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问是思维的发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有效的提问便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开展与深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逐步被认可的同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功利性强
  虽然新课程改革也有了几个年头,不过教学受到高考应试的制约并没有怎么变,为培养“考生”而教的现象还很突出,教学大多表现为:“教学偏重于知识及其结论在量上的灌输,轻视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指导。”
  教师错误的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师教学的大获;学生把如何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看作为学习唯一的目标。如此一来,“问题”意识被当成糟粕摒弃于课堂教学的大门外,学生长期下去,思维僵化,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与教育之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2.教学观念更新慢
  教师适应了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更新速度没有能够跟上改革的步伐,所以教学中两种不良现象仍然存在:
  (1)错误地认为课堂提问唯教师可以为之,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份儿,因此教师很少着眼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2)将课本和教师定位为权威。学生对前者深信不疑;对后者不敢质疑。
  3.教学方法单一化
  不可否认传统的“讲授法”教育了好几代人,不过用之不当就成为了“满堂灌”,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丧失其主体性,转变为消极被动的“知识接收容器”,成为知识的“容器”,更加感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索然无趣。
  4.学生提问技巧性弱
  由于导致学生缺少了开口质疑、提问的机会,即使有些同学对一些历史现象或者是观点有不同于书本和教师的看法,也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有时是为了提问题而提出问题,大多则是偏离中心,词不达意的提问。此外,长期以来,学生把提出问题错误的理解为将自己没搞懂的或不会做的问老师,把提问仅仅当作是自己学习困难的一种记录。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流程和环节探讨
  1.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历史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精彩片段的记录,虽为过去完成时,历史情景却生动、具体,这些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有效着力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将一系列真实的历史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并提出与教学中心相关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的学情分析出发,提出学生会的历史知识或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例如,笔者在《鸦片战争》教学的开始,笔者提问“从我们看过的影片或听过的故事出发,大家想一想鸦片战争是因为谁发动的什么运动而引起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励学生去思考。随着教学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资源来展示与新内容有关的历史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学生兴趣,驱动新知识的学习。
  2.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应追求教学技巧的多元化,应注重课堂上活动的交互性,提问也应该有多种方式,不应拘泥于师问生答,还可以是生问生答、生问师答等等,借助问题为教学的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将学生导入到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分析探索中来,让学生自己经历质疑、提问、解惑和结果评价等一整套过程。特别是最后对结果的评价,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反思。例如,笔者在《鸦片战争》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感知教材后,提出问题“我们同学是如何评价林则徐和禁烟运动的?”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不同的观点,由此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虽然在解决问题,由于结论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对知识认识的深化,催动新问题的生成。
  3.生成新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正常情况下,全班的学生对同一个事物的见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因此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应该是多样化的,势必引起新的疑问。例如,笔者在《鸦片战争》教学时,联系法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态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会提出“为什么那个年代,英国这么积极地要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呢?”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课内、外理论性的知识,强化知识间有意义的连结,推动问题的循环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笔者经过近几年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觉得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促使学生有了如下几点重大的转变。
  1.学生“敢”问了
  “好问”实际上是人的天性,教师在多次启发和鼓励学生提问后,学生的心放宽了,对教学模式熟悉并习惯了,问题提出感觉很自然了。
  2.学生“会”问了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应该包含对问题涉及知识的思考,涉及对问题价值的反思,还有很多的提问技巧,在学生多次的提问中,逐步走向成熟,“会”问实际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表现。
  3.学生“乐”问了
  多次提出问题,并能够得到完满的解决,获取自己未知的历史事件,丰富自己的见解,长期下去,提问已不再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或一种心理负担,转变为是一种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手段了。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变得喜欢问问题,变得更关注历史了,这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目标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一个班级的学风好坏,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教学观与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只有让教师弄清楚“怎样教数学”“教什么样的数学”,学生“怎样学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
步入21世纪,人类将面对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人的主体精神将得到更为完美的展现,教育的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强化,让学生学会选择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2009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内涵不断丰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农超对接”步
【摘要】 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营造平等自由的民主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学习;创设恰当的情景,运用情感效应,让学生真正投入,乐于求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体验成功赏识教育等全方位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激活;情境;情感效应;创造思维  
上海-III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切割器常见的损坏形式是:刀片的磨损、断裂,刀杆弯曲、扭曲或者折断,护刃器梁和护刃器折断、出现裂纹或变形,压刃器的磨损等。应针对不同的损坏形式,及时
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失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素质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