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远扬詹大南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i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6岁那年离开了家,和我一起的,有16个青年,个个生龙活虎。”詹大南清晰地记得,离开家乡安徽金寨县是在1931年。他和伙伴们参加了红军。1934年,他成为红25军军长徐海东的保卫员,从此不离其左右。
  “如果没有徐海东军长,我早就没了。”大概是在1935年前后,在一次战役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脚踝,令他无法行走。
  按照当时的惯例,行动不便的必须都留下来,不能跟随大部队。但是,留在当地就意味着随时生命不保。他们把留下的地点叫做无人区,国民党的部队随时会清剿,以往许多受伤的战士留下来后都被国民党或者当地的还乡团给杀害了。这时,徐海东说,小詹的脚没事,很快就能恢复,跟大部队一起走。他吩咐找来一头骡子,让詹大南骑着,骡子十天后就死了,徐海东又令人找来一匹马。
  詹大南回忆说,“当时是12月份,天寒地冻的。我们的行军是遇山爬山,遇河过河。我的脚蹬在马镫上,过河的时候,受伤的脚就泡在水里,到了目的地,脚和马镫早就冻在一起了,人根本下不了马,要靠乡亲用火将冰烤溶了才行。但我活下来了。”
  而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作为保卫员,詹大南也曾经救了徐海东的命。那还是在抗战时期,一次,徐海东回老家,得到消息的鬼子围了上来,向他扔了一通手榴弹,一块碎片呼啸而至,顿时,徐海东血流如注,在枪林弹雨中,詹大南把徐海东背了出来,送至医院急救。
  詹大南脾气有点急,但打起仗来,却是威名远扬。解放后,时任共和国第一任水利部长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说:“詹大南很会打仗,我要见见他,看看是何许人。”而毛泽东见到詹大南时风趣地说:“你就是詹大南!在张家口。”
  张家口,是指1948年底的平津之战。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了,这场战役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毛泽东亲自排兵布阵,在7封电报中,9次直接点了詹大南的名并授予战斗任务。詹大南此时的身份是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他带领所属部队在土木堡地区进行连续7昼夜阻击战,切断了平张线。平张线是华北敌人的重要交通命脉,也是傅作义主力集中的主要地域。切断它,傅作义的主力即被分割,难以东西策应,便于我各个歼灭。切断了它,傅作义西逃绥远,蒋介石要傅作义南逃,美帝要傅作义固守华北,均将因兵力无法集中而不能达成目的。这也是傅作义记住詹大南的原因。
  在血与火中鏖战大半生的詹大南,被授予了多种荣誉。然而,每谈及荣誉,他总会提到抗美援朝时期那场新兴里战斗。“荣誉应该属于他们。”老将军每次都是用这样的话作为回忆那场战斗的开始。当时,詹大南是某军副军长,他的对手是美军“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所在师———美7师是美军的王牌师,而“北极熊团”又是美7师王牌团。该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至1920年因在苏联西伯利亚作战有功,被总统亲自授予“北极熊团”称号。詹大南指挥部队,奋战5天5夜,王牌团“北极熊团”,就永远从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了。新兴里歼灭战创造了朝鲜战争的模范战例。后来,“北极熊团”的团旗,被志愿军给缴了,战斗结束后,一个炊事班的班长找到通信班长,希望他帮助从缴获的物资中找几块蒸笼布。结果翻出一块布料。细一看,竟然就是“北极熊团”军旗。
  1955年,詹大南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詹大南从南京军区副司令位置退了下来。有一次,他回到家乡安徽金寨县,看到孩子们读书的环境很不理想,破破烂烂,心里难过,就想给家乡建一所小学。1996年,詹大南拿出平日积蓄的四万两千元,加上7个儿女捐助的五万八千元,合计十万元,捐给希望工程。1997年的秋天,一所漂亮的学校———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落成了。詹大南当时并不宽裕,他爱人的身体不好,十多年前就患了帕金森综合症,生活不能自理,常年请保姆照顾。他自己生活也非常俭朴,离休后,身上穿的都是旧日的军装。7个子女的工作,他没有使用过一点特权,都在普通的岗位上。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家人捐出了十万元援建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化名“丁华”下连队  1958年10月7日傍晚,沈阳军区某海防前哨连的士兵们正待集合吃晚饭时,听说下连当兵的干部来了,就飞快地跑下山坡去迎接。七班长余德华跑得最快,他看见一位近50岁的列兵正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迎面走来,连忙抢上前帮他背包。老列兵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我能背,不累。”  可是余德华硬是把背包抢了过来,他问:“老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我吗?叫丁华!”  这个丁华其实就是沈阳军区司
期刊
“我这个老兵新战士又回到家啦”  1958年10月21日,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上将下连当兵。他先到某师机关换好组织介绍信,然后冒着秋雨赶往某部二连报到,和他一起下连当兵的,还有政治部主任叶明少将以及其他几个机关干部。  二连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一走进这个光荣的连队,陈再道就意味深长地说:“我这个老兵新战士又回到家啦!”  下连后,陈再道被分到了六班,叶明被分到了五班。为了方便管理,
