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训练中应注意的三大基本要素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学习主要是训练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诸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表现等方面,但就声音的基础来说,呼吸、发声、共鸣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可以从发生器官的构造以及发声的过程看出三者前后相继、相互配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声乐训练 呼吸 发声 共鸣
  
  声乐学习主要是训练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诸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吐字、表现等方面,但就声音的基础来说,呼吸、发声、共鸣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可以从发生器官的构造以及发声的过程看出三者前后相继、相互配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发声器官是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隔肌(又称横隔膜)、腹肌等;二是发声器官:喉头(喉结或喉器)、声带;三是共鸣器官:胸腔、喉腔、烟枪、口腔、鼻腔和头上的领窦、蝶窦、筛窦等。呼吸是有深度地、饱满地吸进空气和有控制地呼出气息去冲击声带;发声是声带闭合挡气,在气息的冲击中震动而发出声音;共鸣有调节人体各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使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丰富。
  发声的过程是依靠两肋和腹肌的作用,使横隔膜下降、吸满气息,然后让吸进的气息有控制地呼出去冲击闭合的声带振动发声,而气息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细小的,必须依靠共鸣器官产生共鸣作用使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所以呼吸、发声、共鸣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连的,三者是相互协调配合的统一体。歌唱者要把一首作品完整的唱出来,既要加强呼吸的控制力量,使声带按要求振动发声,又要调节共鸣、美化扩大声音。所以声音训练,一方面要强调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又要强调声带的积极闭合、向下挡气振动发声;还要强调各共鸣腔体的积极共鸣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一、呼吸
  
  如何能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呢?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简单地说,平时我们静卧在床上的呼吸,就是最自然、正常的呼吸方法,它没有嘴、鼻吸气的杂音,也没有耸肩抬背的多于动作,而是靠横隔膜升低的吸气、吐气,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就是这种呼吸状态的扩大;在两肋、特别是腹部肌肉的配合作用下,使横隔膜升降的幅度再大些,再有力量、有控制协调一些。正如打气筒打气一样,打气筒的吸气、充气主要是靠气筒内的活塞环的拉、推活动,而我们人体的胸腔、腹腔就好像一个气筒,两者之间的横隔膜就是气筒中活塞环(皮碗),靠两肋的扩张和腹肌的收缩力量使横隔膜下降,这样胸腔便产生了空间(对肺泡的压力减小)体外的大气压就自然地将空气通到鼻咽腔送到肺部,使胸腔扩大上提,这样吸进的气息就自然深沉饱满了。然后靠两肋和腹肌的力量保持,有控制地让横隔膜慢慢的还原,压缩肺部内的空气,使其均匀虚幻的推送出去,冲击声带发声。
  怎样才能很好地去体会、感觉到横隔膜的活动呢?我们平时笑得长了,会感觉到笑得肚子痛,实际上也就是横隔膜活动过累而引起的原因。通过实验使我们知道气息的推送出去和控制力量,主要是靠横隔膜和腹肌的作用,还有两肋的保持力量的作用,由于控制保持气息的力量主要是靠腹部肌肉的收缩用力,所以呼吸支托的用力点实在下腹部(丹田处)。这样呼吸的支托就比较深沉而能持久,也就改正、消除了依靠口、鼻吸气和喉颈部、腹部肌肉用力的肤浅虚弱的浅呼吸。要使歌唱的声音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必须要加强锻炼两肋、腹肌和横隔膜的运动机能和保持、控制气息的能力。对于初学者可以做一些纯呼吸的练习。如:靠两肋的扩张和腹肌的收缩力量,使横隔膜下降,深深地吸好一口气,稍停瞬间,然后利用两肋和腹肌的保持力量,有控制的让横隔膜慢慢地还原,使气息均匀徐缓的从上下关闭的牙齿缝中送出去、摩擦发出轻微的“丝”的声音来。开始可以练习延长到二十秒钟,日长月久逐渐练习到四十秒钟,就能有充足的气息去适应唱歌了。同时还可以配合作一些简单的发声练习。练习方法是:口腔像打哈欠一样开,情不自禁的自然大笑来唱,笑唱练习是很容易体会两腰、腹部和横隔膜的积极跳动的。两腰外部的颤动就像大热天我们看到的狗热得吐舌喘气的那种腰部颤动一样,这种练习能够使两腰及腹肌强劲有力。
  
