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引领 巧悟表达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解读】
  本次习作是围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性文章为主题而设计的,在学习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热爱科学教育,陶冶生活情趣。
  【设计思路】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概括、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写作顺序、语言特点,巧借实物与学生一起观察捕捉物品特征,妙引外形特点、功能介绍的片段范例,再次渗透说明方法在习作表达中的技巧和作用,从而悟出说明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
  1. 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热爱科学教育,陶冶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物品外形特点、用途等介绍清楚。
  【教学设计】
  一、导图引入,回顾方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回顾本单元内容。
  2.教师出示第三单元内容,归纳思维导图,引导交流说明方法、写作顺序及语言特点。
  3.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说明方法、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为后面学习写说明文起到铺垫作用。】
  二、指导观察,明确思路
  1.出示电子产品“非接触式电子测温计”,进行测温演示,感受它的快捷方便。
  2.思考:如果将它介绍清楚,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设计意图:巧借实物,师生共同参与观察,一起体会捕捉观察的重点,从而明确介绍物品时要突出特点。】
  三、走近外形,观察学法
  1. 组内思考交流。
  思考问题: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外形,想一想可以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将它呈现在读者面前?
  2.范例引路学法。
  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吧!它小巧玲珑,拿在手里感觉还不足一斤重呢!一身浅灰色的外衣镶嵌了一条深灰色的边,既洋气又典雅。它的形状远看像数字王国的“7”,又像女士吹头发用的小型吹风机,更像小男生手里拿着的小水枪,那小水枪就是测量温度的对口。可别小看这只“眼睛”,它可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什么?又吹牛。好了,等一下让你大开眼界。另外,把手上有个“喉结”的按钮,那可是测温的关键部位,不信走进现场去感受吧!
  交流方法1——描写顺序:从整体到局部。
  交流方法2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交流方法3 ——抓住关键部位介绍清楚
  “眼睛”“喉结”。
  3.回顾《鲸》再次悟法。
  思考:在《鲸》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突出鲸的大?
  交流得出:与象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与之作比较,让读者更加容易想象出它的特点。“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鲸的确很大。
  4.实践练说。
  请同学们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给同桌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物品。
  5.出示范例,体会人称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我,我先来说说我的模样吧!我长得小巧玲珑,拿在手里感觉还不足一斤重呢!一身浅灰色的外衣镶嵌了一条深灰色的边,既洋气又典雅。我的形状远看像数字王国的“7”,又像女士吹头发用的小型吹风机,更像小男生手里拿着的小水枪,那小水枪就是我的“眼睛”。对!我是独眼龙。可别小看这只“眼睛”,它可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什么?又吹牛。好了,等一下让你大开眼界。另外,把手上有个按钮就像我的“喉结”,那可是我的机密……等一下再聊,我要去工作了。
  6.交流小结。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也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设计意图:范例引路,引导学生切实感悟说明方法在介绍物品中的妙用,对比实物深刻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四、深入了解,体会写法
  过渡:这个产品最吸引大家的恐怕是它的用途,我请刚才表现最出色的这位同学来为大家测量一下体温。
  1.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可以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的功能特点介绍到位呢?(温馨小提示——水银温度计)
  交流得出:举例子、列数字。
  2.阅读说明书,妙引资料。
  很多电子产品以及物品都有说明书,我们还要学会妙引资料来丰富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知识性。
  3.出示图标,计算体会。
  交流得出:快捷、方便、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等。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趣激情,亲自动手计算,用数据说话,从中感受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好处,深刻体会和认识说明方法是将物品介绍清楚的良好抓手。】
  五、小结方法,拓展思路
  1.提问:在介绍物品的外形、功能以及其他方面时,我们可以用到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打比方等。)
  2.小结:同学们,我们在介绍不同的物品时,内容也应有所选择。如果是水果或蔬菜,那么就可以抓住它们的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等方面介绍。
  【设计意图:拓展思路,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物品介绍的内容和选用的说明方法也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教后反思】
  这次習作教学亮点有三:一是导图梳理,脑中显法。课前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梳理和回顾本单元说明性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技巧。课堂伊始,引导学生交流思维导图的内容,并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为学生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范例引航,笔下生法。巧用例文,为学生掌握写作方法铺路搭桥。例文着重指导学生写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说明方法,介绍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内容;三是活动激趣,心中有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测量体温、计算数据等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中感悟说明方法的妙用和起到的表达作用。
