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现象的哲学省思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但不文明的现象却时常出现,且时常引发冲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受传统小农社会观念的影响,而小农社会是封闭的熟人社会,国人的文明礼仪往往局限在熟人之间,当超出熟人社会后,人们的行为常常失去规范,变得不文明,甚至会诉诸暴力。二是,传统的文明礼仪常常与金字塔式的关系网勾连在一起,或者说权力的维系需要一套文明礼仪的装饰,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尽管是一种伦理交往,但却是不平等的伦理交往。三是,就现实而言,虽然市场经济的力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却还没有真正在人们的心灵中扎根,而文明与市场的契约精神联系在一起。文明社会的形成依赖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赖于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良好文明举止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更有赖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关键词]文明 小农社会 市场经济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11-02
  有媒体报道,由于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发泰国当地民众的抱怨,泰国当局表示,将在中国游客涌入之前发放礼仪手册。在此之前,则发生了两名中国游客在飞机上侮辱泰国空姐的事情,以及两名中国游客在泰国飞往武汉的航班上因为误会而大打出手的事情。这些事件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文明问题。
  事实上,我们早已觉察到不文明行为的普遍性,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全社会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进至20世纪90年代,设立国家和地方“文明办”,且定期评选“文明城市”。这些倡议和机构的存在,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国家的力量去纠正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建成一个文明社会。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仍然不断发生。为什么不文明的行为会不断发生?
  从传统的角度讲,传统中国一直是自足自给的小农社会。不可否认,小农社会存在着一整套文明礼仪,这些文明礼仪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教导人们如何以适宜的、不冒犯他人的方式与人相处。譬如说,晚辈见长辈,该怎么行礼,该怎么说话是有严格规定的,尽管这套规范在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并不相同。也因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明礼仪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国人当下的不文明行为。
  首先,小农社会是封闭的熟人社会,国人的文明礼仪往往局限在熟人之间,当超出熟人社会后,人们的行为常常失去规范,变得不文明,甚至会诉诸暴力。陈家琪先生在解读《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时说道:“雷横听唱时忘了带钱,自当陪个不是,但当着一个行院粉头的面,又能说些什么?中国似无类似表达歉意的语式。前几年大力推行诸如‘对不起’‘谢谢’之类的用语,终也不成气候。”“这件事的来来回回,是我们今天在中国处处都可遇到的,小则争执、对骂,大则斗殴,杀人,而且从起因(小事)到转折(报复)到杀人的过程,也就是各地处决犯人的布告中司空见惯的案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至少从现象上看,恐怕与我们人心中均有无名之火,偏又争胜好强,面子第一,缺乏起码的道歉、致谢的口语习惯有关。”[1]今日的中国社会正在市场经济的强力驱动下日趋变为陌生人的社会,如何与陌生人文明交往,形成现代文明社会,是需要严肃思考的重要问题。
  其次,传统的文明礼仪常常与金字塔式的关系网勾连在一起,或者说权力的维系需要一套文明礼仪的装饰,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尽管是一种伦理交往,但却是不平等的伦理交往。在这种交往中,人的尊严和人格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并得到人们的尊重,人通过礼仪表达对某人的尊重,但这种尊重往往与权力、地位、财富有关,而与人之为人的人格和尊严无关。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启蒙者视传统的礼教为“吃人”的礼教虽然有些夸大,但却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的中国社会虽然在迈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但毫无疑问,官本位思想,强调人的外在因素仍然存在,人们在与强者打交道时强调文明礼仪,但在于弱者交往时却颐气指使,趾高气昂,并没有认识到现代文明礼仪的背后是对每一个人的尊严的不侮辱和尊重。
  最后,农业文明常常强调农民的朴素和质朴,并视之为美德。这样的认识却忽视了真正的美德是基于理性的认知而不是基于自然的性情。对朴素和质朴的推崇使得国人的行为往往不拘小节,并把诸多的不文明行为视为理所当然而加以推崇。或者说,古代的文明礼仪并不排斥由真性情生发出来的不文明行为。譬如说,与人交往时,人们常常以自我的性情为中心,以为只要率性而为、尽情挥洒就是正当的,外在的文明规范实际是对人“天性”的束缚。以《水浒传》为例,黑旋风李逵之所以为国人喜爱,就是因为他的“真性情”。最推崇李逵的李卓吾评道:“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殊不知如此真性情的随意挥洒让多少人丧失了性命。现实生活中国人如厕的不文明,日常交往中言语不和而导致的暴力冲突,恐怕都与此有关系。
  就现实而言,虽然市场经济的力量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却还没有真正在人们的心灵中扎根。在现代西方文明社会的发展中,市场经济或者说商业文明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其所包含的契约精神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文明礼仪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特别强调财产权的洛克提出了绅士教育或者说资产阶级教育,它的目的就是让绅士们有教养、有德行、懂礼仪,在交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对方在自己的優雅行为中不觉得受到冒犯并且精神愉悦。这些都与西方的商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卢梭曾极力反对这样的礼仪教育,认为它的背后是对人的欲望的外在装饰,所以他转而强调培育朴素性情的自然教育。但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如果德性教育失去了理性的内在支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使人变得不道德。[2]今日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在成熟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看到了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其内蕴的平等精神,人的行为显得粗俗、野蛮、不文明、没礼貌。
  历史与现实的纠缠造就了今日国人的不文明、不礼貌行为。最后的问题仍旧是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国人变成一个文明人,一个依靠教养和礼仪而不依靠暴力和野蛮与他人相处的文明人。   首先,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深入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毫无疑问,中国人之为中国人,根本的标识是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已经作为一种基因在无意识中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文明人形成的阻碍。譬如说,应该认识到古代文明礼仪常常局限在熟人社会中,与权力网络勾连在一起,并且强调人的质朴和真性情;应该认识到古代文明礼仪对人的尊严和自由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有了这样的理性认知,并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方能构建富有良好教养和礼仪的文明社会。
