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40例,年龄18 ~ 79岁,BMI< 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B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当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分别于术后4、6、24、48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分别于术后24、48 h时测定阻滞侧温觉阻滞平面,记录术后病人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排气时间,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有4例病人使用曲马多镇痛,B组无一例病人需补救镇痛;与C组比较,B组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 0.05或0.01),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时阻滞侧温觉平面阻滞率为80%,术后48 h时阻滞侧无一例病人存在温觉阻滞平面;C组术后24、48 h时无一例病人存在温觉阻滞平面.B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时效.方法 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的27例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2 ~64岁,体重指数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Osserman分型分为2组:眼肌型组(O组,n=10)和全身型组(G组,n=17).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和丙泊酚1.5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采用四个成串
目的 探讨丙酮酸盐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 g.采用经左股动脉放血,维持MAP 35~45 mm Hg的方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仅行手术操作,不制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常规静脉复苏组(CR组)于失血性休克1h后回输自体血及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复苏;不同液体腹腔复
目的 比较不同全身麻醉下麻黄碱的升压效应.方法 择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20 ~ 64岁,体重45 ~ 9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Ⅰ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麻醉;Ⅱ组:异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麻醉;Ⅲ组:右美托咪定-异丙酚-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麻醉.麻醉中SBP降至90 mm Hg左右时静脉注射麻黄碱0.1mg/kg,给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和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研究表明,异丙酚一方面可促进中枢神经组织抑制性氨基酸递质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镇静作用;另一方面可抑制中枢神经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与其受体的结合,降低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力,发挥镇静作用[1-6].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停止异丙酚输注后清醒时间较肝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延长[7-8].本研究拟探讨肝硬化对大鼠异丙酚麻醉恢复期脑组织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预先给药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6~8周龄,体重230 ~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帕瑞昔布5mg/kg组(P5组)和帕瑞昔布10 mg/kg组(P10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和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时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I/R组和L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60 min恢复灌注的方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组于缺血前60min静脉注射
目的 评价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对缺血型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9~ 59岁,BMI 19~ 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Suzuki分期≥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组(SR组).麻醉诱导: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
BIS值是多变量综合指标,它是对脑电图信号的频率、功率、相位和谐波进行综合处理,而得到的双频谱变量.小儿脑发育尚未成熟,突触不断生成,不同年龄脑电图(EEG)各不相同,不同麻醉深度BIS值变化也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七氟醚麻醉时BIS值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1-2],而对婴幼儿的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评价年龄因素对婴幼儿七氟醚麻醉时BIS值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初步探讨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I)评估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镇痛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64岁,体重45~80 kg.异丙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于体位转换、单双肺通气模式转换、切皮及胸腔镜套管置入、清扫淋巴结及胸腔冲洗各操作前、后(5 min内)记录ANI、HR、SB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预防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效果及其对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及活动调节骨架蛋白(ARC)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17)∶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0.3 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3.0μg/kg组(D2组)和右美托咪定9.0μg/kg组(D3组).于PTSD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