期刊
建国前金戈铁马  廖容标出生于江西省赣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过4年私塾。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1月在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办“游击骨干训练班”,吸收长山、邹平、桓台等县中共党员和青年学生受训,在邹平、桓台、长山3县结
期刊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被污蔑是推测  2006年4月,《大众电影》第8期以《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为题刊登了一篇署名为沙丹的文章,介绍了导演郭维讲述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文章中写道:“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
期刊
“我现在是列兵,对我要求越严格越好”  1958年10月,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的成钧中将,下到某雷达连当兵锻炼。为防止基层干部不敢对他大胆管理,战士对他特殊照顾,他特意改名成本兴,对自己担任的职务严格保密。  因为战士们没有见过他,开始几天很顺利。可这个秘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被捅破了。那天,成钧正和班里的几名战士在值班室值班。忽然班长喊了一声:“起立!”成钧和几个战士迅速站了起来。此时,福州部队空军副
期刊
下连当步兵严于律己  1958年10月11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下连当兵。和他一起下去的,还有10位将军,50多名校官和一部分尉官。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年过50,并且身体较弱,但他们下连当兵的热情非常高。  杨成武在脱下将军服、穿上列兵装以后,一次又一次地整理,并问别人像不像列兵?旁边一个战士回答说:“很像!很像!”  杨成武笑道:“就是胡子多了一点!”  随后,他到某部二连当了一个步兵。  下了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是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改编而成的。  27军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组成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9月,与掖县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等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支队,辖6个团。1939年秋,第5支队整编为13、15两个基干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14团。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称第5旅,
期刊
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李寿轩1906年4月22日生于湖南省宝庆(今邵东)龙陂乡一个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两年后因家贫而辍学。12岁便给别人放牛。17岁到沅江县阳罗州(镇)一家南货铺当学徒。1926年7月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当兵,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5纵队第12大队中队长,第4纵队第8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红3军团第9师第7团团长、独
期刊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少将钟国楚是唯一一位参加过自己追悼会的将军。  1935年春,一位身穿破衣烂衫,腰系褪色蓝腰带,头戴竹制烂雨笠,手握一把大砍刀,一副樵夫打扮的大汉,在福建永春山的密林中已经穿行了两个昼夜,其真正目的是寻找红军游击队。  这天他突然发现一个新坟包,上面摆着一个由松枝和野花编织的花圈,地下随风飞舞着些许烧过不久的纸灰,一块就地取材制作的简易木牌上写着“钟国楚政委之墓”7个
期刊
彭德清是福建省同安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2岁入学,16岁辍学。大革命时期,他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共青团同安县委组织部长,泉州中心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第2支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从新四军连指导员逐渐成长为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苏中军区第1师3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师长、第3野战军第23军副军长。他是一个性格沉稳、办事果断的指挥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