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年会”简讯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
其他文献
作者在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群体对联合国改革态度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学生群体对联合国定位、联合国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等几个问题的基本态度,揭示出学生对联合国未来发展的基本看法。安全问题仍是学生群体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已经突破国家范畴而更多地抱有一种全球价值观,希望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他们认为国家主权是有限和相对的,但国际组织干预人权缺乏民主的基础,因此期待全球化民主的实现。联合国未来需国内权威与国际权威的调和,这只有通过组织内部的制度民主化和代表来源的广泛性来实现。中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
二战后,日本从联合国的“原敌国”地位出发,致力于提高其国际地位,并确定了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日本在实现“常任梦”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着一味追随美国、否认侵略历史等致命弱点。日本能否圆其“常任梦”,主要取决于联合国改革能否取得突破以及日本能否赢得广泛支持等因素。
上海合作组织(SCO)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的中国、俄罗斯和三个中亚国家的边界谈判,其目的是要在冷战后时代建立起敌对国家之间的多边伙伴关系。文章在详述SCO的前身——“上海五国”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SCO的经验和理念对欧亚和北太平洋“地区”安全所具有的启示:SCO构建起的伙伴关系是对手之间的“和平缓冲器”;SCO构建起的多边伙伴关系和多边主义理念是应对那些“非国家的”和跨国的“新威胁”的重要典范。SCO在未来将继续发挥其维持地区安全和稳定的作用,但目前好像还只是构建一个欧亚和北太平洋地
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在俄罗斯这个根除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并紧接着就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也是这样。贫困、社会不公、价值观的变化、高失业率和面临崩溃的社会医疗体系都是俄罗斯当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高自杀率(特别是年轻人中的高自杀率),不断增长的家庭暴力,军队中大范围的不满情绪,不断增长的刑事犯罪,酗酒和毒品泛滥等。所有这些问题又在无政府主义和排外情绪的氛围中愈演愈烈,特别是在年轻的俄罗斯人中间蔓延。普京当然知道这些情况,但是他目前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俄罗斯要实现它的
中国像很多国家一样,在新世纪之初完成了政治领导层的新老交替过程,进入改革开放的又一历史阶段。在我看来,在保持基本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新一代政治领导人势必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的国际关系研究也应当有新的思考和建言。需要研讨的问题自然很多,这里仅仅谈其中最重要的三点。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来源的特点,提出跨国公司外部融资和海外子公司利润再投资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的资金来源,从而提出现代意义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这对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启示。
当国家间发生危机的时候,有大量的因素影响到危机的结果。本文主要探讨决策者的风险意愿对危机结果的影响。本文运用博弈论和前景理论(Pmspect Theory)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建立动态模型,得出了决策者的风险意愿与危机结果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决策者的相对风险意愿直接影响危机是否能够得到和平解决以及危机三种结果的概率分布。模型显示了危机解决对国际政治尤其是国际和平的影响。
亚洲相对于欧洲、而东北亚又相对于亚洲缺乏一种类似北约或华约的地区性多边安全合作的框架,但是朝核六方会谈进程的推进及其相应的机制化正在为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合作组织框架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的挑战仍然是巨大的,真正实现一种类似东北亚安全对话的组织的前景将有赖于六方会谈进程的成功,或者最低限度上六方会谈没有失败。
在进行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对比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模式是否比中国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因而印度模式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如果中国改变过于注重对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的做法,而同时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投资,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
为纪念联合国诞辰6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4年12月17-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纪念联合国诞辰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秀奎到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