  不足有二:一是如果设计让学生分组自主寻法,汇总交流悟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语言的张扬;二是范文的拓展学习稍欠力度,有束缚学生的思维的小缺憾。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下西园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课标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教师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要能够依据学段目标、单元任务、文本特点、真实学情重新审视教材,在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性质的前提下,使教材真正成为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载体,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要想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为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服务,教师可对现有教学内容增、删、改、换乃至重构。  一、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依据  1.突出学科性
课堂上,教师经常会这样问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猜猜看,你觉得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 ”这就是在进行预测。预测策略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的观点等多方面进行猜想和验证。在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指导中使用预测策略,会使课堂充满生趣,学生读有兴趣,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品质。  一、导读伊始,预测激活儿童的阅读期待  德国接受美学创始者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理论,初读
當下,群文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单元整组阅读,越来越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时,由一篇课文带一篇拓展文章,发展到带两篇、三篇,乃至多篇,以进行整组教学。意在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以期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阅读更多文本,“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形成语文素养。前不久,认真观察了一位教师执教的群组教学课。教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组“尊严”为主题,以导读课文《尊严》为核心,拓展了
一   冰凌倒悬在屋檐下,刺亮刺亮。   满崽在屋坪里堆着雪人,不时望望冰凌,冻红的脸似氤氲着一个个疑问,对这栋苍老的老木屋也不确定起来。他脑里朦朦胧胧地进行着手头的活儿,双手通红,口嘘冷气,将一个圆圆的脑袋状的小雪球安放在大雪球之上,一个雪人就初具雏形了。   老木屋左边厢房的木窗又发出吱呀呻吟,那木窗是虚掩的,伸出了大闺女粗糙的手掌,将窗棂拉开了一些——房里黑压压露着几个脑袋。二崽、三崽
摘要 对PowerPoint课件中应用触发器来控制2个(或2个以上)动画对象进行研究与实践,旨在使同类课件在今后的制作更趋于完美。  关键词 PowerPoint课件;触发器;多个被控对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2-0078-02
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中,有一些字常被小学生搞错。对这些错别字,很多老师纠正的方法主要是反复强调读音、机械摹写、死记硬背。这些教法有一定效果,却耗时费力太多,教学成本太高,师生辛苦不说,还有不少学生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何简捷而有效地纠正错别字呢?我们的体会是:遵循汉字构形规律和心理认识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因为这是“在理解材
教学目标:  1.学会前两首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默写《绝句》。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古诗。抓住关键词,自主发现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季节。  3. 能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表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4. 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体会诗人细致、敏锐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春天的特点,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  2.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
摘要 U-Learning的技术特征和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当前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从U-Learning技术特征以及学习型社会的特点出发,详细论证利用U-Learning模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 U-Learning;学习型社会;无缝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8)22-0034-02
单元整合教学不是新名词。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的价值,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开展单元整合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思维能力,不能只着眼于整合的优势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困难。因此,开展单元整合教学比较适合在高年级进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合教学,可以遵循如下操作策略。  一、重点突破  以一篇课文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习惯了的,也是一直在做的工作
教学思考  “我是小小讲解员”是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设计依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课堂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解说语言的特点,掌握解说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比范例,探究讲解要点;在小组合作互动中体验讲解过程,掌握讲解方法;在体验的过程中,拓展延伸。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文明和谐的交际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