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无骨折环形软组织节段性缺损再植1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1例右臂环形软组织节段性缺损无骨折不完全性"断臂"患者,采用短缩肱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血管、神经和肌肉一期直接修复,前臂筋膜室预防性减张术。术后1周减张口直接缝合,成功保肢。术后18个月随访,肱骨骨折愈合外固定支架拆除,右肘关节、前臂旋转、腕关节功能正常,手功能大部分恢复,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精细操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辅助旋髂浅动脉皮瓣接力修复股前外侧皮瓣(ALTF)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8例手部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5.8(29~59)岁。损伤原因:碾轧伤3例,热压伤2例,机器绞伤3例。损伤部位:手背侧创面5例,掌侧创面3例,创面均存在不同程度污染伴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1cm×10cm~22cm×14cm,其中合并掌、指骨开放性骨折4例,肌腱缺损3例。均利用游离ALTF移植修复,并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接力修复
目的基于尸体标本对虎口区皮肤的解剖进行科学的测量和形态学评估,指导虎口区皮瓣的设计。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宿迁第三医院手外科选取16例经10%甲醛常规防腐固定、手部无外伤或者畸形的尸体标本,根据虎口区域特征选择虎口区域皮瓣的标志点,确定虎口区皮肤切取标准。对拇指在桡侧外展(r)和掌侧外展(p)这两个体位下虎口区皮肤的各观测指标进行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目的探讨采用甲瓣联合第2趾骨瓣再造Ⅱ~Ⅴ度缺损拇指应用于临床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于2010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13例Ⅱ~Ⅴ度缺损拇指患者,通过甲瓣联合第2趾骨瓣再造拇指,将第1跖背动脉或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及伴行静脉通过显微技术吻合,建立血液循环,尽可能地再造出功能、外观与正常拇指几乎无差别的手指。术后门诊或电话、视频随访。结果13例全部再造成功,其中1例再造拇指在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予拆除缝线、加强引流等治疗后恢复血液循环后愈合;余12例顺利愈
目的探讨微型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东莞市茶山医院手外科共收治9例手、足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36.6岁。足部创面3例,手部创面6例,创面均为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5.0cm×5.0cm~2.3cm×4.2cm。均应用微型腹股沟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前应用超声波血流计定位皮支穿出点并做好标记,CDU明确皮支穿出点位置及口径,选择口径较大的皮支作为轴心,设计和切取皮瓣,皮瓣切取大小4.0cm×6.0cm~3.0cm×
目的探讨儿童YamanoⅠ区离断吻合单一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尖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手外科共治疗儿童YamanoⅠ区断指再植16例17指,男12例,女4例,年龄2~8(3.2±0.8)岁。均为单侧手指指尖完全离断,再植时均仅吻合单一指掌侧固有动脉,不侧切放血,不扩髓回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再植指的成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6指成活,1指坏死。15例16指再植指成活患儿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
目的探讨Howard-Dubois术式联合趾骨远端截骨在足趾远端甲包埋症中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专科门诊收治的18例足趾远端甲包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3例;年龄16~62岁,平均31.6岁;发病部位:右趾11例,左趾6例,双侧趾1例。患者均采用Howard-Dubois术式联合趾骨远端截骨治疗,术后4周开始"8"字胶布固定3~6个月。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患趾外观及功能,设计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18例切口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联合旋髂浅动脉髂骨瓣移植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对收治的20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DIEPF联合旋髂浅动脉髂骨瓣移植修复。其中,足部严重损伤伴第1或第5跖骨缺损15例,足部严重损伤伴第2~4单根或多根跖骨缺损5例。清创后创面均伴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手术均予以一期清创,二期给予DIEPF联合旋髂浅动脉髂骨瓣移植修复。创面缺损面积7.5cm×10.5cm~15.5cm×22.5cm,皮瓣切取面积9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合并深部无效腔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科显微骨科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外伤致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深部无效腔创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7~73岁,平均41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5cm×4.0cm~26.0cm×8.0cm,深部均有1~2处无效腔,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感染。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特点,术前CDU定位1~3条皮肤穿支,术中采用逆行四面解剖法游离皮瓣,携
目的探讨应用嵌合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伴有空腔的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宝鸡高新医院骨三科应用嵌合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伴有空腔的足部创面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6~65岁,平均42岁。空腔创面位于前足7例,位于中足2例,位于后足1例。切取皮瓣面积15.0cm×8.0cm~10.0cm×6.0cm;携带肌瓣体积6.0cm×4.0cm×2.0cm~2.5cm×2.0cm×1.0cm。使用肌瓣填塞空腔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ALTF)覆盖创面。供区7例一期直接缝合,3例拉拢后植皮。术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皮瓣在手指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徐州仁慈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例手指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3例,女4例;年龄15.0~52.0岁,平均27.5岁;均手术切除病灶,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蒂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2.0cm×4.0cm~3.0cm×6.5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平均11.5(6~18)个月,肿瘤无复发,患指外观满意,供区瘢痕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