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内浇口流速对充型状态及凝固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ProCast模拟仿真计算,研究不同内浇口速度条件下的压射室金属液压力、模具充型状态和作用效果.基于压铸试验,得到压铸件的实际充型效果及凝固质量,并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内浇口流速的增加,铸型内金属液流速增高,流线密度增大,铸型充型能力明显提升,铸件致密度也随之增加.压铸模具内浇口速度对充型状态和铸件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选择适当压铸工艺控制合理的内浇口流速,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压铸产品.
其他文献
以新兴铸管某自动化生产线为背景,介绍安全闭锁系统在自动化球墨铸铁管生产线中的设计应用.该系统主要由安全护栏、电气控制系统及“挂牌上锁”制度构成,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调整、清理、检验、操作等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及设备进行有效保护、隔离、监控等.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及管理方式,通过现场实时调试及使用情况,证明了该系统在生产线安全防护过程中的有效性.
介绍了一种悬链通过式抛丸清理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各个零部件的组成及分析,提高悬链通过式设备的清理效率及密封性能,在设备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布局紧凑性强,占地面积合理,对于工件的清理从经济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工件产品质量,特别是针对铸造件的清理效果和实用性有明显的完善.
阐述了旧砂再生处理的主题意义、流程结构、工艺装备和再生砂的品质特性.废旧砂离线再生类型可适用于中小铸造企业对粘土砂铸造和自硬砂铸造产生的废旧砂再生处理,以达到降低成本、促进环保、提高资源再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改提供工艺技术支持.
3D打印技术给铸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型与变革,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3D打印机对传统铸造行业的转型升级,保证3D打印机生产产品的稳定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产品稳定性是由设备精度所决定,而3D打印机运行时精度的稳定性是由框架所决定,本文就如何在设计中选材、设计方案的选择、变形量的控制等多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控制框架的稳定性.
通过控制大型铸钢件试块热处理过程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低合金耐热钢CrMoV材料进行(20~25)℃/min、(7~10)℃/min和(2~5)℃/min的冷却速率处理,研究其冲击性能和显微组织,得到最佳热处理冷却速率方案.结果表明:冷却速率由(20~25)℃/min降至(2~5)℃/min时,室温冲击均值由138J降至18.4J,显微组织由贝氏体组织变为贝氏体组织+少量铁素体组织.
QGT15型滚筒式抛丸清理机适合用于小型铸件、锻件等表面清理.抛丸器投射弹丸打击放置在滚筒里的工件,对工件进行表面清理.滚筒放置在滚筒支架上,滚筒本身可以自转360°,而滚筒支架又可以与滚筒一起绕固定轴摆动,这样可消除“抛射死角”,也便于装卸工件.自带动力的2个托辊支撑并驱动滚筒转动,液压系统驱动滚筒支架摆动.清理完毕后,工件可自动卸下.除此之外,还探讨了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式及运动组合对清理效果影响情况,并验证了降低噪音的几点措施,通过调整抛丸清理的程序降低了设备运行中的噪音,通过延长螺旋解决了螺旋端部漏磨
利用成分互补熔体混合处理制备了 Al-20%Si合金,并通过1次、2次重熔检验熔体混合的效果,利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其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成分互补熔体混合处理可以有效地细化初生硅颗粒,且混合的熔体成分差异越大,细化效果越明显;经1次重熔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细化效果,但2次重熔后细化效果消失.
对国内铁型覆砂铸造工艺进行了总结.铁型壁厚根据铸件重量和壁厚等因素确定,再调节覆砂层厚度以控制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铁型的重量一般是铸件的7~8倍,随形覆膜砂厚为5~8 mm左右,铁砂比约为1∶0.18.采用半封闭式浇注系统并采用滤网对铁液进行过滤.球墨铸铁一般不采用冒口,但小型球墨铸铁件和灰铸铁件应加上冒口.铸件的碳硅当量比湿型砂造型工艺高,铁水出炉温度也较高,采用复合孕育剂进行孕育和较低牌号球化剂进行球化.铁型覆砂生产的球铁件石墨球细小均匀,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高.
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分析,研究了 Sb、Te联合变质ZL114A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Sb、Te变质剂对ZL114A合金有很好的变质作用,合金的力学性能在45min后达到最佳,随着时间的延长,变质效果没有衰退现象.经过二次重熔后,合金的力学性能稳定.
高铬铸铁轧辊由于其材质特性,轧辊铸造应力较大,同时具备较强的脆性和裂纹扩展性能.由于应力消除不净、铸造存在缺陷或者轧制工艺、参数不合理等问题,在轧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性的断辊失效现象,通过对生产的离心铸造高铬铸铁轧辊在轧钢厂轧制过程中发生的断辊失效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出轧辊断裂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