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鬃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在旷野的时候 召来雨水洒遍做成套杆的时候 引来众人艳羡长在丛林的时候 召来雨露漫天走向畜群的时候 简直扣人心弦
  ——套马杆祝词
孫雅杰 摄
孙雅杰 摄

  数个世纪以来,在风云变幻,绿草繁茂的中亚大草原上,勇士式的牧人多半会带一面精神之旗,蒙古语称之为“苏勒徳”(sulde),它是用几缕最好的种马鬃,扎在一柄长矛刀刃之下的轴上制成的。无论何时,当他要安营扎寨时,这位勇士都会将那面精神之旗安置在帐篷的入口处,以显示其身份,并将其作为永恒的护卫者。当缕缕马鬃被草原上的微风吹拂和摇曳时,他们就吸纳狂风、上苍和太阳的力量,把来自大自然的力量转移到勇士身上,召唤着主人不断前行,吸引着他离开此地去寻找彼方,去发现新牧场,探求新的机遇与事业,创造这个世界上属于他自己的命运。
  ——摘自《成吉思汗语今日世界之形成》——杰克·威泽弗德(美)
  乌珠穆沁草原腹地,一座用混凝土盖的蒙古包前。布和·额尔敦从那个混凝土砌的蒙古包里走出来,径直坐下,熟练地将小刀放在靴子内侧打磨起来,他是东乌珠穆沁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套马高手。每年的春夏之交是他的牧场打马鬃的日子,远近的亲戚朋友都会过来帮忙。
  “乌珠穆沁”蒙语意为采摘葡萄的人,是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 在13世纪时游牧于新疆的阿尔泰山,在北元时南迁至大兴安岭以西,宝格达山之南的漠南蒙古地区,算来也有几百年的时光。

  额尔敦祖祖辈辈生活在东乌珠穆沁草原,是草原上养马大户。十几年前,草原上的马匹被摩托车所代替,很多牧民觉得养马赔钱而不再养马的时候,他依然在养马,而且一直以养马闻名。现在他自己的六千亩草场加上租来的两万亩草场一共牧养了500多匹马,1000多只羊,30多头牛。不久前,他得到一条不太好的消息,有人要出双倍的价格租那两万亩草场用来打草,冬季时把草卖给那些需要牧草的人。他可能租不到那两万亩草场了。
  额尔敦家的蒙古包的中央位置供奉着宝日汗(蒙古语:佛爷),佛龛的左侧竖立着两个一米长的金属杆,每个杆的下端是两个相叠的圆形图案,这就是额尔敦家的马印。佛龛上亮起了酥油灯,香炉里的熏香冒起了蓝色烟雾,额尔敦把马印放在熏香的上面熏了一会儿,然后将两个马印放在了装有牛奶的塑料桶里面,依旧放在佛龛的左侧,祈福明天的打马鬃顺利平安。
  布和·额尔敦用磨好的小折刀开始削刮一根长而富有弹性的木杆,直到木杆不再剌手,这就是明天套马的主要工具——套马杆。套马杆通常是一根主杆加上梢杆和一个套索三部分组成,也有复杂一些的主杆、中杆、肩杆、梢杆前面再加杆稍和套索六部分组成。主杆通常用稠李或杠柳做成,梢杆用山藤和榛木制成。套马杆是牧人的好帮手,也是贵重之物,被尊为“男人身边的吉祥物,畜群里面的召福杆”。   将手里削好木杆和杆稍用绳子捆好,额尔敦左手抓着马缰绳和马鞍,左脚踩进马镫,用右手的套马杆轻撑地面,飞身越上马背,这是草原牧马人标准的上马动作。随着马匹荡起的烟尘,额尔敦已在远处成为大片火烧云的剪影。
  清晨,蒙古包前的五色禄马风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昨夜立在佛龛旁的马印早已用牛粪烧得通红。宁静的牧场被一阵疾驰的马蹄声打破,马的嘶鸣声越来越近,打马鬃开始了。
  对于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男人來说,套马是必备的生存和生活技能,每年一度打马鬃的时刻也是展示套马技术和游戏玩耍的最佳时间。尽管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有十几个小伙子,但不是所有的牧人都能像额尔敦那样骑术精湛,人马合一。
  在参与套马的小伙子中有一个沉默的男孩,他是额尔敦的儿子——阿拉泰·奥其尔,今年24岁,在蒙古国研究生毕业,学的是摔跤教练专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去城镇里去应聘当老师,而是回到了父亲身边养马,做一个牧马人。
