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地区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患者上呼吸道微生态分析

来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微生物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26例H1N1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26例作为H1N1感染组,对照组为自愿加入研究长期定居在丽水的健康者,共100例.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Nenodrop定量后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H1N1感染组的菌群丰度前10位的菌群组成基本相同,分别是芽胞杆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纲、β-变形菌纲、拟杆菌纲、Negativicutes、梭杆菌纲、梭菌纲、黄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其中丰度在20%以上的为芽胞杆菌纲,10%~20%的为γ-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在5%~10%的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纲及Negativi-cutes,低于5%且丰都在前10位分别为梭杆菌纲、梭菌纲、黄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甲型H1N1病毒感染患者上呼吸道菌群中放线菌纲和黄杆菌纲明显降低.结论 H1N1感染会引起上呼吸道定植菌群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为后续抗生素的支持治疗提供选择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性,以指导未来GDM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与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32例发生产后出血的GDM产妇临床资料,纳入产后出血组,选择同期32例未发生产后出血的GDM产妇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产妇均在孕晚期接受血清FIB、AT-Ⅲ水平检测,且结果资料完整,比较2组血清FIB、AT-Ⅲ水平,分析血清FIB、AT-Ⅲ水平对GDM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 对比产后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4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vWF、Hcy、LP(a)的水平,并探讨3项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vWF、Hcy、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LP(a)、Hcy、vWF与NIHSS评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81、0.7413、0.7952;根据ROC曲线得出3
目的 检测10种肺癌常见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突变,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NSCLC患者中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35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KRAS、APC、BRAF、EGFR、ALK、ERBB2、PIK3CA、ROS1、RET及MET等10种常见肺癌基因突变检测;对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4例NSCLC患者中有213例发
目的 探讨PCR荧光探针技术在我国东南沿海宁波地区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肺科就诊的14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痰标本先进行抗酸染色法检测后再分别进行BACTEC MGIT 960(MGIT 960)液体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同时对痰液标本进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以抗酸染色法为基准,对PCR荧光探针技术和MGIT 960液体培养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PCR荧光探针技术在宁波地区肺结核疑似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16
目的 探讨ABO-HDN检出率的差异与不同日龄、妊娠次数、性别、母婴血型及溶血“3项试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97例疑似HDN的标本,采用微柱凝集法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及患儿溶血3项试验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7例疑似标本中,确诊为ABO-HDN 250例(64.47%),其中放散试验的检出率最高,游离试验次之,直抗最低.日龄<3 d的检出率为79.35%,明显高于3 d~<7 d和≥7 d的阳性率(51.87%和26.92%)(P<0.01);O-A母子血型组合的阳性率(68.9
目的 了解内蒙古某旗自备井水的铁、锰、铜、锌、砷、硒、镉、铝、铅的含量情况,掌握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探索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为更好地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随机抽样967件自备井水9种元素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砷的超标率为4.2%.主成分分析结果是F1、F2、F3、F4 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462%,第一主成分F1与对应的铁、锰有高度正相关性,第二主成分F2与对应的砷、铝有高度正相关性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小鼠血液中贝母辛,并研究贝母辛在小鼠体内的不同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静脉(1 mg/kg)、口服(2 mg/kg、4 mg/kg、8 mg/kg)给药,并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柱温设为30℃.流动相为乙腈和0.1%甲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设为0.4 ml/min,洗脱时间4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检测.ICR小
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水平,分析血清Bcl-2、TGF-β1及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5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测定血清Bcl-2、TGF-β1及VEGF水平;观察血清Bcl-2、TGF-β1及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Ⅲ期~Ⅳ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食管癌患者的血清Bcl-
目的 对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聚集报警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推片复查血小板的血标本1075份,记录其在该分析仪检测时血小板聚集报警对应的Q-Flag值,以人工镜检为金标准,统计血小板聚集报警的真、假阴/阳性率,绘制ROC曲线分析该报警的最佳Q-Flag阈值,统计假阴性标本的血小板异常直方图报警率以判断该报警可否弥补血小板聚集报警的不足.结果 血小板聚集报警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42.2%和84.8%,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5.2%和57.8%;ROC曲线显示血小板聚集报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分离的80株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CPE)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检测各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时将菌株与0.25 mg/ml亚胺培南溶液孵育60 min后离心,MALDI-TOF MS检测上清,通过菌株水解药物出现特征峰来判断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并与PCR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同期分离不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NCPE)作阴性对照.结果 8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