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心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教师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催生的一种新生的教育内容,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今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大潮中,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年来,吉林省永吉县在探索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地域、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仍然处在人员短缺、资源匮乏、专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心理教师紧缺,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且教师队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专家的引领督导,缺乏教研伙伴的合作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影响了我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程。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县确立了心理教师培训思路,即 “夯实基础抓常规、立足现实补短板、打造品牌求特色、着眼未来谋发展”。本着“重心下移、专业引领、按需服务”的工作策略,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规划和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送教下乡”新路径,自主开发心育资源;通过科研引领,践行按需服务的送教下乡理念,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底蕴和专业技能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团队,从而实现共享心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一、培养本土培训师——为“送教下乡”开发资源
  培养本土培训师最实惠。为全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结构和队伍实力,培养一支底蕴深厚、技术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我们在培训中,培养自己的培训师,力求做到自主开发心育资源。我县在市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队伍中,通过自愿申报,教师进修学校遴选,选出一批有一定经验,富于创新的优秀教师,成为本土培训师的培养对象。再通过“学 考 专 特 导”五步递进式培训,开发自己的培训课程,搭建自己的培训平台,打造自己的培训品牌。
  “学”,即学习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能力指导师的全部课程,这是基本功。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学习能力指导师培训班,外聘专家来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学员们共接受了480学时专业课程的学习。
  “考”,即参加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置的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三年里,我县共有5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学习能力指导师的考试,并顺利获得资格证书。
  “专”,即确定专业方向,选择专业领域,培养专业技能。本土培训师培养对象具备基本资质后,我们召开了培训师专业发展研讨会,让教师根据个人的志向和特长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专业领域中继续钻研、学习和实践。为引领教学研究,活跃研究氛围,我们组建了永吉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名优教师发展共同体。共同体以开展团队建设为载体,结合每名教师的自身特点和个人兴趣,分成五个小组(即学前、小学低年段、小学高年段、初中、高中)进行三个板块(学生发展、教师心理专业化成长、家长职业化成长)学习、实践、研究和总结。每名培养对象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专长和专业技能,在某个阶段、某些问题、某个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为鼓励名优教师们搞研究,我们还搭建了多个平台,组织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技能。如今,我们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使名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特”,即开发特色课程、研发特色工具、开展特色活动。其一,特色课程。几年来,经过学习、积累和总结,部分培训师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了适合我县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使用的三册《开垦心灵的沃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解决了教师上课无教材、无抓手问题。其二,特色工具。研发了学生生活动力激发、NAC树立自信心和考前心理调适调整的音频工具以及适合学前、小学、初高中使用的“叫色抗干扰注意力开发训练”的工具。 其三,特色活动。我们还向社会免费开通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热线,开展了心理健康爱好者沙龙活动。尤其是2010年,“7·28”洪灾过后,我们承担了灾后师生心理疏导与重建的任务,共进行培训16次,接待咨询31例,接通心理援助电话88个,有效缓解了洪灾给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了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态。三年来,我们已累计为全县师生及家长免费咨询辅导240人次。2011年,我们启动了周六“心理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大讲堂由本土培训师主讲,主讲教师结合身边的案例、自身思考和心灵的感悟,与教师们进行深层交流,充分展露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专业能力。
  “导”,即培训师在自己取得成果的前提下,将这些经验成果以最直接、最有效、可操作的方式传导给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而实现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打造“三师一导”班主任专业化队伍——科研引领“送教下乡”
  面对我县心育师资短缺,一些乡镇学校还很难保证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局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县在本土培训师培训结束后,把目光瞄准了班主任队伍。通过认真思考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性意义,我们转变班主任培训思路,把培训目标定位在提高班主任心育能力上,有效整合班主任培训课程,开展了“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图1)。通过“教练式”培训模式,我县打造了“三师一导”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分层次、分步骤实施“送教下乡”培训,从而将班主任培养成具有“三师”能力的學生发展的导师。
  实验中,本土培训师作为教练,通过“学 研 练 考 导”五个步骤,针对全县班主任分层、分级实施“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师”专业三年提升计划,在班主任队伍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岗位实践培训。
  “学”,结合不同模块,对班主任实施主题培训,主要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习指导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操作规范等。   “研”,根据主题培训内容,在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论坛、研讨、沙龙等活动,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练”,给班主任搭建多元交流的发展平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练功,达到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考”,根据培训实施情况,定期组织考核与评价,保证班主任专业培训的效果,并把考核纳入培训管理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当中。
  “导”,就是督导班主任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转化到班级管理当中,定期总结经验,及时传播好的经验和做法。具体操作流程见下页表1。
  目前,全县中小学班主任正逐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这一实验有效填补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任课教师的短缺。2011年,我们召开了课题实验阶段总结会,进一步提升了课题实验的思路,并结集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论文集》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 2014年9月,在吉林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课题交流暨名师交流会上,实验小学代表永吉县实验学校做了“唤醒教师成长动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交流。同年10月,在全国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高端研讨会上展示了我县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移接‘教练式’培训模式,打造‘三师一导’班主任专业化队伍”材料和展板,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按需服务“送教下乡”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满足基层学校的实际需求,2013年4月,我县成立了“永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讲堂讲师团”。
