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里的流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节我家不贴春联。
  就在这个寒冬,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根据老家习俗,晚辈们因为戴孝,我家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而要贴三年“孝春联”。第一年是白色春联,第二年是黄色春联,第三年是深蓝色春联,颜色一年比一年深,第四年恢复贴红春联。也可以三年都不贴春联。写了大半辈子春联的父亲去了,我们以不贴春联的方式来纪念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邻里乡亲书写春联,成了父亲每年除夕的必修课。就像提前约定好似的,邻里乡亲都是在除夕这天才来让父亲写春联。这天,父亲一早吃过饭,收拾好桌子,展开笔帘,取出一大一小两支“生活”(老家人把毛笔叫“生活”),摆好墨汁瓶、砚台、镇纸等,从不吸烟的父亲还拿出盒纸烟,烧一壶乡亲们喜欢喝的砖茶,等候大家上门。
  乡亲们陆陆续续来了,胳肢窝里夹着从大队供销社买来的红纸,大多是整张纸。父亲先询问对方家里什么地方需要贴春联,比如大门口、堂屋、厢房,甚至后门灶房、牛棚猪圈,都有不同规格;自己有没有要写的内容,如果没有就由父亲自由发挥。问清楚了,父亲便帮着把整张红纸裁成上下联、脑(方言:横批)、斗方,剩余的边角料也不浪费,裁切成春条,写上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四季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乡亲们一边抽着父亲递过来的纸烟、喝着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闲话,间或夹杂着一些乡村里特有的笑话。也有的人因为要忙家里的活计,放下红纸的同时也放下一句话:“王老师,你看着弄吧,一会儿我来取。”龙飞凤舞间,父亲便写完了一家,又开始写下一家。写完的春联要晾干后才能拿走,这便成了娃娃们的活计,我和其他看热闹的孩子便来回穿梭着把父亲刚写好的春联摆到院子里,用石头瓦块压好,既防止墨汁漫流,也防止被风吹坏。慢慢地,院子里就一片红哇哇中夹杂着黑色的字,浓浓的墨香便在院子中氤氲。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便有了年的味道。不知不觉,父亲就忙到了天黑。总有乡亲顾不上来取,父亲就差遣我打着手电筒,给人家送去。
  父亲给邻里乡亲写了大半辈子春联,都是义务帮忙,不仅要贴上除夕一整天的时间,还要贴上笔墨、香烟和茶水,有时还要贴上纸张,但父亲一直乐此不疲。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我们自己家的春联,父亲也要细细思虑后才动笔。20世纪80年代中期,老百姓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父母亲也凭借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让旁人羡慕的砖瓦房,日子也日渐滋润起来。1987年春节,父亲为我家写了这样一副春联:辞旧岁不忘昔日创业苦,迎新春喜看今朝生活甜。橫批是:勤俭持家。
  那个时候,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很不容易,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成了“公家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这一年,我考上了重点大学,姐姐也将于春节期间完婚,1988年春节父亲的春联是这样写的:喜去岁鲤跃龙门国添英才家添彩,乐今春凤攀梧桐喜庆恰如福庆多。横批是:双喜临门。父亲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之后,父母的牵挂又多了一分。那年春节,因有事,我正月初三才携妻带子回到老家,见到门上张贴着父亲写的两米多长的春联:日日盼团聚,腊尽除夕不见亲;夜夜梦儿孙,望穿秋水何时归。横批是:朝思暮想。霎时泪流满面。
  多年后我乔迁新居,住上高层楼房,儿子也将踏入高等院校大门,父亲高兴地为我写下春联:喜去岁迁新居登高望远,盼来年逢甘霖春华秋实。横批是:马到成功。
  父亲不善言辞,便把对生活的感悟寄托在了春联中:思去岁遍尝酸甜苦辣各样味,想未来必有喜怒哀乐诸般情;待人真诚常礼让心平气和,处世厚道多宽容海阔天空。
  在父亲的眼里,那些印刷的春联,虽然视觉效果好,但工业化的东西,总是千篇一律,寡淡得没有个性。
  在铺天盖地的印刷春联中,我们家的春联一直是由父亲来书写的。虽然少了花里胡哨的视觉效果,但朴素中饱含着浓浓的年味和父亲对家庭深深的爱。
  (常朔摘自《山西日报》2021年2月24日/图 沐阳)
其他文献
火车车厢是用自动挂钩连接起来的。自动挂钩的发明者是美国铁路工人哈姆尔特·詹内。  1867年的一天,詹内从货运站回家,邊走边思考着:用什么简便方法能让火车车厢更牢固地连接起来呢?  当时,火车车厢是用铁链子拴起来的,接头非常不牢固。火车爬坡或者转弯时,没有弹性的铁链子很容易被拉断,导致车厢脱节。  而且,工人用铁链子拴车厢,费时费力。他们为了连接或分开一列火车的车厢,总要爬上爬下,用铁链子缠来绕去
