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我校(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创造性地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文化特色——新生命教育之中,从生命的高度审视艺术教育,从生命的意义角度构建艺术教育,从生命的价值出发推动艺术教育,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在艺术教育中美丽绽放。
  一、思考:艺术教育能给儿童怎样的生命?
  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是旨在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那么,它究竟能给儿童怎样的生命?这是艺术教育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美国有一位将军曾说:“今天我们骑在马背上征战,是为了我们的子辈能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为了我们的孙辈能从事艺术工作。”在这里,他道出了艺术的真谛:艺术是人类生命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美或艺术能使分裂的人变成自由、完整的人。让儿童的生命自由、完整,成就儿童审美的、高雅的、有纯真趣味的、有高尚情操的人生,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终极追求。从这个角度说,艺术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那么,艺术教育对儿童生命成长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呢?
  1.艺能育德。艺术教育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用人类高尚健康的艺术营养滋润儿童,引领儿童“向真、向善、向美、向上”,能从小在他们的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
  2.艺能益智。美国“艺术教育伙伴”组织研究证明,艺术教育对于儿童在语言能力发展、抽象概念理解、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等诸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儿童伴随着艺术的审美愉悦,潜在的直觉智慧、想象(创造)智慧、理性智慧等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3.艺能健体。儿童对艺术的美容易产生积极的躯体和生理反应,常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对其生理和身体的健康,以及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滋养作用。比如舞蹈能通过有节奏的、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和姿态,使儿童的肢体得到充分舒展和活动,从而达到健体之目的。
  4.艺能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艺术之美,能使儿童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感化,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升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促使他们自由和谐地全面发展。
  5.艺能养性。艺术教育能通过美的教育激发人的情感,使儿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精神上得到陶冶,在美的情境中身心愉悦、怡情养性,从而对一切美好事物存挚爱之情。同时,艺术能宣泄和缓释儿童内心的烦躁感、压抑感、抑郁感、孤独感等,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
  二、行动:在艺术教育之路上且歌且行
  我们以“大艺术教育观”的视野,回归艺术教育的审美和人文本质,从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环境三个方面,不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学校艺术教育。
  (一)艺术课程,让儿童生命快乐生长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儿童的自然禀赋,通过组织适当的课程,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在艺术课程的研发上,我们秉持“为儿童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就是为他们创造什么样的生命”这一理念,不断探索“适当的课程”,以期张扬学生的艺术个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促使他们的生命快乐生长。
  1.国家课程,夯实艺术基础
  在实施国家课程时,艺术教育如果仅仅局限于音乐、美术两门学科,这种单维度的艺术教育是很难给予学生全面、生动的艺术体验的。所以,我们在重视音乐、美术学科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学科联合、全方位教育的模式。
  在音乐、美术课程实施中,我们采取艺术化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对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也充分发掘其中的艺术资源,采取艺术化的教学方式。如语文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把音乐、美术(视频)有机地融在一起,配上感情朗读、深情讲解,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获得了美的感受,领略了自然美、音乐美、画面美、语言美,同时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优化国家课程,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是促进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既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夯实了艺术基础。
  2.特色课程,传承民族艺术
  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其中,民族传统艺术是祖国艺术宝库里的绚丽夺目的瑰宝。为了传承、激活和发扬这些瑰丽的民族艺术文化,我们本着一种“文化自觉”,让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走进校园,重新焕发出璀璨的艺术光彩。为此,我们打造了“海门山歌”“风筝文化”“中国风·母语美”等艺术特色课程。其中,“海门山歌”“风筝文化”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以“海门山歌课程”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现在的儿童故乡情怀淡薄,传统文化缺失。为了传承、发扬地方文化,也为了孩子的文化寻根,我们让海门山歌“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实现“让通小每一个孩子都会吟唱乡音乡韵”的总目标。学校成立了“海门山歌剧社”,邀请了一批江海文化名人亲临指导,给学生讲海门山歌的历史和辉煌成就,欣赏优美的山歌片段,再从简单的曲调开始,指导练习唱腔和身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海门山歌校本课程包括学唱课程和欣赏课程。学唱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至六年级每学期学唱3至5首海门山歌,每个年级形成固定的曲目。欣赏课程则将原汁原味的海门山歌通过音频、视频等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如何把课程真正落到实处?第一,走向课堂。每月从音乐课中拿出两节课,一节作为海门山歌学唱课,一节作为海门山歌欣赏课。第二,走向活动。如在“六一联欢活动”“山歌小达人”评比等活动中,让学生唱一曲、露一手。第三,走向生活。通过开展“你唱我听”“亲子学唱”“我给爷爷奶奶唱山歌”等活动,让山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有些山歌的歌词过于成人化,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我们调整思路,以儿童为本位,进一步完善课程,将课程重新定位于“儿童化的海门山歌”,从五个方面去建构:用儿童化的语言改编山歌歌词,把学生自己创编的儿童诗、童谣作为歌词来吟唱,把经典古诗作歌词,把海门传统童谣用山歌曲调唱出来,把反映当代儿童生活的儿歌作歌词。
