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三叶草秸秆和蚯蚓堆肥施用对黄河故道潮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和蚯蚓堆肥施用对黄河故道潮土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室内盆钵培养方式,设置对照(CK)、玉米秸秆(M)、三叶草秸秆(C)、蚯蚓堆肥(V)、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MC)、玉米秸秆+蚯蚓堆肥(MV)、三叶草秸秆+蚯蚓堆肥(CV)和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蚯蚓堆肥(MCV)8个处理,在28℃和80%土壤田间持水量下,经暗室好氧培养180 d后,测定各处理黄河故道潮土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减小黄河故道潮土pH值,降幅分别为4.12%、8.05%和1.62%,同时提高黄河故道潮土电导率,提高幅度分别为77.55%、288.06%和56.34%,其影响顺序均为三叶草秸秆>玉米秸秆>蚯蚓堆肥;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会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和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其中MWD增幅分别为154.20%、71.92%和12.99%,其影响顺序为玉米秸秆>三叶草秸秆>蚯蚓堆肥;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玉米秸秆和三叶草秸秆施用后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明显强于蚯蚓堆肥,而蚯蚓堆肥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升作用强于玉米秸秆和三叶草秸秆.总之,3种有机物料施用均可改善黄河故道潮土的理化性状,考虑到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均衡供应与团聚体结构改善,玉米、三叶草秸秆配合施用蚯蚓堆肥的综合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的逐步推广应用,实现了大面积的农田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分析解决.针对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旨在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时代,党和国家愈发重视林草治理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从生态文明视角对林草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很好地促进了林草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实现林草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效明显.考虑林草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不断转变和优化工作理念,认真研究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草的管理与发展.从多个方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草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建设性意见.
水果林是我国经济林中较为主要的一类树木,它不但使中国的森林构成变得充实与合理,还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性.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果树的栽培技术和水果品质的安全性,为广大民众提供绿色安全的水果,还要努力促进果树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实现了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田灌溉与排水工程在应用中也逐渐暴露出缺陷.基于此,分析了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证农田排灌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为了维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病虫害影响降到最低,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此,探讨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作用,提出科学的防治策略,旨在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育苗和造林方法在不断地创新,林业部门需要结合林业发展的方向,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策略,保证林业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的科学性,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做好林业管护工作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详细分析了林业管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给排水工程通过应用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施工技术,可以改善区域水利条件,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运行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主要探究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运行和安全发展.
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土壤有机质(SOM)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因素,使用采样间距为15 m×15 m的五点采样方法采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土壤样点数据共181个,获取各点属性数据及坐标值,再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初步分析SOM分布情况,并与遥感影像反演得出的SOM预测结果相结合.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的SOM含量变异系数为76.95%,属中等程度变异;与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数学变换后得到的近红外波段5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676;其次是红色波段4,相关系数为-0.508;SOM含量北高南低,其中
团聚体的物理保护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团聚体的形成也必须依赖土壤中的有机碳.通过3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探明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结合碳的分配状况,探讨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为西北干旱区农田土壤碳优化管理提供依据.采集6个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试验处理的土样,采用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组分和团聚体结合有机碳进行分离并测定,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分布状况、团聚体结合有机碳等进行分析,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和大团聚的周转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