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来源 :上海纺织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新型功能性纤维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质,探讨了该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显微镜法观察纤维形态,采用化学试剂研究纤维溶解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测试纤维的分子结构,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检测纤维中的铜离子,结合以上方法可鉴别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研究了铜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其他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以改性非织造布的溶胀性、重金属离子过滤性能、防紫外线性能与断裂强力为指标探讨丝胶/羊毛角蛋白/水性聚氨酯复配整理溶胶对非织造布改性的最优配比.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羊毛角蛋白比例的增加,改性非织造布的溶胀性降低,重金属离子过滤性能提高,防紫外线性能与断裂强力先增后减.当丝胶∶羊毛角蛋白∶水性聚氨酯=2∶2∶1时,在较低溶胀和较高强力下,改性非织造布的重金属离子过滤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得到改善.
经纱采用18.5 tex棉/生物质石墨烯改性再生聚酯70/30混纺纱及18.5 tex精梳纯棉纱,纬纱采用18.5 tex精梳纯棉纱进行交织,经纱线染色、络筒、分批整经工序,再经浆纱工序制成织轴,在阔幅喷气织机上织造多功能色织床品面料.详细分述了原料特点、产品设计及主要生产工序,如染色、整经、浆纱、织造及后整理的工艺或技术要点.生产实践表明,产品产量和质量稳定,坯布织造效率可达95%,下机一等品率超过90%.
煮茧均匀性对缫丝质量至关重要,在真空减压煮茧装置中利用微波恒温并增加有辐条的转轮回转来改善煮茧均匀性,以提高煮茧质量.研究了微波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茧层吐水量和丝胶溶失率的影响,并与现有真空减压煮茧设备进行试验对比.试验发现:利用转轮辅助微波恒温煮茧装置能有效改善蚕茧吐水均匀性;微波作用温度和时间对煮茧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最佳的微波处理温度为75℃~80℃,处理时间为80 s~90 s.改进后,缫丝的品质明显改观,舒解率、洁净成绩显著提高,万米吊糙和丝故障率大幅下降.
针对当前GB/T 5889-1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中用失重法测试脂腊质含量结果不准确、不稳定以及所用提取溶剂苯-乙醇致癌等问题,对分析方法和测试溶剂做出改进.得出如下结论:同样采用苯-乙醇溶剂提取,干重法比失重法测试结果误差小且稳定性好,采用乙醚溶剂替代致癌的苯-乙醇,测试过程更安全、节能.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探索乙醚提取时间、每小时回流次数和试样尺寸对脂蜡质含量测试的影响.测试所得最优方案为:提取时间3 h,回流6~7次/h,试样尺寸1 mm.用红外光谱分析乙醚提取物的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脂
以预防和减少地铁车门故障为目的,根据上海地铁13号线路3年车门故障统计数据,利用指数分布函数对3年车门故障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合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中的可靠性理论,分析3年车门的可靠性,以列车车门综合可靠度为目标,提出确定车门预防性检修周期的方法.结果表明:3年车门故障时间间隔都服从指数分布函数;车门失效率决定车门的可靠性,车门失效率越小,车门可靠性越高,其车门工作时间越长,反之,车门工作时间越短;建议列车车门除了日常必需的检修维护,还可根据每年的车门故障数据获得动态预防性检修周期,
在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应用领域,经常会同时出现零观测值、一观测值较多的情况.为更好地拟合这类数据,提出0–1膨胀几何分布模型并进行客观贝叶斯分析.通过参数变换,得到Jeffreys先验和reference先验.设计后验分布的抽样算法,设置不同的样本量和参数真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客观先验下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估.
以40 D氨纶为芯纱、70 D锦纶为包覆纱,针对功能压力服装的织物地组织用包覆纱设计了不同的成型工艺参数,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下包覆纱的拉伸性能,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包覆工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内层包覆纱捻度(内捻度)、内外层包覆纱捻度比(内外捻度比)和氨纶牵伸倍数对成纱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纱线弹性回复率随包覆纱捻度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松弛率随包覆纱捻度的增大而减小;影响纱线弹性伸长的因素依次为:内捻度>内外捻度比>牵伸倍数;优化内捻度为1600捻/m,内外捻度比为70%,牵伸倍数为2.6,此时,压力织物地
采用吸湿发热腈纶和光能发热腈纶分别与羊毛进行混纺,设计开发了具有发热保暖效果的毛衫产品.改变发热纤维的比例以及针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织造了15种面料(其中纯羊毛面料为对照样),对面料透气性、透湿性、热阻、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发热纤维的种类、纤维比例以及组织结构对织物发热保暖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15种织物均具有显著的发热效果,其中羊毛/吸湿发热腈纶70/30混纺面料的发热效果最好.
研究了纬编无缝几何体纺织品的关键工艺,利用四针床电脑横机独有的全成形针,结合纺织品局部三维几何体关键参数与编织工艺,开发出纬编无缝纺织品.纬编无缝几何体构成了无缝纺织品的通用编织平台,可以按需求创造出任意几何体形状的纺织品,拓展了无缝纺织品的设计空间.
定量测定了蒲葵纤维的化学组分,测试了蒲葵纤维的拉伸性能、柔软度、密度、回潮率及吸湿放湿性能,研究了该纤维的截面形貌及红外光谱.结果 表明:蒲葵纤维化学组成与黄麻接近,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拉伸性能和柔软性均优于黄麻纤维;纤维密度为1.12 g/cm3,低于黄麻纤维;回潮率为11.68%,吸湿放湿速率均低于黄麻纤维;截面中的孔洞或沟槽较黄麻纤维明显;红外光谱与黄麻类似,透过率低于黄麻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