  在“海门山歌课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热爱民族艺术、热爱家乡的感情。我们期待,若干年以后,我校学生不管走到哪里,海门山歌的乡音乡韵乡情都一直伴随着他们,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3.综合课程,促进整体提升
  艺术本身具有综合的、一体化的性质。我们倡导艺术课程追求一种综合性的境界,以发展学生多样化、综合化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我们积极研发综合性艺术课程,科学整合现有艺术资源,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进行大综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
  如大主题艺术综合课程主要围绕统一的大主题进行研发。在“飞向月亮”大主题艺术综合课程中,学生唱月亮的歌、诵月亮的诗、画月亮的画、演月亮的剧,在说说、唱唱、做做、演演中,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月神文化,同时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比如“儿童剧课程”,是综合艺术课程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融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视觉、听觉艺术为一体。我们根据学生爱读的经典童书、有趣的校园生活、所学的课文等创编剧本,进行排练、展演。儿童剧课程充分挖掘了儿童的表演潜能,让学生体验到了戏剧表演的无穷乐趣。
  4.社团课程,凸显个性发展
  一般来说,课程越是“个人选择”的,越能显现出“个性”,学生个人的潜质才越能释放出来。我们以“能凸显个性发展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为理念,开发社团艺术课程,让课程充满儿童味。
  为了了解哪些课程是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的,我们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彻底打破了过去学校安排什么课程学生就学什么课程的格局。调查之后,经过集体讨论、审议,整合、确定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四十多种校级、年级两大层面的“超市”式艺术社团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社团课程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限,打破了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了艺术教育的“无边界”,促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个性发展。
  5.欣赏课程,厚实艺术底蕴
  我们感到,一直以来,艺术教育倾向于技艺化、工具化,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审美意识的培养。其实,对于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多的应使他们由此获得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充满诗性的心境。
  由此出发,我们以“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美”为目标,研发欣赏课程,包括名曲欣赏课程、名画欣赏课程、名片欣赏课程,还引领学生阅读《少年音乐与美术的故事》《大艺术家风格绘本》等书籍,努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接触、感受、理解古今中外的大量的艺术经典,真正提高儿童的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的精神发育与发展奠定厚实的审美经验基础。
  (二)艺术活动,让儿童生命自信生长
  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我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创意新颖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培养他们审美、爱美、学美的情趣,激发他们的生命自信成长。
  1.节日,搭建绚丽舞台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魅力通小”校园艺术节,旨在“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是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节日,各种艺术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校园艺术小达人”评比、“我为歌狂”个人音乐会专场、“我来露一手”节目展示……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歌星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同时,每年还举办一届“巧手节”,内容涵盖十字绣、小手工、小报制作、书法、漫画等。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师生亲手制作的美丽精致的艺术作品。在浓郁的艺术节日氛围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一位有艺术才华的学生都有表现的舞台,他们尽展才华,放飞梦想。艺术,让儿童的生命自信、美丽起来。
  2.展台,提供历练机会
  为了给学生提供艺术历练的机会,我们搭建各种展台,如“源源舞蹈团专场演出”“环保时装秀”“清明诗词吟诵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新年音乐会”等。同时,通过“晨会展台”延伸艺术活动,每班有特长的学生每天早上在全校或全班师生面前露一手,或朗诵,或表演,或演讲……此外,学校还经常和外界进行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如海门山歌剧社的学生多次参加“江海文化周”的展示,“南通市非遗进校园现场推进会”在我校举行等。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方式的艺术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聪慧与才情,在艺术展示中自信成长。
  (三)艺术环境,让儿童生命美丽生长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环境促进儿童发展有诸多精辟的论述。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于人的成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每一个阶段体现每一个人对于环境适应的不同方式。对于艺术教育来讲,环境因素尤显重要。我校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真正让校园充满艺术,让艺术走进师生心灵。
