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凝血功能平衡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液高凝状态或称血栓前状态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变化.当血栓发生于子宫内膜时会引起多种不良妊娠结局,复发性流产.抗磷脂抗体、遗传因素、代谢紊乱均会引起子宫内膜血栓的形成,进而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使得胎盘灌注不良,最终导致流产.因此,除了常规检查外,对免疫学、遗传学和内分泌病因的彻底评估将决定孕妇的妊娠结局.干预炎症因素、维持凝血平衡的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达到保护胎儿的目的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HR-HPV阳性且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的患者370例,按照TCT结果分为宫颈细胞学正常组177例、≤LSIL组104例和≥HSIL组89例;按照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正常及炎症组185例、CINI-Ⅱ组99例、CINⅢ及宫颈癌组86例.应用PCR及导流杂交方法,对研究对象宫颈脱落细胞行性传播病原体检测.结果:宫颈细胞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孕妇及胎儿血管参数、血清维生素D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确诊的FGR孕妇125例(FGR组)及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5例(对照组),于孕20~24周采用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及孕妇子宫动脉(UtA)等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检测血清维生素D、PL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FGR的价值.结果:FGR组UA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内感染对早产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早产儿900例资料,发生宫内感染122例(感染组),感染发生率为13.6%;未发生宫内感染778例,随机抽样150例纳入非感染组,监测早产儿出生24h及7d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早产儿出生后24h及7d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非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诊断染色体异常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孕中期孕妇9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测并对指标阳性孕妇行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随访至分娩或妊娠事件终止.结果:检出超声指标阳性胎儿1040例,阳性率11.3%;无创DNA检测高风险胎儿52例,检出率0.56%(21-三体综合征47例、18-三体综合征1例、13-三体综合征1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36例,无创DNA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自体备血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因高危妊娠住院待产的18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产前自体备血组(观察组)和产前未自体备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和身长;观察组备血前1周与分娩前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及备血前后的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分娩前Hb比较无差异,[(118.8±8.5)g/L与(121.2±9.9)g/L,P=0.061].观察组孕妇备血前1周内HCT、
卵巢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常见肿瘤之一,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复杂的分子和遗传变化.卵巢癌复发率相对较高,了解其相关耐药机制及利用肿瘤的特定变化合理靶向治疗至关重要.Toll样受体(TLR4)不仅在免疫细胞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尤其是卵巢癌上表达.初级应答基因88(MyD88)最近也被证明可以促进自发和致癌物质诱导的(丙氧基甲烷)肿瘤发生.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药物之一,作为TLR4的主要配体可激活TLR4/MyD88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与TLR4/
目的:探究经阴道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生存素(Survivin)检测对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64例(CIN组)及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80例(对照组),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CIN患者分为CIN1组43例、CIN2组63例、CIN3组5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宫颈回声及血流并记录血流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urvivin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两项指标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是单绒毛膜性双胎严重并发症之一,增加围产期死亡率及发病率,并导致新生儿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能力受损,但其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改变DNA序列,通过某种方式使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出现可遗传的变化,最新研究发现sIUGR胎盘组织中存在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的改变,证明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参与了sIUGR的发病机制.因此,探索与sI-UGR相关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对了解sIUGR的发病原因及确定临床诊疗策略可以提供新的思路.
子痫前期(PE)是一种妊娠特异性、多脏器疾病,由于病理机制复杂,目前治疗仍以减轻临床症状和适时分娩为主要原则.PE被视为一种胎盘源性疾病,胎盘内部稳态受到细胞自噬的调节.然而关于胎盘自噬在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一定分歧,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新的研究成果,概述胎盘自噬相关因素在PE病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寻求预防和治疗PE的新途径提供有益线索.
为落实孙春兰总理2022年1月6日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群众就医”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2022 年1 月7 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举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教育部急诊与创伤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创新单元承办的全国部分省市急诊专家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组织国内急诊急救领域相关机构和专家,就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急危重症患者急诊预检分诊与救治的相关原则和流程展开调研,并起草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