  其次,在文明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是该如何开展文明教育。我们常常习惯于道德说教,以为只要多说,孩子就会表现出文明行为来。这样做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进程。孩子的理性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善恶观念尚未形成,教师说教的内容固然是正确的,但他们却无法理解教师说的,或者对教师所说的做表面的肤浅的理解。如果教师硬要学生做他们无法理解的文明行为,学生就会出现阴奉阳违的现象,也就是在教师的强力制约下,会讲文明、讲礼貌,而一旦脱离教师的控制,就会做出不文明、不礼貌的事情来,并且,当老师发觉后,他会撒谎、欺骗,因为老师所要求的并不是他想做的,他只能应付。所以,良好的文明教育一定建立在了解学生自然天性,进而弱化说教力量的前提下。二是,遗忘了文明行为的本质不是知识,而是实践。既然本质是实践,那么这种行为的形成就只能根本地依赖于文明行为的现实的不断的践行,知识教学在其中只能起辅助作用。孩子们只有在不断践行文明中才能认知文明,形成文明的举止习惯。进言之,孩子们只有在不断地说“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一个说“对不起”“谢谢”的文明人。
  就具体的方法而言,教师的榜样示范是重要的。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当孩子还处在无知无识的时候,你尽可以从容地进行一切准备,以便让他最初看到的都是适合他看的东西。具体文明教育中,若要让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就得是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教师,他必须在日常生活以及学校生活中展现良好的礼仪和风貌,举止优雅、穿着得体、谈吐文明。毫无疑问,对于天生就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说,当他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看到自己心爱的老师的文明举止后,必然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良好的文明举止。可以想象,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使社会变得文明起来。李庆明老师在深圳做校长时,曾一直坚持每天早上给每一个小学生行鞠躬礼,这一长期的榜样示范让每一个人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文明礼仪的背后是对每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尊重。传统上,校长有威严、高高在上,孩子只能仰视并对之行鞠躬礼,校长则不必对他们行鞠躬礼。但李校长对他们长期的鞠躬习惯,让他们认识到人人平等,不管这个人是校长还是学生,还是其他什么身份的人。当孩子们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文明的举止来,同时教导他人做一个文明人。
  最后一点,笔者想强调的是,学校身处社会之中,社会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社会的教育要大于学校的教育,尽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基于这一点,在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上,社会必须自律,要净化不良风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榜样。譬如说,众所周知,现代传媒由于它的生动性、互动性、形象性,吸引着孩子的眼睛。如果现代传媒中能够传递良好的文明礼貌,传递文明礼貌不仅使自己变好,也会使他人变好,那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如果现代传媒中,充斥着粗口、粗鄙、野蛮,并且还粉饰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把那些爆粗口的、不文明的人视为真性情的人,值得称赞的人,孩子怎么能不学坏?今天,当从小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我kao”“哇塞”“牛逼”等非常粗俗的字眼时,我们大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整个成人社会都流行这些语言且不把这些语言视为粗鄙的语言。如此,孩子能文明?[3]
  末了,想说的是,文明社会的形成,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工具,需要社会、教育、个人的全面和积极的参与。单纯强调一方的力量,一定是不够的。只有全員动员起来,每个人都从自身的小事做起,见面问好,不插队,不说粗口,这个社会才会变成一个文明的有礼貌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家琪.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65-166.
  [2]李长伟.古典公民教育透析[J].教育研究,2015(04).
  [3]张夫伟,张红艳.公民意识与学校生活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经常使用色彩景观来为整个园林设计增加趣味.随着园林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园林内部色彩景观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了人们在设计过程中难以把握整体的园林设计色
1.11月中旬至翌年3月底,在葡萄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剪除病虫危害枝,具有一年生膨大特征的透翅蛾虫枝也要剪除,送出园外集中烧毁。清理加深沟墒,建好排灌水系统,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带有鲜明的现代色彩的社会公正思想。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述,关于反对干部特权化的论述;关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关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启示着我们要破除一切不符合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观念,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公正 基本内涵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
[摘要]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中,贯穿着对儿童的爱。以爱为主线在不断教育实践中,得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现在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裴斯泰洛齐爱的原点、爱的教育和爱的启示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 教育思想 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07-02  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相关行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空间.电力系统相关通信光缆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核心内容,电力通信系统运转中,其光缆的运转质量好坏对整个电网系统
[摘要]在一个重视生命但又轻视生命的时代,有必要深入省思生命。生命有两层含义,一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个是价值论意义上的。后一个层面的生命是重要的,生命只有有了意义,才会存活。此外,生命自身又包含着责任,一种不仅仅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涵。  [关键词]生命 价值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09-02  今日人之
[摘要]“四个全面”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是对现实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概括。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別又相互关联。其中,全面建成小康是现实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因此,从四个全面视角重新考察国家治理全过程,对于推进现实治理、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  [关键词]四个全面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
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本文从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探源入手,浅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