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S的某煤矿三维地层模型的建立

来源 :矿山测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u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地质建模可以直观展现研究区的地层情况,对后期设计和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基于工程实例应用GMS软件对某关闭矿井进行地质建模,以勘探线剖面图和钻孔信息表作为数据源建立三维地层模型,并验证和分析了模型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地质研究中,针对岩石薄片图像分类算法可移植性不高、分类速度较慢等问题,提出将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结构SqueezeNet应用于岩石薄片图像分类.实验的数据集为鄂尔多斯某油田区域的10026张长石砂岩图像,图像大小均为224×224像素,通过Squeeze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岩石薄片图像的分类,并取得了较好分类效果,验证集分类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0.88%.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模型大小仅为4.78 MB,提升了岩石分类速度、增强了模型的可移植性.
碧口地块东南缘发育多条倾向不同、呈NEE走向逆冲平行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地质信息丰富,对碧口地块构造特征解析意义重大.为探讨地块东南缘韧性剪切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剪切带中发育的糜棱岩化绿泥石英片岩、糜棱岩进行了野外观测、显微组构和石英c轴组构分析,估算了剪切带变形温度、差应力、应变速率及运动学涡度.结果显示,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介于300~500℃C之间,形成环境大致为高绿片岩相到低绿片岩相;差应力值大多集中于100~350 MPa,较一般韧性剪切带的差应力值(20~200 MPa)略高;应变速率介于4.12
为解决水体下浅埋厚煤层开采后,导水裂缝带直达地表,无法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的问题,通过研究覆岩破坏规律、地表台阶裂缝分布特征和区域气象水文特征,提出了安全开采综合控水防治技术,采取了调整开采进度、限厚保护开采、地表治理与河道硬化修复等措施,成功实现泄洪河流下深厚比小于30的垮落法安全开采,解放河流压煤126.9万t.
上扬子地区是我国页岩气重要开采区,也是氦气工业性开采的唯一地区,但对于其氦气生成潜力研究仍处于空白阶段.据此,对上扬子东南地区采集的144件岩石样品进行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铀、钍强度测试,理论计算了页岩气中氦气达到我国工业开采标准(0.05%)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岩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富含铀、钍的副矿物(锆石、独居石、铀钍石及磷灰石等)主要赋存于造岩矿物石英和长石中.岩石铀、钍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三大类岩石中铀平均含量呈现:沉积岩(8.96×10-6)>岩浆岩(4.83×10-6)>变质岩(1.89×10-6)
鄂西地区二叠系发育孤峰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三套黑色岩系,为页岩气探勘新主力层系,其沉积背景、沉积环境及时空分布却不尽一致.本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剖面和最新的钻井资料综合分析,对该地区二叠系孤峰组—大隆组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解剖,并通过岩相古地理图约束了富有机质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鄂西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地质调查和选区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认为,鄂西地区孤峰组主要发育盆地相碳质硅质泥岩,局部地区发育外缓坡相富有机质泥质灰岩;吴家坪组炭山湾段主要发育潮坪相泥质粉砂岩夹煤层,并在利川地区发育陆棚相的碳
文中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同留宽、不同采宽条件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确定了“建下”压煤开采的最佳条带方案,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变形随采宽变化的规律,为今后类似条件下条带开采设计和条带开采岩移预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借鉴.
为解决塌陷地上新建大跨度厂房的安全防护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钢结构框架厂房不同沉陷变形量级、不同基础形式、有无柱间支撑体系工况下的损害情况.结果表明,大跨度厂房更易受采动影响发生损害,沉陷变形的增大将导致损害程度加重;柱梁以及梁梁连接部位是应力集中位置,柱梁将承受拉压应力和变形,其刚度和强度影响厂房安全使用;条形基础相比较独立基础更易造成上部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布设柱间支撑体系能增强厂房的整体刚度并减小柱梁的应力集中程度.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新建大跨度厂房的抗变形防护技术措施.
快捷高效的建立煤炭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尤为重要,使地质技术人员能快速进行地质资料的三维分析.通过对煤炭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技术的研究,结合Voxler软件功能特点,建立了煤炭地质三维自动可视化的方法和流程.利用Visual C++语言对Voxler软件二次开发,形成了基于Voxler的煤炭地质三维自动可视化建模程序.文中以宁夏某井田煤炭地质勘查数据为例,建立了该井田的煤炭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说明了该技术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大坝作为我国防洪、发电和灌溉的重要设施,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大坝进行监测.传统的监测手段存在很多局限性,不能有效的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文中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无人机Li-DAR技术对大坝进行扫描,获得高精度的大坝三维模型和高差模型.对点云数据进行内符合精度分析,并将监测结果与常规方法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点云数据的内符合精度以及绝对精度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为更加高效精确完成矿山井下测量任务,以煤矿井下放样作业优化为对象开展探究,提出了一种快速放巷道拐弯线的方法,并以CASIO fx-5800P计算器编程语言为基础,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使得巷道拐弯中线的放线工作只需架设一次仪器,不仅提高了放线的效率而且解决了在拐点处不能架设仪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