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图在土壤有机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95869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土壤样品检测中,质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提供准确、可信数据的前提。在日常批次样品检测过程中,通过编号为GBW07413a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2012年29批次样品及2013年13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均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最小值12.1 g/kg,最大值14.6 g/kg。42批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3.2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54%,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
  关键词 国标土壤;质量控制图;土壤有机质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19-0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还含有刺激植物生长的胡敏酸类等物质。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还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1]。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全国的开展,土壤样品检测作为项目的工作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什么样的质量控制手段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确保后续工作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之间比对、使用标准物质、留样再测、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绘制质量控制图等。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使用标准物质及绘制质量控制图是比较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法。该试验采用《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6-2006)》[2]。在每批次样品检测过程中插入有证标准物质(GBW07413a),并绘制质量控制图,依据检测结果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人员、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质控样品。标准物质GBW07413a,定值日期2010年4月,有效期至2020年3月。定值方法LY/T 1237-1999及NY/T 1121.6-2006,认定值(13.2±0.6)mg/kg。
  1.1.2 送检样品。委托送检土壤,中心实验室制备,过0.25 mm筛,存放于250 mL塑料瓶中,常温保存。
  1.1.3 主要仪器设备。电炉(1 000 W)、硬质试管(内径19 mm,高度200 mm)、铝锅(高度20 cm,内装工业用甘油)、铁丝笼(大小与油浴锅配套,内有若干小格,每格可插1支试管)、滴定管(25 mL,棕色)、温度计(300 ℃)。
  1.1.4 试剂。实验室用水为达GB/T6682-2008要求的三级水。①0.4 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称取40.0 g重铬酸钾(化学纯)溶于800 mL水中,滤纸过滤到1 L量筒中,用水洗涤滤纸,并加水至1 L,转移入3 L大烧杯中。另取1 L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化学纯),慢慢地倒入重铬酸钾水溶液中,不断搅拌。为避免溶液急剧升温,每加约100 mL浓硫酸后稍停片刻,把大烧杯放在盛有冷水的塑料盆内冷却,溶液温度降到不烫手时再加另一份浓硫酸,直到全部加完为止。②0.1 mol/L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现用现标):称取28.0 g硫酸亚铁(化学纯)溶解于800 mL水中,加浓硫酸(化学纯)20 mL,搅拌均匀,静止片刻后滤纸过滤到1 L容量瓶内,再用水洗涤滤纸并加水至1 L。0.1 mol/L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标定:吸取0.100 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0.0 mL放入150 mL三角瓶中,加浓硫酸3~5 mL和邻菲啰啉指示剂3滴,以硫酸亚铁溶液滴定并计算硫酸亚铁准确浓度。③0.100 0 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30 ℃烘3 h的重铬酸钾(优级纯)4.904 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无损地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并定容,浓度0.100 0 mol/L。④邻菲啰啉指示剂:称取邻菲啰啉1.49 g溶于含有0.70 g FeSO4·7H20的100 mL水溶液中,棕色试剂瓶中密闭保存。
  1.2 分析方法
  称取2份标准土样0.3 g左右(精确值0.000 1 g),置于硬质试管中,准确加入10.00 mL试剂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上置小漏斗,放入铁丝笼中,沉入加热至185~190 ℃油浴锅中,试管中溶液沸腾开始计时。控制油温在170~180 ℃,(5.0±0.5)min后提出铁丝笼。将试管中消煮液和土壤残渣无损转移至250 mL三角瓶中,冲洗小漏斗,洗液并入三角瓶中,溶液总体积控制在50~60 mL。加3滴指示剂,硫酸亚铁滴定至溶液呈棕红色。同时做其他样品和2份空白样品(取约0.2 g石英砂代替土壤)。检测数据用Excel 2007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量控制图简述
  质量控制图是通过图形的方法,显示质量根据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曲线,并分析和判断它是偶然原因还是统性原因造成的质量波动,从而提醒操作者做出准确判断和提出有效对策,消除系统性原因的影响,使操作工序处于稳定而又动态的控制统计方法[3]。质量控制图由中心线(CL)、上下辅助限(UAL、LAL)、上下警告限(UWL、LWL)、上下控制限(UCL、LCL)组成。质控图至少有20个点,落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落在上下辅助线内的点数应不少于50%,否则质控图不可靠;连续7个点位于中心线的同一侧,数据失控。
  2.2 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
  2.2.1 检测数据分析。由表1可知,42批次国标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3.2 g/kg,与认定值完全一致,准确度符合要求;检测数据中有机质含量≥13.2 g/kg的有22个,<13.2 g/kg的有20个,多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54%,表明检测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较小,数据一致性较好。   2.2.2 质量控制图分析。由图1可知,42个点中有32个点落在上下辅助线内,占总数的76%,符合不少于50%的要求;图中未发现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的同一侧,分布合理。质量控制图可靠,各项检测条件处于受控状态,检测数据可信。此外,所有42个数值均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3个数值在上控制限和上警告限范围内,表明该批次样品检测存在失控风险,数据可信度较低;7个数值处于警告限与辅助限之间,其他32个数值处于上下辅助限之间,属于可以接受的检测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使用国标土样,就是要使有机质检测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参照国标样品的检测结果,找出检测偏离或失误原因,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利用质量控制图可以对一个时间段样品的检测情况作出长期监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比较方便高效的质控方法。
