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与认识--解读艾丽斯 麦克德莫特的《迷人的比利》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人的比利》以认识为主题 ,着力展现叙述者对比利、爱和谎言等对象的认识过程 ,从中揭示认识与生活、认识与认识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对人的认识进行反思。认识的魅力难以抗拒 ,然而认识的过程却是艰难而又复杂的。认识不仅因人而异 ,而且承受着历史和现实中各种力量的推拉挤压 ,因此具有一种扩散性、开放性的结构。认识只能借助并局限于一定的视角 ,认识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角的变化。而始终追踪着视角的变化 ,是《迷人的比利》最突出的特点。 Charming Billy focuses on cognition and focuses on the narrator’s understanding of objects such as bribes, love and lies, revea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on and life, cogni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n reflecting on human cognition. The charm of knowledge is hard to resist, but the process of knowing is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Recognition not only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but also from the push and pull of various forces in history and reality, so it has a diffuse and open structure. Awareness can only be aided by and limited to a certain degree of perspective. The change of cognition depends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change of perspective. And always tracking changes in perspective, “Charming Billy”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s.
其他文献
诗人埃米莉·狄更生在生命的最后 15年里足不出户 ,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她性格古怪、爱情受挫、受传统束缚。本文通过对其作品及书信的分析 ,证明诗人在隐退初期确实意在积累
设Fq是一个含有q个元素的有限域.用T表示Fq上2v维辛空间的对偶极图.对于Г的任何顶点Р,Г的所有次成分Гi(Р)(1≤i≤v)的结构被研究,并且以下结果被证明:Ti(P)同构于[vi]q
第3次结合(1840-1949年)输入中国的外来医学,最早为印度,继之为阿拉伯,最后以欧美为主的西医.西洋医学自明代开始就悄悄地打入了中原大地.因为清代是紧闭大门,而且一般民族性
"文章四友"之一的李峤,在初唐文坛上地位显赫,但历代对其评价较为零散,且偏颇较多.要对其人、其诗及其文学地位做出全面公允的评价,应当遵循整体性与多元化相统一的原则,否则
本文对当代第一部评论当代藏族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集《歌者无悔》进行深入剖析 ,指出这部评论集力求从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和现代文艺思潮的大背景 ,用诗的思维、诗的语言进行
百年来的契丹文学研究主要包括 3个方面。对早期神话传说的解读 ,学者们主要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着眼。对辽王朝时期和亡国后的契丹文学 ,人们的研究较为充分 ,关注的焦点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本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针剌治疗(中脘、足三里、内关
阅读是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什么是误读 ,正确与错误的标准何在。涉及诠释学的这些问题争论已久。本文通过诠释学起源、发展和现状的概述 ,评说文学作品诠释的方方面面。 Wh
清雍正初年刊行的徐德泓、陆鸣皋合解的 ,国内失传多年.本文据日本怀德堂文库所藏,从选、疏、评三方面对它的特点、价值作了具体的评价.
按照利奇 (G .N Leech)的观点 ,一件艺术作品在某些方面偏离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习得的、预期在使用的媒介中会出现的标准是艺术交往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则。这种偏离就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