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在主流媒体话语中的站位和立场--纪录片制作人郭东升访谈

来源 :现代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1年至今,郭东升创作了《大汖》《最后的铸造厂》《农家高考》《白风明的种田梦》《庙会》《津门玩跤人》《猴年马事》《村晚》《选举》《山路弯弯》《下矿井》《三矿》等十余部纪录片,并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先后获得了CCTV年度最佳纪录片奖、金红棉“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奖、亚广联评委会特别奖等几十个奖项,反响良好。郭东升将镜头对准山西的乡村、煤矿、企业等,关注普通人、普通事,挖掘山西阳泉地区方圆百里内的中国故事。其作品兼具社会性与故事性,将极富山西风情的本土故事与大时代相连接,很好地融合了个人话语和主流叙事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21年5月13日~15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共同主办,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承办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医医案与经方学习班”,在浙江开元萧山宾馆顺利召开。来自省内外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黄飞华研究员出席并致辞。
每天,龚雄飞都很忙碌,工作时间处理学院日常事务、参加市区的大小会议、指导重庆沙坪坝区教育改革,周末还要在全国各地开展学本教学的系统指导与专题报告。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所学校在实施“学本教学”,覆盖小初高各个学段,其中不少市、县采取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都取得了理想效果。  学本教学因指向教育理念的高位引领和教学行为的系统改进,受到广大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的普遍赞誉,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田野行动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当时存在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谬论的批判,有力捍卫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其中关于民主的历史范畴、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的形态分野,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理解《国家与革命》的有关思想,对于新时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对外传播环境的客观需求,国家形象成为管理部门和传播机构的关注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形象的生成过程是针对现实而展开的基于现有符号-语言体系的建构,是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特定价值的彰显和隐匿,也为个体提供了认知、行动和情感的文化结构。因此,虽然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抽象集合,但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又是一个十分具象的过程,除了意义和价值观的直接主张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在具体的叙事实践、表述实践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完成的
《古音匯纂》是“綜音聲之流變”的首出之作,在編纂模式和目標、編排形式和面目、收録資料的性質和範圍等方面,均前無倚傍,創製之難,憤悱之苦,貫穿於二十年的編纂歷程。本文細述編者的種種斟酌考量:在注項内容上,音義互見,貫徹語境原則;在資料收録上,充分重視敦煌等處所出遺書資料、近代韻書與字書、反映方俗和時音的資料等;在文獻依據上,面對諸多缺乏研究基礎、未經校勘整理的列目書,盡量平衡内容校勘與“存舊”原則;等等。同時,由於篇幅的限制,編者不得不做出艱難的取捨,仍留下一定的遺憾。
“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我国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节能具有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功能优势,因此通过节能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量是实现二氧化碳大规模减排的最主要途径。
铝包钢线是采用连续挤压包覆技术生产的双金属丝材,在拉拔过程中有时会断裂。为揭示铝包钢线断裂的原因,对一在同步拉拔工序断裂的直径4.3mm的高碳钢铝包钢线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断口分析和金相检验。结果表明:该铝包钢线为脆性断裂,显微组织为索氏体和上贝氏体,后者是由于高碳钢盘条存在严重的Mn元素偏析所致,增大了材料的脆性,同时,两种组织的变形性能不同,在拉拔过程中不能同步变形,从而导致断裂。
哲学告诉我们: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本次访谈我们采访了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颜岩教授,他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就哲学的本质、“离家”之道和专业兴趣培养等话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采访期间,颜老师态度谦逊,措辞严谨,其积极的心态和殷切的希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双月刊学术性刊物,是中国知网和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既是一个研究生学术展示平台,也是一个凝聚研究生学术共识、扩展研究生学术魅力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创新举措之一。本刊感谢校内外研究生群体和社会各界对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的厚爱与关怀,将继续秉持规范、严谨、求取的办刊宗旨,恪守学术公道,敬候研究生群体赐稿。
随着大数据的出现以及数据经济的兴起,数据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型资产。数据对于商业的巨大潜在价值正在不断显现。对于一些行业来说,数据已成为一种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的集中,类似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的积累。企业需要海量数据来开展研究、设计并完善产品或服务、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收集新的数据。数据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基于商业目的使用数据有何法律依据,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企业行为的法律边界又在何处,都是立法者、执法者、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企业、个人需要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