  二、发声
  
  有了正确的呼吸方法,能用上两肋、腹肌与横隔膜的力量,吸进充足的气息,是发声的基本保证,接下来就要看如何去控制气息。就好像气球充满了空气,假设我们把捏紧的气嘴松开,那么空气会一下子泄出去,气球也就瘪了,如果我们在气嘴上插上带簧片的音哨,那么气球里的空气就会慢慢的冲击簧片,发出连续不断的鸣叫声,这就是歌唱的发声原理。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到呼吸和发声的关系。
  在发声歌唱时怎么去体会气息沉下去呢?既要要求用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声,又要体会气息沉下去,这样很容易使人难于理解接受,也不太好掌握。歌唱的气息没有沉下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声带向下拉紧,闭合挡气不够造成的。就像上面说的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样,气嘴不捏紧,空气就会一下泄出去,气球也就自然没气了。歌唱发声时如果声带闭合不好,那么气息也就自然会浮浅上来、泄露出去,所以要使气息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冲击声带振动发声,首要的是应该让声带向下拉紧闭合好、挡住气息,使其积极振动发声,这样才能有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就像充满空气的气球,气嘴捏紧时,用手板去推顶气球的底部,会感到气球对手板有回弹的反作用力,如果把气嘴松掉,那么用手板去推顶气球底部就用不上力,也不存在回弹的反作用力了。歌唱发声时声带拉紧闭合,向下挡好气,那么就能用上腹部肌肉收顶的力量去推动气息积极冲击声带发声;反之声带闭合不好,气息浮上、泄漏出去了,腹部肌肉收顶的力量就使用不上,自然也就没有深沉的呼吸支托力量了。由此看来,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力量是建立在声带积极闭合挡气的基础之上。声带只有积极闭合挡气,才能承受气息的冲击而振动发声。
  歌唱的发声状态简单的讲就是打哈欠、吸气时那种状态,这时的发声器官是打开通畅的,喉结的位置是放下的。平时多做这种打哈欠、吸气的练习。体会喉结的放下稳定和喉咙的放松打开,歌唱发声时强调保持吸气的状态,也就是为了使喉头处于较低的位置,始终放松打开,而不堵塞、挤紧,同时强调声带拉紧闭合、向下挡气,也促使了喉咙的放下稳定和打开轻松。既然声带的拉紧闭合挡气能够促使呼吸深沉持久、又富有弹性,还能使喉结放下稳定、声音自然通畅,那么怎样才能使声带闭合好,向下挡气呢?我们可以体会小号。小号演奏者在吹一个延长音时,他的用力主要不是腹肌的收顶力量去加大气息的冲击,而是上下嘴唇皮向口腔内收紧的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气息有力从紧闭的嘴唇皮中成一条气柱冲出来。如果嘴唇皮紧收的力量不够、松弛了,那么吹出的气息不成气柱,小号 的声音也就散杂无光彩了。发声时的声带就像吹小号时的嘴唇一样,是用力向内收的,这样,才能承受起气息的有利冲击而振动发声,发出的基音才是纯正清晰的。否则声带不用力拉紧内收、向下挡住气息的冲击,就会被气息冲开,使声带闭合不好,产生嘶沙的杂音。
  在体会打哈欠的基础上,再练习当远处有人喊你时,你大声回答“有”字声音。这时的声带状态是用力内收拉紧的、喉头也是向下用力的,可以很好的体会声带的内收用力和闭合。可以配合做一些发声练习,先发短促的单音“啊”,既能体会声带的张开和闭合,也能感受两腰及腹肌的弹跳作用。发声时声带边缘变薄向下用力稍碰触一下又立即分开,能使声带的张驰、厚薄变化机能得到锻炼,使之灵活自如。接下去发五度下行的连音,保持、体会声带内收的感觉,直到结束。这种练习对声带闭合不好、声带沙嘶的学者是有益的。发“衣”母音的练习对声带的内收拉紧是比较有益的,有不少的初学者发“衣”母音的喉咙容易挤紧,可以先用“呜”母音代替。发“呜”母音(发“衣”母音也是一样)声音比较集中,狭窄。容易形成一条音柱。练习时感觉气息像一根玻璃管一样,从喉咙里直插到腹部,这种感觉也带动声带的向下拉紧内收,使喉咙放下了,而声音像水一样从玻璃管内向上涌喷出去。这样既体会了气息深沉的支托点,也感受了声带的内收挡气。
  
