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基于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的高中生野外实践活动设计探究r——以“弋阳龟峰地质考察活动”为例

来源 :地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将“地理实践力”纳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本文以弋阳龟峰地质考察活动为例,探究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实现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切实培育.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推进,城市居民通过居住迁移进行住房调整的行为日趋频繁。居住迁移作为城市空间分异和重构的微观机制在城市地理学、住房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考察居住迁移的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较少论及居住迁移中的区位选择。论文基于2018年"上海市居民住房和生活空间调查"问卷,采用生命历程和时间地理学视角,刻画居民居住迁移的时空轨迹,并使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探究居住迁移前后居住区位变化
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长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收缩现象在区域尺度上呈现快速蔓延趋势。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论文从多时期演变视角对1990—2015年县市尺度人口收缩区进行识别,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然后,在人口收缩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出不同的成因类型,并进一步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人口收缩区存在不同的演变路径,约24%的县市为波动收缩,约13
采用短暂高温浇注-共晶温度热处理反应技术,在灰铸铁表面原位生成了一层梯度分布的Ti C硬质增强相,制备出了Ti C/Fe表面致密陶瓷复合材料。借助XRD、SEM、EDS、显微硬度测试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传递不同文化下的设计价值。在社会和精神生活领域,科技的功能还是有限的,尤其对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the charac
写生是快乐的。陈湄公在《小窗幽记》里说:“闭门读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也。”庆幸的是,卜居桂林,这三件事都好做。有句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桂林既无
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维导图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笔者借助课堂观察技术,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7 At weekends Story time为例,通过两次试教过程,谈谈课堂观察
目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校园与课堂之内,可施展的空间和适用的主题都十分有限.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可进行“知行合一”的机会更加难得.本文以“天兴洲的综合开发
"双创"政策引导下中国创业进入黄金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新动能。论文基于1994—2019年中国互联网创业企业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和生存分析探究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数量增长呈现前缓后陡的"S"型特征,不同代际的企业生存能力存在差异,但年轻企业的高生存风险在各个世代普遍存在。(2)互联网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区域间形成差异化格局:从现存数量看,大城市明显
包容性绿色发展旨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和资源环境改善,是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论文基于包容性绿色效率评价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EBM模型综合测度了中国省域包容性绿色效率,刻画了时空格局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了空间溢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 2000—2017年包容性绿色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
理解居民日常行为的规律性和随机性是空间行为研究从行为描述向行为预测推进的基础,对空间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上海市10个工作日的手机信令数据中提取个体的时空轨迹,从规律性的视角展开多方面分析。首先,根据活动的周期重现、前后联系等特征界定了无出行(包括仅有短距离出行)、仅有随机出行、有规律工作出行和有其他规律出行4种时空行为模式,发现后2种强规律性模式的人数、出行次数、出行距离的占比分别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