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权威解读两类学校建设实施意见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省乡村小规模学校(指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和乡镇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要求。11月6日下午,省教育厅在广州举行新闻通气会,对《实施意见》主要内容作了全面、深入解读,介绍了清远市、韶关南雄市的经验和做法,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通气会上,省教育厅介绍了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和意义、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两类学校的教育质量、育人水平的实施举措、《实施意见》提出的创新举措以及《实施意见》提到省定标准的主要内容等。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2018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使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满足两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实际需要,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当前,两类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据统计,2017学年我省共有乡村小规模学校(或称“教学点”)6103所,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绝大多数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乡村,不但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而且办学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质量不高,已明显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因此,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办好两类学校,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5月,马兴瑞省长到省教育厅调研时指示,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教育厅在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清远市部署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截至2018年7月,各试点市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0亿元,完成学校改造24所,新增建筑面积40548平方米,新增寄宿学位数1930个,减少教学点46个。省已下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省补助资金4.98亿元。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省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形成了《实施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实施。
  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健全两类学校经费投入与使用管理制度,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按标准化要求完成两类学校达标建设,补齐两类学校短板,确保到2020年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要求。
  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针对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农村学校布局的要求;二是針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问题,提出了全面推进小规模学校达标建设;三是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学位不足问题,提出了扎实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要求;四是针对两类学校师资保障不到位、师资队伍不强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五是针对两类学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育人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要求;六是针对两类学校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提出了强化经费保障的要求。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两类学校的关键:一是要完善编制岗位管理;二是要保障乡村教师待遇。
  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是办好两类学校的核心目标:一是要推进学区化管理;二是提升育人实效;三是推进“互联网 教育”发展;四是加强控辍保学;五是保障学生就学安全;六是要推进对口支教帮扶。
  《实施意见》提出的创新举措有:一是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二是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三是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四是强化经费保障。
  会上,清远市教育局、韶关南雄市教育局对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关情况、经验和做法做了介绍。会上,省教育厅还围绕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建设、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其他文献
【摘要】班干部是班级的灵魂,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若有得力班干的积极辅佐管理与带领,班主任则无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却能营建出一个出色的班集体,达到“师逸功倍”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若能探索总结出培养班干部的良好策略方法,对自己班主任管理工作会有极大帮助。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一直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并注重反思、总结班干部的培养方法,形成了自己一套班干部培养的方法策略
防疫期间,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直线上升。孩子们“光明正大”用起电子产品,希望拥有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自由使用权。家长则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有各种顾虑:影响视力、沉迷游戏、网络交友等问题。  1.制定协议,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要让孩子认清自己对电子产品的真实需求,意识到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不要在生活和学习上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协议
【摘要】英语“学困生”多指在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方面较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少英语学习动机,以至于在开展运用智慧学伴的平台教学资源的推送时,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这对教学带来莫大的难度。教师平时上课没有进行分层教育,上课方式不能很好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此现象利用智慧学伴的平台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多关注学困生的各方面发展,实现让学困生也有参与课堂各种
[摘要]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践行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发挥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于其导向、意义、价值进行探析,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阐述其可行性,响应新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导向  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其中有三篇精读课。前两篇是文言文《伯牙绝弦》《书戴嵩画牛》。《月光曲》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而进行改编的。这个故事没有浪漫虚构的情节,通篇流露着浓浓的人文情怀,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家对贫苦人民深深的同情,用音乐传递着他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心。文章意境优美,联想丰富,学生主要完成本单元的两个教学目标:一是
目前小学使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启发性强,既是适合小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教材,也是他们想学、愿学、乐学的课程。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部分学生开始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为此,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集中交流等方式,找数十名学生对“为什么不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授课教师认识不够到位,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二是部分
一、选题背景  教育专家曹华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好品德。”当下,由于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爱护家人,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对师长、集体不懂得感恩。为了让学生们能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笔者设计以下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学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人类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以及严峻挑战所必备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形势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更要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探索翻转课堂在高中政治课中的有效应用,积极培育架构起孩子们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
【摘要】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通过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小组团队建设、开展参加各项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关键词】班级文化;德育  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班级,因此学校德育建设中班主任是至关重要的。平时班主任的工作不但是教书,更是育人。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班级建设、班级文
[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对一个人来说是受益无穷的,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现教育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学术环境浮躁,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举办主题文化活动辅助德育教育,加强对家庭德育教育重视程度这三种举措来改变当今德育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思考  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