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青春最美的遇见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xz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已经三载有余,对我来说,可以在一生中最美的时光与她相遇,我感到无比的庆幸。3年多的时光,这里的一切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没有了初入大学的新鲜感,却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吸引力,让我更加爱她。寻常“农大”,却如故如家。
  爱她的美丽丰富,厚重质朴
  从1902年的“河南大学堂”到现在的“河南农业大学”,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百余年的歷史让她厚重质朴,坚毅丰沃。文化路校区应该可以说是河南农业大学最有历史感的校区。这里没有特别高大宏伟的建筑,没有崭新宽敞的教室,作为一所农业类大学,她最大的特色应该就是校园内各式各样的植物了。漫步校园,目之所及的是茂密繁盛的植物,她就像一个大花园,是隐匿在繁华都市里的另一个世界。
  置身于其中,我享受一切。我喜欢早起,在小花园里迎接晨曦初现时的第一抹暖阳;喜欢在静谧安然的午后,坐在3号楼的自习室里听歌看书,感受世界的静谧;喜欢独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一阵微风吹过,满身皆是淡淡的桂花香;喜欢抱着在操场上晒过的被子,嗅着暖暖的阳光的味道,心情也明快了很多。
  各式各样的社团
  还记得初入大学时候的社团招新,各种各样的社团在龙子湖校区的主路上一字排开,学长学姐们纷纷拿出看家的本领吸引着新生。吉他社的学长边弹边唱,现场表演《董小姐》;丝竹社的学姐现场用葫芦丝和笛子吹奏古典柔美的古风曲子;轮滑社的同学们合力表演的花样轮滑……各种各样的展示让毫无才艺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三时的我因为对新媒体感兴趣,所以加入了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的运营团队,这里同样有可爱的同学和让人尊敬的指导老师。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为整个学校的新媒体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所谓,“找寻自己所爱,并为之坚守”,我想,这不仅仅是自己加入这个社团的意义,也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所在。
  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周五晚上工程楼后都会举行“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学校的“元旦晚会”,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辩论比赛,还有在大礼堂上演的一场场精彩的话剧表演,可谓是各种活动应有尽有。每次我都会兴致勃勃地跑过去观看,怀着最虔诚尊重的态度去欣赏表演,因为我知道这背后的艰辛付出,各种艺术都值得被尊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恋爱的犀牛》剧组来学校时的巡演,专业的演员加上灯光舞台效果,还有廖一梅经典文艺的台词,“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这大概就是青春阶段的我们心中最美的爱情吧。
  浓厚的学术氛围
  这里有众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国家级省级实验室,众多优秀的教授学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那时,每周都会有一位院士到学校为大家作报告,各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大佬亲自坐镇,为我们讲授自己的思想、研究理论,虽然有好多知识作为本科生的我根本听不懂,但是院士们敏锐的思维、幽默的语言还有专业严谨的学术作风,依然让我们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还有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受聘于我们学校,担任我们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同学们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异常激动,纷纷跑去听袁院士的研究报告会。80多岁高龄的袁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让人钦佩不已。
  此外,除了高大上的专业人士、学术大佬,同学们自己学习也很认真。每天早上6点多钟,3号楼的教室里、牧医广场上还有小花园里,到处可见勤劳的学子身影。为了备战四六级,我也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早起背英语,刚开始的时候早起很艰难,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每天比别人多1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想坚持的事,享受清晨的新鲜空气,与世界多一点儿对话的机会。
  收获情谊与成长
  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冬天》里说的,“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进入大学以后,我们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陌生的城市里独自生活,学校就是最温暖最可以依靠的家,同学和老师就是我们的亲人。
  “河南农大”最大的特色就是“学生助班”制度,大三的同学可以当新生助班,在新生军训期间从各方面帮助大一的新生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朝夕相处的一个多月也让助班和同学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成为我们大学里最珍贵的前辈。而如今的我们也到了可以当助班的时间,不由感叹越长大时间就走得越快,弹指一挥间,就已经出现了角色变换。
  在这里我学会了勇敢尝试、前行,从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成长成熟;从开始在众人面前发言时的害羞胆怯到现在的侃侃而谈自信大方;从开始的孤独无依到现在收获满满的情谊,大学丰盈的不仅仅是我的内心。
  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大学是一个开阔的平台,她给我们时间空间,让我们去锻炼丰富自己。她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需要我去奋力前行,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河南农大”的坚毅、质朴、包容、奋进也在影响着我,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方向。