  3.2 讨论
  3.2.1 异常值分析。2012年9月10日、2013年3月29日、2013年4月5日国标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检测值分别为14.6g、14.6、14.8 g/kg,虽在控制限范围内,但已超出警告限范围。导致有机质含量偏高的原因有:一是空白样品消耗硫酸亚铁体积偏多;二是样品消耗硫酸亚铁体积偏低;三是油浴消煮时间过长。查阅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发现多批次样品检测中,没有做空白平行,空白样品消耗硫酸亚铁体积偏大;与承检人沟通,接近空白样品滴定终点时,滴定速度过快,硫酸亚铁过量,导致国标样品检测值过高。因此,土壤有机质检测中,空白样、质控样和其他样品都必须做双平行。在接近滴定终点(溶液变成蓝绿)时,必须严格控制滴定速度,防止硫酸亚铁过量导致检测结果过高的结果[4]。
  3.2.2 其他影响有机质检测的因素分析。土壤中氯化物的存在可使检测结果偏高;含还原性物质较多的水稻土等土壤,测定之前必须充分风干,否则也会使检测结果偏高;有机质消煮时,必须在试管内溶液表面开始沸腾才开始计算时间,而不是产生二氧化碳气泡才计时,否则会使检测结果偏低。
  4 参考文献
  [1]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NY/T 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狄彩霞,张三粉,沙娜,等.国标土样在土壤有效磷含量检测和质控中的应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1):100-104.
  [4] 杨冬雪.土壤监测几种质量控制指标及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0(4):78-82.
  [5] 陆泗进,何立环.浅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3):6-8.
其他文献
摘要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例,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平台;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29-02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支撑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已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全
摘要结合浙西南种质资源保育的实际,论述了浙西南森林种质资源的保育与创新的形式及其涵义,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社会人文条件与政府保障等方面说明了浙西南创建森林种质保育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并说明在浙西南开展种质资源保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森林种质资源;种质保育;条件;意义;浙西南  中图分类号 S7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23-02  
摘要 K326烟叶品种对氮素营养较敏感。为了准确把握郴州市烟区栽培K326适宜的施肥水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及施肥水平的增加,烟叶大田前期生长加快,生长势增强,产量增加;郴州市烟区栽培K326,施氮量以施纯N 157.5 kg/hm2,N∶P2O5∶K2O=1.0∶1.0∶2.5的处理最优。施纯N量低于157.5 kg/hm2,产量和产值随之下降,高于157.5 k
摘要 以中稻品种太湖糯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中稻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直播中稻经济性状、产量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以播种量45.0 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太湖糯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播种量变化而不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增加,当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不升反降;单位面积太湖糯直播产量和播种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7.9139x2 785.0
摘要 通过对沂沭河流域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调研,从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分析了该区域银杏古树资源的特点,探讨了银杏古树复壮保护和健康生长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银杏古树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复壮保护;沂沭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88-01  沂沭河流域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银杏种质汇集中心、栽培种植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区域内
摘要 从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和新型园林特色植物出发,分析药用植物对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1-02  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改良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为人们提供食用、衣用、药用、
摘要 总结分析了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的背景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种业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75-01  1 种业产业背景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
摘要 论述了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技术问题及现有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 淡水珍珠;生产模式;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288-02
摘要 以洞庭湖区莲藕种植大户调查为依据,结合大面积生产实际,介绍了莲藕种植的效益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对种植莲藕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莲藕;效益;高产栽培;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S645.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5-02  莲藕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蔬菜。洞庭湖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发育。
摘要 阐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即要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