  这时,有着马厩的草围栏的大门打开了,布和·额尔敦和阿拉泰·奥其尔父子把20多匹的马的马群赶了进来。马群在草围栏里打转伴随着嘶鸣,马蹄声响作一团,刚出生的小马紧紧跟随着母马,2岁的儿马正在被牧人们从马群里分开,头马的鬃毛炸裂如同雄狮,领着马群东突西奔。牧人们在草围栏里分列站好,举起套马杆等着儿马跑过,其他的牧人们驱赶着马群。
  即便在草围栏里,额尔敦依旧会骑上马拿着套马杆,其他的牧人帮着驱赶马群。当马群无路可走,距离拿着套马杆的牧人越来越近,一匹小青马轰然倒地,四蹄乱蹬。就在马儿刚刚翻身起来的空当,阿拉泰·奥其尔冲了上去揪住了一匹小青马的耳朵,小青马顺势就跑,阿拉泰·奥其尔揪着马耳跟着跑,跑着跑着,距离放着牛粪烧红的马印的炉子越来越近,他突地使了一个绊子,小青马再次摔倒。阿拉泰·奥其尔身体压在马身上,一个牧人冲过去揪住马尾从马腿间穿过。刚才那个野性十足的儿马,这时变得乖巧十足。

  马印是游牧民族辨认牲畜的重要手段,通常会打在马的胯上或屁股上,马印的图形也是各式各样。剪马鬃并不是齐着马的脖子根儿,而是要留下一寸多长的鬃毛。额头和迎鞍的鬃毛也不剪,尾巴从中间剪短一点就可以了。
  一个牧民拿着剪刀,剪了马鬃,剪了马尾,放在一个袋子里搜集起来。布和·额尔敦从牛粪引燃的炉子里拿过马印,伴随着一股青烟和空气里的烧焦的味道,一匹马的马鬃剪完了。这些剪下马鬃被装在一个袋子里用来编织捆扎蒙古包的绳子。就这样,周而复始。一群马被赶进草围栏,套住其中需要剪鬃打印的马,剪鬃打印,然后再把它们赶出草围栏。又一群马被赶了进来。
  日暮时分,打马鬃也接近了尾声。一辆汽车停在了草围栏的门口,那是从远处慕名前来买马的车辆。草原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额尔顿和敖其尔还在驱赶马群从中挑马。额尔敦家今天有60匹马需要剪鬃、打印,如果不是在草围栏里,原来至少需要100个牧人来帮忙。即便现在在草围栏里也是很大的工作量。他家每年大约能卖出40-50匹马,按每匹马8000-10000计算,养马的收入大约一年30-40万元。20000亩草场的租赁费用大约是20万元。一天的疲惫挂在奥其尔的脸上,烦心的事情也涌上心头。如果租不到牧场,意味着他们一家将没有足够的牧场来养马。
  夜里,草原的温度只有3摄氏度,刮着风。我们的车和那辆买马的车辆一起驶离了额尔敦家,随着颠簸的草场,车灯忽高忽低,偶而灯光照到远处,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马群。
其他文献
与我们常见的镜头不同,这些复古镜头首要的指标并不是锐度、色散或四角失光。因此,我们从它们更擅长的焦外虚化效果和色彩表现力来进行对比,帮你更加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焦外虚化表现  除了Minitar-1 32mm 1∶2.8,人像拍摄是其他3只镜头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此,画面焦点之外的虚化能力与虚化特点是其首要考量要素,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焦内的清晰度还要重要。在这里,Petzval镜头以独特的旋转焦
东安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素有“湘南门户”之称。东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我国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为楚南境,汉属零陵郡,置东安驿。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09年)正式置应阳县,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改称东安县,沿用至今。东安曾孕育过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太平天国将领朱洪音、近代机械工业“火车头”宾步程、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等杰出人才;发生过张献忠激战明三王、石达开四进四战东安等重要兵家战事。
