事物都将变得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燕.我愿追随你,单纯到永远——电影《小王子》观后记[J].戏剧之家,2015(24):126.
  [2]万莹.体物与精微——电影《小王子》中的别样况味[J].新丝路(下旬),2015(11):96-97.
  [3]褚慧敏.动画电影《小王子》走俏的多维文化透视[J].电影评介,2016(14):95-97.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4年9月25日,“书画澄江·艺术青春”——江阴市青年艺术家书画作品巡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展出。为培养文艺事业优秀人才、推出精品力作,江阴市文联精心策划了“书画澄江·艺术青春”青年书画家培养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3位青年书画家。徐慧君、曹亚明、陈伟、徐静芬、夏静、陈亮、许琰、武宝民、耿明霞、汪小玲、蒋君慧、许达、方芳13位书画家,他们立足本土、潜心艺术,有的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有的在国
摘 要: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爱情观 
摘 要: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
摘 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 校园文化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
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当下,韩国虽经历不同时期却仍得以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传播中一枝独秀,于我国国产影视剧而言,经验与教训并重。自2013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跨越两年时间,历时2个余月,再次掀起一股“韩流”热潮。在韩国本土收视率纵向比较方面,接档热播剧《继承者们》的《来自星星的你》首播日即以15.6%秒杀前者同时段的11.6%;与同时段播出的韩剧相比,《来自星星的你》平均收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汉语“名1 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關键词: 名定结构 “的”字隐现 所有格(’s) 影响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与英语定中结构中所有格定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汉语中有“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
摘 要: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导致学生厌学及知行不一。要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使之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政治 教学模式    九年级各门学科新课标的普遍实施,标志着新一轮课改在全面展开。其中特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摘 要: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标,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生活资源教好语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资源 有效利用    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五点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与教育》中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摘要:咨询员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发现,由于求职者父母对其期望过重,求助者对高考也看得比较重,考试受挫后自责、自卑,缺乏自信,从而引起了考试焦虑情绪。咨询员与求助者通过0理测验和上级心理咨询员的指导,形成了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员成功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放松训练,对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电影《相助》讲述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南部某小镇发生的故事。这里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如白人生活的社区美景如画,而黑人的生存环境却贫疾落后。黑人女性的境遇就更加不易,她们常会遭到白人男性的强奸甚至无奈生下孩子,这些现象在描写美国南部生活的影片中大多都能发现。所以该影片重点刻画了黑人女性进行思想崛起的过程。  一、 对黑人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  (一)善良真诚的品性  白人家庭通常会找黑人女佣打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