  三、共鸣
  
  在有了深沉的呼吸之托基础上,声带又能积极的闭合内收,向下挡气振动发声,但发出的声音是细弱的,只要通过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器官的共鸣作用后,声音才能得到扩大而悦耳动听。
  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共鸣呢?任何人发出的音通过咽腔从口腔里发出来都会得到一定的共鸣、扩大,要使声音自然流畅,只要在口腔自然张开的情况下,笑肌稍微上提,下腭自然放下,使发出来的声波沿着硬腭向上牙齿背方向运动,就可以得到和充实这种明亮靠前的口腔共鸣。要使声音有高位置、集中、圆润、丰满而富有光彩,特别是动听的头腔共鸣,要经过训练获得调节共鸣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共鸣腔体的共鸣。必须使咽腔肌、软腭、舌肌协调工作,要使发出来的声音更进一步反射到鼻腔、头腔中去,首先要张开上口盖。提起软腭,连同软腭后缘正中的小舌头(又称悬雍垂)也向上提,使口腔上部呈“圆顶”的感觉。同时鼻孔两翼感觉向两侧上方张开,就像突然遇到偶发事件,惊吓地倒抽一口气一样,这时喉头是放下打开的。上口盖提上去了,下腭也随同放下。这样咽腔、口腔和鼻腔的通道和空间就会更宽一些,口腔里发出声音的集中反射点也就自然向上移动了一些,声音便由上腭骨传递到鼻腔的诸窦里,并回荡在这些腔体中。整个头腔共鸣就比较丰满了。发出的声音也清脆悦耳、铿锵有力了。
  平时训练时,强调把声音送到鼻腔中去,就是要求寻找声音的高位置头腔共鸣。这种声音的获得必须是打开喉咙、提起软腭才会产生。头腔共鸣的获得要从长期训练中去获得,像闭口哼唱的练习是很有效的。吸饱满气后、闭嘴、口腔里空、把声音从鼻腔里哼出去。发声时会感觉鼻腔顶端的眉心向上振动。这就是声音的高位置共鸣。有的人闭口哼唱口腔不够空松,要注意改善。
  
