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等式在高考试卷上“看似没有,但处处皆有”,推理与证明更是数学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对于这两部分内容同学们常常因为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不严谨而致误.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知识、方法的细微之处,想当然地去考虑问题,把问题主观化、简单化,必然导致错误的发生.下面我们分门别类,结合示例,剖析致错原因,让同学们学会关注细节,增强思维的严密性,笑对高考.
  一、不等式易错点探究
  运用不等式知识解题时容易发生以下错误:求范围问题多次利用不等式后扩大了变量的取值范围;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忽视了其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连续使用基本不等式,忽视验证同时满足任何一次的字母取值是否存在、是否一致;对使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取不到的情况,不能改变解题策略(例如借助函数y=x mx(m>0)的单调性).
  .
  二、推理与证明易错点剖析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推理与证明这部分内容主要考试题型有:1.利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去寻求更为一般的、新的结论;2.将演绎推理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命制综合题;3.以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方程、数列知识为载体,考查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同学们容易发生的错误有:
  类型1 归纳不准确
  例8 如图所示,坐标纸上的每个单元格的边长为1,由下往上的六个点:1,2,3,4,5,6的横、纵坐标分别对应数列{an}(n∈N*)的前12项,如下表所示.
  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
  x1y1x2y2x3y3x4y4x5y5x6y6
  按如此规律下去,则a2013 a2014 a2015= .
  易错分析:本题中的“按如此规律下去”就是要求由题目给出的6个点的坐标和数列的对应法则,归纳出该数列的一般关系.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两种:一是归纳时找不准“前几项”的规律,胡乱猜测;二是弄错奇偶项的关系.
  正解分析:本题中各个点的纵坐标对应数列的偶数项,并且逐一递增,即a2n=n(n∈N*),各个点的横坐标对应数列的奇数项,正负交替后逐一递增,并且满足a4n-3 a4n-1=0(n∈N*),
  正解:a1=1,a2=1,a3=-1,a4=2,a5=2,a6=3,a7=-2,a8=4,…,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奇数项为1,-1,2,-2,3,…,偶数项为1,2,3,…,故a2013 a2015=0,a2014=1007,故a2013 a2014 a2015=1007.
  点评:本题实质是根据前几项,归纳猜想一般规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类型2 类比不得法
  例9 在Rt△ABC中,AB⊥AC,AD⊥BC于D,求证:1AD2=1AB2 1AC2,那么在四面体ABCD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易错分析:没有掌握类比的一般规律,不知道从平面如何过渡到空间,感觉无从下手,只能瞎写一通.
  其实由平面中的结论类比到空间,一般规律是:①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三棱锥是类比对象;②三角形各边的边长与三棱锥各面的面积是类比对象;③三角形边上的高与三棱锥面上的高是类比对象;④三角形的面积与三棱锥的体积是类比对象;⑤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二分之一”与三棱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是类比对象.
  正解:类比AB⊥AC,AD⊥BC,1AD2=1AB2 1AC2猜想:
  四面体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AE⊥平面BCD,E为垂足,则1AE2=1AB2 1AC2 1AD2.
  证明:如图,连结BE并延长交CD于F,
  连结AF.
  ∵AB⊥AC,AB⊥AD,AC∩AD=A,
  ∴AB⊥平面ACD.
  而AF平面ACD,∴AB⊥AF,
  在Rt△ABF中,AE⊥BF,
  ∴1AE2=1AB2 1AF2.
  在Rt△ACD中,AF⊥CD,∴1AF2=1AC2 1AD2.
  ∴1AE2=1AB2 1AC2 1AD2,故猜想正确.
  探究提高:(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步骤为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2)类比推理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结论等,可以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得到类似的结论.
  类型3 利用反证法时,不能作出正确的反设
  例10 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是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错解:自然数a,b,c中没有偶数.
  错因分析:对“恰有”否定出错.数学中“恰有”是指“有且只有”.自然数a,b,c中为偶数的情况为a,b,c全为偶数;a,b,c中有两个数为偶数;a,b,c中恰有一个数为偶数;a,b,c全为奇数.所以反设应为“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正确答案: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类型4 分析法、综合法运用不到位
  例11 已知函数f(x)=log2(x 2),a,b,c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且a,b,c成等比数列,试判断f(a) f(c)与2f(b)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易错分析:一是不会用分析法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二是不会用综合法表述,从而导致解题格式不规范.
  正解分析:(1)判断两式的大小关系,可用特例法;(2)用分析法探寻证题思路;(3)用综合法完成证明.事实上,取a=1,b=2,c=4,则f(a) f(c)=f(1) f(4)=
  探究提高:综合法和分析法各有其优缺点,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表述解答或证明过程.有时还要把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交替使用,才能成功.
  (作者:夏志勇,海安县曲塘中学)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对重庆美景和美食的分析来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说,通过对重庆美景中动与静、高与低、现代与传统等的对比分析归纳出矛盾的一般概念;通过对重庆美食——火锅的分析得出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通过对重庆十八梯改造方案的辩证分析归纳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重庆美景和美食的分析中感受到一种哲学之美。同时将视频
什么说的本质是什么?小说与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小说是以叫小说?小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小说的定义。  由小说的定义可知,小说有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由小说的体裁可知,小说是一种文学。那么,什么叫文学呢?文学就是要具有文学性。所谓的文学性,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什么叫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简言之,
《2009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于小说来说,这“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即是指高考小说命题主要围绕着的五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而且要求进行探究,能“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为此我们推荐一种适用面广泛,操作方便的,便于迅速切入要领的小说阅读解题方法,即“四级概念整合法”,以便同学们“多层次”回
本学期的公开课我选了一节习题课——“动能定理的应用”,事先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按照认识规律,反复推敲,无数次设想,决定根据学生已经知道的什么,按照“以其所知,寓其不知,使其知之”的原则,精心设计准备,一节课上下来,感觉总有很多遗憾,几天的反思记录如下。  一、课前思想认识  “动能定理”是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以来,第一次真正用能量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的开始,是高中物理中学生第一次学到的定理(以前学习的都是定
摘 要:中考试题情境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体现“倡导素养立意”的命题要求,应关注学科内容的整合化走向融合化、试题情境的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学科任务的笼统性走向精准性、行为表现的一次性走向层次性。教学中应深度利用教学资源、整体理解教学内容、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关键词:素养立意;情境创设;绍兴中考试题  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命题如何体现“素养立意”,
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自主、审美、创新意识等人文思想。本人从教2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从担任班主任开始,注重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得失,尤其是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了实现学校“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办学理念,着手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改造传统班级管
摘 要:本文采用经典的例子,将纵向联想、横向联想以及综合联想在学生写作训练中的作用和方法详尽地加以阐述,对学生写作训练,对教师作文教学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启迪作用,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作文训练;方法;横向联想;纵向联想;综合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翅膀。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想都想不到,又怎么能做得到呢?所以,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
Module 10 Unit 1  1. lead to  【点拨】 lead to(介词)意为“导致,引起”,后可接名词,也可接动名词。如:His remarks are likely to lead to confusion. 他的话可能会造成混乱。  【拓展】 lead to还可表示“通向”,后接地点名词。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与短语lead t
2017高三數学模拟试卷(七)
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问题综合性强、解题有一定的技巧,不少同学在解题时,经常因为审题不仔细、考虑不周、方法不当等原因而错解题目.下面就同学们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分类剖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不细致误  例1在不等边△ABC中,a为最大边,如果a20,由于cosA在(0°,180°)上为减函数,  且cos90°=0,∴A0.∴长为a,b,c的三条线段能构成锐角三角形.  剖析:三条线段构成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