  又一次来到了工程楼的顶层,俯瞰整个校园,忽然间泪水便湿润了眼眶。夜幕下的“河南农大”如一盏盏昏黄的路灯伫立在校园,它默默地守护着百年校园的历史过往,点点灯光更是片片希望。
  在“河南农大”,我收获了太多,她是我青春最美的遇见。选择一所大学,不负青春不负卿。
  河南农业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
其他文献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江疏影的名字,一眼望去,便使人想起这句诗。超凡脱俗的梅花,就像江疏影一样,然而她身上更多的却是梅花的傲骨和坚强。  一部《好先生》让她迅速走红,而今年的《恋爱先生》更是将她的事业与人气推向高峰。但风光的背后,我们不知道的是数不清的辛酸,却也庆幸,她多年的执着与坚守终于换来了一次热烈的掌声。  早前江疏影从“上戏”毕业后,并没有如大多数人一样,立刻走上演艺之路,而
内容提要 古代希腊以理性为人的本质,奠定了近现代西方理性文明的根基。古代中国以德性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是一种德性的文明。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的文明史,可以看到,或者理性或者德性的文明都是对人性的一种片面性偏执。在对话与交往成为主流话语的今天,历史的发展要求克服对人性的片面性的偏执理解,理性文明与德性文明正寻求着在对话与交往中的统一。  关键词 理性 德性 人类文明  [中图分
授课:王立香  点评:刘永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4-0055-05  编者按: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与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2017年以聚焦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立足全省实际,结合当前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全省各学科现场优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它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对话导入、悬念导入、现场资源导入、生活经验导入、活动导入、多媒体导入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40-02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
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造者、冒险家、管理者,亦或是艺术家?创造者乔布斯是个成功的商人,金融大鳄巴菲特亦然,毕竟成功的身份,只能反映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不能准确定位他们的特质。  在中国,人们给知名企业家—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独立电影制片人和投资人施建祥冠上了“中国经济建设杰出人物”、“中国十大工商英才”、“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众多头衔,他却并不以此为傲,在这位充满大将风度
一  每次爷爷去蓝桉树街逛完集市回来,总会给姐姐小麦和妹妹小米带回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有摇起来会发出癞蛤蟆叫声的竹筒转鼓,有用鹅卵石和树皮做成的森林小屋,有木片削成的会翻单杠的小猴子,还有拇指大小的芒果和香蕉……  “爷爷!爷爷!这些东西你在哪儿买到的?”小麦和小米摇着爷爷的手追问。  爷爷吸一口草烟,笑眯眯地吐出烟圈,什么也不透露。  “这里面一定有秘密!我觉得竹筒转鼓和森林小屋不像是人做
摘 要:《花的勇气》从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等角度展开叙述,为读者带来丰富感知经历,并从这些勇敢的小花身上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为学生学习规划清晰思维路线,梳理结构、整合情绪、升华情感,逐渐进入文本核心,探索人生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花的勇气》;勇气;启迪;意象;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8-0050-02  《花
周午生的花鸟画,令人获得相违已久的、似乎已经有些陌生的清赏雅兴。对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周午生表现得兴趣盎然,并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精华,寻求着创作灵感。早期作品的摹古之风已经看不到太多痕迹,这得益于他的学习心得,摹古而不泥古。  纵观其作,清雅的画面氛围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足够令观者屏息而视,取材的讲究高度化地合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范畴。周午生将宋代院体画和元明清文入画的两种法则高度糅合,取宋代院体画的森
内容提要 生态环境危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寻求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已经成为时下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凭借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制度性的新维度批判,一跃成为最引人关注的理论之一。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角,分析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反生态性的批判理论缘由,指出当代资本主义以其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的反生态性本质,进而揭露这种政治制度是
歐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其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1953年,他凭借《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之外,海明威的其他代表作有:小说《太阳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