  讲师团成员由本土培训师中的优秀心理咨询师组成,开发的课程包括心理讲座、团体训练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学习能力指导等范围。为保证讲师团成员的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我们还聘请了由东北师大、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等大学教授和省市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培训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定期来我县和讲师团成员共研、共培、共促,练专业师功,提专业师能,使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讲师团充分发挥外聘专家和我县本土心理培训师的团队资源优势,本着“重心下移、专业引领、按需服务”的工作策略,践行“送教下乡”活动。具体约课流程如下:以“下菜单”的形式,为基层学校提供约课内容——基层学校按需约课——根据研究方向为讲师分配任务——免费送教下乡。我们针对学生厌学、青春期教育、师生关系和家庭教育等问题,尤其针对单亲、离异、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和行为问题,进行了送专题讲座、送心理辅导、送典型经验的“三送”活动。每年四、五月份为初三和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通过送讲座和团训的途径,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中更新教育理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维护中小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全面推进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两年来,永吉共送教 40 余次,受益师生和家长5000余人。随着讲师团“送教下鄉”活动深入开展,通过网络、微博平台的宣传,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不仅在永吉送教,还受邀到吉林市、辉南、白山、湖北等地学校以及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国培班上送讲座。讲师团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努力为大家做更专业的服务。
  几年来,永吉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立足本县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从问题出发,发挥本土培训资源优势,下移培训重心,服务于基层,做到专业引领的同时,努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通过“送教下乡”短、平、快的培训策略,实现了共享心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新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上渐行渐远,渐入佳境。
  注:此经验2015年4月获得吉林省第四届“教师培训特色与创新”经验成果一等奖,并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高级研修班上做经验交流。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132200)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青春期女高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其家庭问题背后的真正心理机制(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通过临床暗示训练消除其过敏反应,改善其焦虑情绪并输入积极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帮助其正确认识家庭问题,促进积极转变进而塑造优秀人格。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青春期;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1-00
人与人的任何关系,包括亲子关系,都需要一个“度”,这个“度”就是界限感。对于个体来说,在这个界限之内才会觉得安全,而一旦有人越过边界,强行进入自己的领地,就很容易激起内心的强烈反击。就像下面两个例子:  一个16岁的高中男孩子,妈妈总在他洗澡时毫不顾忌地走进浴室。这个男孩子跟妈妈说了好几次,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在心上。有一次他正在浴室洗澡,浴室门又被母亲推开,恼火的男孩子让妈妈出去,妈妈却觉得无所谓。
〔摘要〕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拖拉问题严重,母子两人因此冲突频发,求助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拖拉问题其实是母子两人在控制与反控制较量中纠缠不清的关系所致。三次个别辅导过后,尝试家庭治疗未果。对此次失败的家庭治疗反思如下:家庭治疗要邀请相关家人一起会谈;辅导教师要协调多人现场对话;要借助在场人员的力量推动咨询;要帮助修复关系中的创伤。长期形成的家庭互动模式很难改变,但父
〔摘要〕某学校教师自杀后,引发全校教师的恐惧、悲伤、失眠、不愿意上班等一系列心理應激反应。为了给受到事件冲击的教师们提供社会支持,使他们尽快度过危机,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团体辅导干预。回顾和总结整个干预过程,笔者认为,对教师心理危机的团体干预应当分步骤分层次进行;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仅是教师,也应当包括学生和家长;干预过程中的引领要重在正向资源的发掘和促进;应强化对
〔关键词〕爱情教育;异性交往;自我成长;绘本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8-0046-03  【活动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人际交往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
〔关键词〕活动设计;新生适应;高中生  【活动理念】  适应能力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一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目标之一;同时,培养高一学生的主动适应意识,将为其高中三年的生活奠定基础,积累资源。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初入学,原有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摘要〕采用信效度良好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问卷”对23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退缩性人格、偏执在学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比学业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分显著高;(2)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退缩性人格、交往失调在异性交往效能上有显著差异,异性交往效能低的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和其维度上比异性交往效能高的学生得分显著高;(
〔关键词〕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抑郁症;学习  2012年11月23日,《天津日报》的记者在一篇题为《一个抑郁症女子的康复历程》的长篇报道中这样写道:“能够战胜抑郁症,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战胜之后,又能站出来帮助抑郁症患者,更是了不起的人。央视名嘴崔永元站出来了,天津又站出一个刘野。”[2]  2012年5月16日,《大连晚报》记者张晓帆首先报道了刘野助人摆脱抑郁的事迹。紧接着,《家庭主妇报》《现
〔摘要〕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普遍比较敏感、自卑,欠缺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本文通过一例因自卑、敏感,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离家出走的个案进行分析诊断、辅导和跟踪,在辅导过程中对其无条件关注、倾听、共情,并运用空椅子技术帮助来访者宣泄积压的愤怒,引导来访者意识到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接纳父母,接纳自己,学会积极归因,提高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同时,提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关注并引导家庭关系不良及
〔摘要〕这是一个特殊的恐怖表现的心理咨询案例,来访者对同学的恐惧并非来源于一般的人际交往或被伤害的可能,而是由于自己自我防御的心理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一方面他不想伤害他人,另一方面却已经做了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内心因此无比的自责与愧疚,从而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终于脱掉受害者外衣,表露真实的自己,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敞开心扉,郑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