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测度

来源 :统计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不稳定性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对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0个基础指标,采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并运用H-P滤波分析论证了所构建指数的解释效果.结果 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中权重较大,反映了消费者经济预期对金融稳定有关键性作用;从四个维度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数对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状况有较好的测度和解释效果.
其他文献
文章在响应变量随机缺失下,基于分位数回归研究了半参数模型的稳健估计问题.首先基于B样条基函数近似技术,将模型非参数函数的估计问题转化为样条系数向量估计问题;其次,在响应变量随机缺失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插补方法,对缺失的响应变量进行多重插补;再次,基于插补后的数据集,构造出新的分位数目标函数,得到模型非参数函数以及参数向量的稳健估计;最后给出了有效算法计算多重插补估计量.通过模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 表明:环境规制能够带动绿色创新,绿色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当合理实施环境规制,确保政策激励效应;加强绿色创新激励,保持创新驱动效益;综合运用政策手段,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深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制度创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且该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正相关;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激励制度创新,从而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沿海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而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各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利用Moran\'sI检验高质量发展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 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
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是准确判断和评价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中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随后,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和城市群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 发现:从地域维度来看,黄河流域内下游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要普遍高于上游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增长效率在2014年
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要素资源合理化配置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综合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对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全国和四大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分布总体呈向右移动趋势;财政支农支出水平状态较为稳定,且流动性较低,动态演进过程相对较慢,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 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淮河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淮河中游地区次之,淮河上游地区最低;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划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地区、较低地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
文章基于CEPII-BACI-HS1996贸易数据库,测算1998-2019年中国对20个主要贸易国(地区)文化产品出口的三元边际,构建面板模型考察文化产品出口流量及三元边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数量边际拉动,扩展边际作用有限,但近年来价格边际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正逐步由“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变.各主要因素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及其三元边际的影响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