古人称娶美妻为“艳福”,吃美食为“口福”,读好书那就应是“眼福”了。读书也是要有缘分的,而且是要有运气的。从我上溯十三代,我的家族没有真正读书人。我的下一代呢?也不太喜欢书。一个家族,就我成了“书虫”“书痴”“书淫”“书迷”,做起了藏书梦。  小时候,山村里没有图书室,也没有书店,爱看闲书的人,会被村人视为另类。我陶醉于看“小人书”,忘了吃饭、砍柴、挑水时,父亲也会骂我是“书呆子”!父亲为我买的第
我们进行发明创造,不仅要着眼于现代事物,还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发掘古代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新,开发出新产品。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人们习惯于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读这天下奇书,然而,锐意创新者却另辟蹊径,对书中有关吃的文化细加推敲。  北京有家食品公司在对食品糕点进行创新时,经人点拨想到了《红楼梦》,因为《红楼梦》中有许多地方写到了当时的糕点,如贾母送人的瓜仁松油穰月饼,刘姥姥初进
有网友来信问:日本的学校也开学了吧?日本孩子也要参加入学典礼吗?  日本孩子也参加入学典礼的。不过叫法与中国有所不同。在日本,孩子们的“入学典礼”被称为“入学式”。另外,日本孩子参加“入学式”的时间与中国不一样。中国孩子是在每年初秋9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入学,而日本孩子则是在每年4月樱花飘舞的春日里入学。  4月对于日本人而言,似乎是个有些特别的月份。每年的这一个月,是所有的日本家庭最为忙碌的时候,
西洛斯·梅考克沮丧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如果再找不到销路,他那家才办起来不久的公司就要倒闭了。  一年前,所有媒体都把镜头对准他,因为他很了不起,将用了足足120年的畜力收割机改进为机动收割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收割机发明者。  之后,他在纽约开了一家收割机公司,可由于收割机太过庞大,造价贵,售价更贵,农民们没有什么存款,根本买不起收割机,所以整整一年,他生产的收割机一台都没有卖出去。  眼看又快到稻子
绿色叶子的植物生长,就是葉绿素在太阳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在体内积累的结果……那红色叶子的植物怎么生长呢?
“这是我们两年前从长沙郊区移植过来的桑树,学生们养蚕时可以在这里摘桑叶;那是风云气象站的百叶箱,学生们可以自己观测气温、湿度、风向;教学楼旁边是百草园,里面的植物都是老师和学生们一块种的呢……”要不是采访时间有限,学生们的这些事大概可以让长沙市育才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罗洪波说上一整天。  在学生们眼中,罗洪波是陪着他们一块养蚕、一块抓蜗牛的“大哥哥”,是带着他们一起养花、种菜的“农民伯伯”,是时不时给
不管是微雨纷飞,抑或大雨滂沱,有雨的夜,总是能惹起闲愁。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我非舞刀挥剑的英雄,亦不是泼墨弄诗的文人。但雨总能让人无端生出太多惆怅。  若雨落得一陣紧似一阵,那隐藏在心底的愁,便不是涓涓细流慢慢地流淌,而是如决堤的海,要泛滥成灾了。雨中翻飞的燕,风中的花瓣,怕是要被远征的游鸿及飘落的梧桐叶代替。这不是春雨的轻柔,而是夏雨的凛冽。  夜闻几滴蝉鸣。似是从故乡出发,翻了低矮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言:“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为: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之心,在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里也非常安逸。  陶潜是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他说出了出仕时真实的想法,可见其坦诚的天性。但“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
安全别针又称扣针,虽然很小,但是可以将衣服与商标牢牢地扣紧,也能用来卡住书和卡片等,用处可大了。  或许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安全别针,可这个聪明的小设计是谁发明的呢?  它是美国的沃尔特·亨特为情所逼于1849年发明的。  沃尔特·亨特与郝斯达非常相爱,两人准备结婚,可是郝斯达的父亲反对他们的婚事。他对亨特冷冷地说道:“你能让我的女儿得到幸福吗?你恐怕穷得连50美元都拿不出来!”  亨特向郝斯达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