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7世纪俄罗斯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到17世纪,俄罗斯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市场趋于形成,外国商人在俄罗斯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由于本国商人阶级崛起、政治需要、重商主义影响等一系列原因,俄罗斯政府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俄罗斯商人于17世纪末逐渐在国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以英国和荷兰为代表的外国商人则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地位和贸易特权.
其他文献
智慧社区建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但其社区属性却常被忽视.从技术应用和社区治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基于一项社区调查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社区治理水平影响了智慧社区建设效能,社区参与则能够直接或间接通过促进社区治理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效能.这两种效能提升的“社区性”路径都有助于提高居民对智慧社区项目的需求.此外,虽然居民数字能力鸿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障碍,但社区参与和数字能力形成的“互补性”对破解“数字鸿沟”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强调需求导向的智慧社区建设中,重视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等“社区性”元素
清代记录东林书院历史的志书有两种,一为由严瑴编、高世泰续编于康熙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一为高廷珍等编雍正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两部志书中的东林士人形象,经历了由学术、事功、气节并著,到理学传人的转变.不同的情境之下,志书编纂者采取了不同的叙事模式.“严志”为驳斥东林祸国之说,塑造出东林士人“理学、事功、气节并著”的形象.“高志”编纂之时,处于紧张的文化氛围之中,其编纂者遂采用“道统”叙事模式书写东林历史.一方面,强大的政治压力,逼迫士人选择较为安全的叙述路径;另一方面,士人的自我规训,亦使得历史书
地方变通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立法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地方变通立法符合宪法“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是国家立法权行使的特殊形式.地方变通法在法律位阶上应当被界定为地方性法规,但其在立法权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对上位国家法律予以有限度的突破.地方变通立法应当恪守原则性法律界限,即不得变通宪法规定,不得突破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不得涉及法律绝对保留事项,不得突破必要限度的法制统一原则,不得超越授权的特定地域范围.在变通法与被变通上位法的法律适用上,“上位法优于下位
对于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通说采用了绝对无效说,对应的诉讼类型是形成之诉.在绝对无效说下,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会使债务人和撤销权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产生剧烈变动,债权人为了得到受偿必须先后提起债权人撤销之诉和债权人代位之诉,不具有合理性.当债务人的财产无法偿还所有债务时,其处分行为无法产生责任变动的效果,已被转移所有权的财产仍需要为债务人的债务负责.债权人撤销权只是给债权人提供一个额外的受偿机会,故实体效力的界定应限定在强制执行领域中.债权人撤销之诉的内容是使撤销权相对人负有容忍强制执行的义务,不得提起第
中国在持续复兴和强势崛起中发展成为新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不同于处在守成地位的中心国家.新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秩序中承担领导责任、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界大国,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是对中国与守成大国关系、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现代世界体系关系的系统战略思考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国际定位的集中概括.新中心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中产生的新国家类型,它改变了由国家实力界定的国际结构,从而推动了等级性国际结构向平等化国际结构的转化,也推动了霸权型世界秩序向协商型世界秩序的转型.中国将自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较以往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对高校铸魂育人、建设和谐稳定校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原有逻辑理路逐渐被打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所缺失.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着力,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载体、责任等维度进行创新设计和进路重构,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新、做实
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起社会情感风险.基于灾害伦理的情感面向,可以将社会情感风险划分为道德性、文化性和结构性三种类型.道德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由于伦理抉择偏离了常规性社会道德标准,情感上的冲击使个体或群体陷入坚持原有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与突发状况下进行价值标准调适的不确定性之中.文化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处理与伦理抉择难题.结构性社会情感风险关注情感在社会结构中如何流通并塑造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贯穿于微观人际关系至宏观社会运行中并对其造成功能性影响.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情感伦理困境进行反思,能提升
“徽难”导致的瘟疫,造成徽州人口锐减.在官方医政废弛、宗族医疗保障体系崩溃的境况下,民间救助组织及个人救治活动应运而生,这些组织及个人不仅参与对难民的施药开方、施粥,还负责尸体掩埋,防止再传染,甚至有的医家筹集团练,保障一方,在地方事务参与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地方无主的境遇下,民间救疗成为徽州瘟疫时民众甚至军队的有效保障途径.从医疗社会史的角度审视“徽难”,则更能生动地回归历史现场.
以公共选择学派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引,从外部视角出发,沿着“区位因素—赋能结构—环境规制收益结构—环境规制选择互动均衡”的分析范式,对流域和边界区位因素向流域城市群环境规制选择的赋能结构、对流域城市群环境规制互动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理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位因素对流域城市群的环境规制互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无论是流域还是边界区位因素均加剧了其向低水平同质竞争均衡退化的风险,但不同区位因素对区域环境规制互动升级的干扰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流域因素主要借助其复杂的赋能结构来引导上游地区采
蒙太奇理论奠定了世界电影组织镜头、建构情节框架的基本原则,在“求异”的正-反-合的辩证中获得更高程度的有机“整合”.中国文学艺术的抒情传统,影响到早期中国电影,在1927年侯曜的《海角诗人》《西厢记》中,出现了两种抒情语言的萌芽(大、全、远的长镜头、利用人物视点缝合自然景物的正/反打镜头).而且,这个传统背后的立足自我内心、寻找主客契合、类比“求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中国电影破除蒙太奇迷信、发展自身审美理想的另一种可能.但客观地说,抒情传统在中国电影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当下中国电影需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