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专史系列研究:美国短篇小说史(上下卷)

来源 :外国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BN:978-7-5446-5736-5出版时间:2020年5月《美国短篇小说史》旨在全面阐述美国短篇小说的起源和发展,深入探讨这一文学样式的美学原则、艺术特征和解读方式。在系统梳理美国小说一百五十余年发展轨迹的同时,本书详细评述了美国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优秀作品,包括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短篇小说以及非裔作家和女性作家的作品。本书借鉴了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美国短篇小说的人物美学、叙事策略和谋篇技巧,并使有关这一文学样式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得到深刻的诠释。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27日,"《外国语》2019语言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全体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成功举办。《外国语》主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束定芳教授致欢迎词,他对各位专家对《外国语》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与会专家们就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建设、认知语言学研究框架、《外国语》语言研究栏目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期刊
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发起并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国家语委首家科研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智库)承办的"首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于2019年9月底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京外国语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海内外7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语言研究的进路就是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过程。在词汇进路的评述检验中,作者进一步调试了论元设定精度和体现准则之间的关系,探究动词的事件框架。在构式进路的研究中,作者关注论元结构构式语法和词汇构式语法,探究动词和论元结构构式的完整规律。笔者通过汉语句式的验证,揭示了两类进路的利弊,并基于二者的互补研究,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构架和模式,来解决遗留的汉语难题,并通过计算程序,对理论模式的认知操作可行性进行计算验证。
《外国语》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刊载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方面的稿件,并不定期设有外语教育改革研究、文学研究、书评、会议综述等栏目。四十多年来,在外语界专家与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在准确识变的基础上科学应变,明确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定位,迎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树立符合新时代的新型评价观。正确处理好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教学和测试的关系,努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只是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具体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一方面要与国家对人才需求的目标相对接,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原来的英语水平和需求与实际情况,特别是要考虑到201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未来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影响。教育部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之上,出台一份加强大学外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对不同层面的高校外语课程设置和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总体要求以及相关保障要求。在此
ISBN:978-7-5446-6132-4出版时间:2020年5月本书将叙事学分析技巧和文体学分析技巧完美融合,使之互为观照、优势互补,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综合分析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并以文学叙事丰富实例进行生动阐释,全面展示了叙述文体学综合分析文学叙事作品——特别是现代小说——的一般规律及具体程序。全书理论严谨,层次清晰,阐述深入,文笔流畅,对于培养广大语言文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的应用叙述文体学分析技巧、提高研读文学叙事作品的鉴赏水平以及评述能力大有裨益。
本文运用信息结构理论,辅以实验数据,对汉语时量动宾句构"V+T(的)+N"(T-型句构)的信息结构作全面审视。在命题层面上,该句构为谓词焦点结构,建构命题内的断言部分,与话题预设相对应;在话语语用层面上,该句构形成的命题句行使话题-说明功能。从该句构内在成分来看,T成分的所指是断言中的对比焦点所在,韵律上重读。在发话人的估量中,受话人对T成分的所指处在未辨识状态;而N成分的所指在受话人心理中具有活跃度或可及性,因而具有充当话题的可能性,因而可通过话题化结构或动词拷贝结构将N成分前移来实现话题化。该句构
世界语言中存在时-体-情态、谓语动词的语义以及核心NP的语义等因素所制约的主宾格模式和施通格模式并存的现象。在很多语言主宾格和施通格并存的模式中,同一形态语素或零形态在格功能上经常具有通格和主格的分化现象。本文在跨语言视角下论证汉语具有不同类型的动词/动结式(V/VC)和结果体共同制约的主宾格和施通格并存的模式。汉语无标记的基础语序或句法位置可看作广义语法形态,它具有标示格的句法功能。施通格"把"字句和通格句是施通格模式中的句式,其格配置模式与主宾格句和主格句的格配置模式不同。从格标志的功能分化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