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的世界文化学术思想背景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福乐智慧》是我国维吾尔族思想家和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回历462年(公元1069~1070)写成的一部长篇哲理劝谕诗。全诗长达13000多行。长诗通过国王日出和大臣月圆、大臣之子贤明及隐者觉醒四个象征性人物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经国治世的政治伦理学思想,是反映当时维吾尔族喀拉汗王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思想的史诗性的著作。自它的手抄本重新被发现以来,引起来了愈来愈多的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注意,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其他文献
<正> 建国四十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大量人力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但在其过程中,人们往往将侧重点偏向于民间文学,而忽视了作家创作的作品。即使提及,也多持否定态度,这就不能如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全貌。这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受极左路线影响造成的。粉碎“四人帮”后,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怀着对本民族的无限热爱,不顾年迈体弱,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辑注了《纳西族诗选》。这部诗集收录了从明代到解放前一些著名的纳西族诗人用汉语文写成的作品,共四百五十首,向读者展示了古代纳西族作家的创作实绩。它既是
<正> 史诗《江格尔》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这一问题早已成为研究卡尔梅克英雄史诗的蒙古学家们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臂如:著名的卡尔梅克学家A.A.波布罗甫尼科夫就不认为史诗《江格尔》有什么历史性可言。1854年,他写道:“……在叙事部分没有任何历史的痕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大多数研究者都不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就这一问题,S.A.科津、V.A.扎克鲁特金、B.K.帕什科夫、G.I.米哈依洛夫以及其他一些学者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见解。当然,如果说波布罗甫尼科夫把英雄史诗
<正> 由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的赵大年作品研讨会,1990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南口召开。管桦、雷加、吴泰昌、谢明清、章仲锷、白崇人、苏予、刘锡庆、谌容、张洁、曾镇南、高玉昆等三十多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编辑参加了研讨活动。赵大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满族知名作家。近十年间,他作为北京作协专业作家,创作并发表了电影剧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电视剧本等多种体裁的作品总计约四百万字,成为引人注目的我国最高产的当代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
<正> 李乔是我国著名的彝族作家。1930年在上海听过鲁迅先生的《革命与文学》的讲演,在我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和“普罗”文学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至今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六十年。他早期的作品有反映矿工生活的《未完成的斗争》、《走厂》,受到茅盾、巴人等名家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李乔创作生活的金秋时节,他相继创作发表了《拉猛回来了》、《会见》、《挣断锁链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命运》等短篇小说。他的《欢笑的金沙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彝族人民生
<正> 在以往的史诗研究中,史诗本文研究、史诗的社会、文化涵义研究,一直占着主导地位。现在,对于史诗的创作者与传播者——民间歌手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然而,对于史诗的接受者、民间歌手演唱的对象——听众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文学的存在离不开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交互作用、活动,才使作品具有生命,文学得以存在。因此,应该从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结构中去考察文学作品。读者研究在书面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读者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已被越
<正> 赫哲族伊玛堪“莫日根——阔力型”(Ⅰ型)作品,情节都由相对周定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的构成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伊玛堪歌手们把按一定情节模式构造的“板块”以不同方式拼缀联接起来,佐之以艺术上的加工和个人的发挥,于是完整的伊玛堪作品便会以千姿百态呈现于听众之前。在伊玛堪Ⅰ型作品中,我们发现有七个相对固定和完整的情节板块: ①关于主人公身世的板块——它包括对主人公姓名、父母亲的遭遇以及主人公幼年生活环境的交代等等;
<正> 中亚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概念,其范围大致包括:苏联境内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孜别克五个加盟共和国,及隶属于乌孜别克的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我国的新疆;阿富汗,伊朗的东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的北部和印度的西北部等地。中亚地区属突厥语族的民族有柯尔克孜(吉尔吉斯)、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土库曼、鞑靼(塔塔尔)、卡拉卡尔帕克、楚瓦什、巴什基尔、雅库特、阿塞拜疆,约有二千多万人口。另外,与中亚相邻的西北利亚阿尔泰——萨彦岭一带还生活着属突厥语族的阿尔泰、
<正> 尹湛纳希一生共写出三部内容有同有异的《青史演义》。其中,广为世人所知的是六十九回开鲁本《青史演义》。它是尹湛纳希的代表作。在三部《青史演义》中,所用时间最长,倾注心血最多。如今,已经出版和翻译为汉、英、俄等文字的也是开鲁本《青史演义》。开鲁本外,保存部份手抄原稿的另一部《青史演义》,是尹湛纳希晚年的作品。笔者称之为异文本《青史演义》。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德国海希格教授曾经见到并翻拍下异文本《青史演义》部分手抄稿。五十年代,内蒙古著名尹湛纳希专家额尔敦陶克陶教授,再次寻访到部分手抄稿,
<正> 满族最早的可以称之为作家文学的是入关前出现的《满文老档》,这部用满文书写的历史档册,尽管有一些文学笔法的描写,但从总体上看缺乏文学色彩,它的史料价值虽然非常重要,然而文学价值并不很高,其他历史档册则更难划入文学的范畴之中。就目前发现的资料看,入关前还没有其他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作家文学作品,而且用满文进行写作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少。真正能够代表满族作家文学成就和产生影响的是满族入关后的文人作品。入关后的满族作家文学,主要是用汉文
<正> 在苗族盘瓠崇拜问题的研讨中,湘西境内流传的“狗父神母”神话早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不少文章指出,“狗父神母”即盘瓠、高辛女,“狗父神母”神话的流传即是苗族盘瓠崇拜的民俗象征。但仔细考察,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我们来全面比较一下苗族“狗父神母”神话跟史载盘瓠神话的异同。据笔者所知,在湘西州现存的苗族古籍(主要是口碑资料)中,载有“狗父神母”神话的资料有史诗五部(龙炳文《苗族古老话》、石宗仁《苗族史诗》、石昌炽《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