  我们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美丽的校园让人心旷神怡。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纤尘不染的校园大道,芬芳四溢的花卉草园,错落有致的雕塑景点,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布置,精致高雅的美术作品橱窗,无一不折射出校园浓郁的艺术氛围。师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因美生爱。同时,为确保艺术教育的实施落实,我们还专门建立艺术教室,如山歌剧社室、风筝制作室、书画室、舞蹈房等,让学生在此接受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实践。各班教室里,都有艺术特色园地,如“我最棒”“童心画世界”“笔墨见真趣”“巧手画苑”等,学生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到特色园地里,展示各自的风采。学生在艺术氛围里,耳濡目染,在美中生长。
其他文献
一天的豪雨,就把北京变成了泽国。看起来这么现代、“一流”的城市,怎么会在仅仅一天的暴雨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从这一灾难可以看出,中国近三十年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和都市化,已经结构性地转化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但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这种生态环境转化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灾难发生后,许多网友贴出发达国家如地下宫殿般的排水体系的照片。殊不知,这种系统,属于十九世纪的技术概念,与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规划理念已经有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英语大多都是哑巴英语,学生尽管能够学到一定的单词、句型与语法等相关基础知识,但却很难开口将学到的英语说出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不开口说英语,其英语发音就不能得到矫正,在进行英语阅读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营造互动氛围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有些人,遇见了就是一辈子。我想,琳就是这种人。    琳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的友谊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琳从小就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很懂得怎么和人相处,她向来都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家长眼中的乖女儿,小伙伴眼中的首领。反观我,习惯独来独往,喜欢静静地坐在窗边看外面的风景,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因此就显得沉默内向。在琳和别人周旋的时候,我只是淡淡地看着不语。渐渐地,我习惯了躲在琳的背
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区位问题考查的频率较高。如2010年高考试卷中,山东文综卷第1~2题、第26题第(1)小题等考查农业区位问题;山东文综卷第26题第(4)小题、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7题、福建文综卷第1—2题考查工业区位;上海文综卷第17题、海南地理卷第11题分别考查城市区位
秋千     (1)  你喜欢荡一趟秋千,  置身于蓝蓝的晴空吗?  啊,我认为这是小孩所能做的  最愉快的事。    (2)  越过墙外高踞的天空,  直到我能望见如此广大的世界,  河流、树木、牛群,  还有整个乡村。    (3)  直到我俯瞰着翠绿的花园  以及棕色的屋顶。  我又飞上天去,  在天地间上下穿梭!    (1)   How do you like to go up in a
【摘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结合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以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框架为依托,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英语学科能力;主题意义;阅读;思维  【作者简介】沈菁(1975.0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育。  一、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
一、单元特征  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时期兴起,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戊戌变法时期被改造利用,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其统治地位被摧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获得新生。  二、知识梳理  (一)中外历史上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为课业繁重所以学习历史的时间并不是太充裕,但初中历史学习又处在关键时刻,这时候学习的知识是基础,根本不容忽视。在多年的历史课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建立并发展其历史感,要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人手。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呢?笔者现以自己在“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一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  七年级是历史课的初始阶段,对
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被视为是爱与美的极致。然而,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建筑奇葩,现如今却遭遇困境。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在洁白的大理石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让这座神圣的建筑看上去像是在哭泣;而周遭观光建筑业者滥抽地下水,甚至可能会导致它在5年内倒塌。    为了远离附近的小贩和滔滔不绝的人群,以便更清楚地观看泰姬陵,我希望驾着一叶小舟,顺着亚穆纳河,将这座建于17世纪的宏伟坟墓仔细看个遍。  
精·简联想ThinkPad SL400全国首测联想Th i n kPa d针对中小型企业    用户的全新SL系列终于面世,Mobile3 6 0 °第一时间收到了联想送测的SL400样机,独家首评现在开始!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描述大多数人眼中的ThinkPad,那么一个是“好”,另一个恐怕就是“贵”。出色的硬件架构设计、高端的做工用料、丰富和体贴的人性化设计等,让ThinkPad在高端商务领域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