  四、三者的协调
  
  上面分别讲述了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在实际的歌唱发声中三者是同时并进、互相作用而产生效果的。为了便于掌握、理解、实践,我们把呼吸、发声、共鸣这三方面作用的力量点称为:1、呼吸点2、发声点3、共鸣点。在歌唱发声中既要追求积极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点(在小腹部位丹田处),又要强调声带的拉紧闭合、向下挡气,积极振动发声的基音点(在喉咙部位);还要寻求声音位置的共鸣焦点(在鼻腔顶端眉心上)。第一点要使声音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用上小腹肌肉的作用力。要像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样,不能松掉捏紧的气嘴。如果漏气,就用不上腹部的肌肉的收顶力量,也就不可能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托。声带闭合好,也促使喉结放下打开。声音通畅了,就能较好地去调节,寻找第三点,即口腔上部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所以训练歌唱的声音,第一是强调声带的闭合,喉结放下:第二是收腹,用力点在腹部,靠横膈膜尽量把吸进去的气息压送出来,振动声带发声。第三是打开上口盖,使声音反射集中到鼻腔头顶上去,获得丰富的头腔共鸣。而且是声音越高,声带向下拉紧的力与腹肌收顶的力越强,声音更加集中送到鼻腔顶端眉心上去。归总一句话就是:保持吹气的状态歌唱。因为吸气的状态就是喉头是放松的、腹中是收缩的、口盖(软腭)是打开的。这样在歌唱发声时就会感到人体内有两条弧线:一条是向下作用的气息弧线,从喉头发声部位的向下用力,沿着胸、腹腔弧冲直顶腹前壁,使腰部肌肉用力。产生积极稳定的呼吸支托。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就必然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这就是反作用力的声音弧线。由于反作用力的作用,使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沿着咽腔、口腔、鼻腔向上弧冲眉心,产生头强共鸣,获得高位置的头声。
  根据上面的讲述,在歌唱声音基础训练的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互相统一协调、支持作用来共同铸造良好的歌声,可以配合一些适当的发声练习,通过实践练习,进一步去体会、了解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对歌唱声音建立的重要性和进一步的熟悉、掌握这三方面的技能技巧。
  除了基本练习外,还可以选用一些中外著名歌曲中的乐句和片断来结合练习。这样除了在歌唱时呼吸、发声、共鸣三方面得到训练外,还可以在咬字吐字、音乐表现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锻炼。这里主要是讲声音基础训练的呼吸、发声、共鸣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配合协调、支持作用而塑造美好的歌声。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在老师的精心培养指导下及学生自己认真刻苦的长期磨练中,是能获得进步、提高演唱水平的。
其他文献
摘要 《大明宫词》与《高阳公主》是两部以唐代公主作为主人公加以描绘的当代作品,也均被改编为广受注目的电视剧,两位性格不同的公主穿越了历史的烟云在当代仍被诗意化地、惟美地阐释着,并被赋予了历史之外的更多的基于大胆揣测之上的丰富,塑造出了现代人眼中的散发着独特诱人魅力的唐代公主形象。  关键词 《大明宫词》《高阳公主》如胜婚姻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女性作为男性的从属品,生活的空间就那么狭小的几寸
[摘要]《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关键词]游园 惊梦 伤春 哀怨 觉醒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
20世纪20年代,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及圣尼可拉斯教堂(Basilica of St. Nicholas)。  说到荷兰,人们想到的是优美的运河、田间的风车和烂漫盛开的郁金香等。很多人可能不知,荷兰曾是拥有世界先進印刷技术的国家之一。在17世纪,荷兰人便发明了不同的蚀刻和版画技术,彻底改革了当时的印刷材料和出版物形态。到18、19世纪,出版业已成为荷兰社会经济结构上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摄
摘要:“满映”作为殖民时期的特殊电影形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电影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满映”电影所展示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侵华时期对沦陷区人民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渗透,体现出国策电影宣传的本质。  关键词:“满映” 国策宣传 文化渗透    在中国电影长河中,有一段历史隐匿在灰暗角落里。如同蒙着神秘的面纱,少有人关注。“满映”就是那块角落。也许是处于战时,也许伪满洲国那段历史太
[摘要]艺术电影是百多年世界电影史上的主体,内容甚为广泛。它与以盈利为目的,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商业电影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对艺术电影加以“清算”,将会使世界银幕变得十分单调乏味。  [关键词]艺术电影 百年世界银幕 商业电影    前些年,电影界有位评论家提出了“清算艺术电影”的主张。当时我就想:何必呢。如果真的对艺术电影加以“清算”,即把它们驱逐出银幕,那么一百多年的世界电影史将会是多么单调乏味啊
[摘要]分析现代纤维艺术应用于建筑空间的诸多优越性,进而从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空间环境、绿色设计、民族性、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和作品实用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纤维艺术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纤维艺术 建筑空间 设计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审美标准的衍变,现代纤维艺术日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法多变,以其独特的加工手法、时尚而绚丽的肌理效果以及古老的文化底蕴等活
摘要 由张一白导演的《好奇害死猫》表面上展现,促使对“他人世界”的窥视是人的好奇心,而实质上窥探“他人世界”的驱动力却是人对欲望的追逐,在欲望的驱使下人性变得复杂,正如雅克·拉康认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  关键词 窥视 欲望 “他者”    消费文化的到来使人的欲望得以充分表达。但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若不给自己的欲望画个圈,引发的欲望何以而止?影片讲述的是: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城市发生的一场婚
[摘要]在当代电影中,合理的色彩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而且其运用的最高境界是电影内容的象征性。运用色调、局部色相和黑白、彩色交替出现这些手段可以充分表现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不同的电影由于其在色彩方面独具的象征处理可以使观者从中领悟到影片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分辨出影片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色彩运用 当代电影 象征 情感 情绪    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电影从最初的无声
摘要 人性本身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电影《色戒》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为观众展现出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也暴露出人性中恶的一面。王佳芝作为一个有着正常七情六欲的生物意义上的人,爱上易先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王佳芝为个人情欲放走了大汉奸的确丧失了民族大义。人性善恶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使王佳芝用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上演了一出令观众扼腕叹息的悲剧。  关键词 人性 民族大义 个人情欲 
摘要 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在波澜壮阔的生态主义浪潮下备受世界关注和向往。西方人对东方古代文明的肯定和向往也投射到电影艺术领域,成为西方电影反映生态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影片《喜马拉雅》通过对那一片西方人士眼中的充满神秘色彩的世外桃源的描绘,传达了西方世界对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浑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的赞誉和向往。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主义 生态意识    生态主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