尼康的这台固定镜头长焦数码相机刷新了大变焦的纪录,广至24mm、长达2000mm的超大光学变焦范围,令其成为目前独一无二的选择。与之相比,佳能等厂商的同类产品,焦距“只能”达到等效1200mm。2000mm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想让一只市售焦距最长的800mm单反镜头达到这个焦距,需要往上面同时安装一个1.4X增距镜和一个2X增距镜,加起来需要数万元。  不过,我们之所以将其破例引入本次的拍鸟器材阵容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中国又迎来了一大波“婴儿潮”。身为爸爸妈妈的你,一定很想记录下宝宝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点滴。但俗话说:“养儿容易,拍儿难。愈到拍时,就犯难。”各位父母也许不是菜鸟爸妈了,但作为宝宝的“御用摄影师”,可能还处于菜鸟级别——特别是不知道选什么器材才好。现在就为大家带来七大利器,在“拍宝儿”的大道上让你更加得心应手。话不多说,快拿起相机,和宝宝度过你们一天的美好时光吧
如果不移动像素,那么影调、色调的调整决定了照片的最终面貌,在后期高手心中,不同的影调、色调,不是乱用的,而是要烘托主题,为主题、为作者的想法服务的。这涉及到画面中哪里更亮一些或暗一些,哪里更暖一些或更冷一些,或者将哪里改变成另外一种艺术色调。本期我们跟随两位嘉宾的思路,看看如何用影调、色调烘托主题。  图片拍摄于湖北恩施土家族,在吊脚楼内作者很好的捕捉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环境中腊肉和农具高
在人类文化建构中,摄影一直是向外观看、获取外部世界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建立自己认知坐标的工具,被当做我们的第三只眼,看他人的生活、异乡风情、外星奇观……人类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直认为“我”是相对于“他人”而存在的,外部世界的信息成為我们确定自己是谁的重要基石。拥抱的吉勒斯与戈乔 1992  南·戈丁(Nan Goldin,1953- )的摄影显然是一股逆潮流而上的浑浊之水,她将镜头彻底转向了“我”
旧瓶装新酒  X-E2采用了与X-E1几乎完全相同的机身。如果遮住型号标志,我们很难将两款产品区分出来。但在机身内部,X-E2却有着多达60项功能改进,主要包括:  ◎ 采用X-Trans CMOS II感光元件,  支持混合自动对焦;  ◎ 配备EXR II图像处理器;  ◎ 新增镜头优化调整器;  ◎ 最高连拍速度提升至约每秒7张;  ◎ 液晶屏升级至3.0英寸104万像素;  ◎ 支持192
尽管数字时代的器材更迭日新月异,却总有一些摄影人沉浸在胶片相机时代的“慢”与“精致”中:拿着大画幅相机拍摄,看到心仪的画面,不能抬手即来,而是要先安装相机、镜头、快门线、支好脚架、插装底片盒……良好的画质固然是中大画幅胶片相机带来的优势,但通过这种“慢”下来的方式拍摄,给自己更多思考、发现的空间和机会,想必是摄影人依然钟情于此的原因。跟着摄影师陈霖、扛着中大画幅胶片相机,在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夏天盛开的荷花均为摄影人热衷的拍摄题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摄影人为之倾倒而挥洒汗水的精神支柱。“红雨微茫,雁影成行,残荷深处有凄凉。”秋冬的残荷以苍凉之美触动着古今国人的情思。无论是荷花、荷叶,还是残荷,围绕荷塘,摄影的表现手法众多,如何拍出荷塘意境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摄影一词最早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绘画艺术先于摄影存在,
— 刘卫  也许是想表达我们之间的距离,  照片里的人,大多我并没有拍他们的正面,做这个项目的这几年,  我知道了很多从来不知道的事。无题,香港,2012 刘卫 摄  刘卫  1982年出生于香港  现于香港从事摄影创作  据称有过半的香港家庭,是上一辈从大陆来到香港定居。影师刘卫1982年出生在香港,她的父母是四十年前从大陆来到这座城市的。一些偶然的家庭变故,让她对熟视无睹的家庭关系和周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