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瘦体重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x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瘦体重与骨矿含量(BMC)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条件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糖尿病组(BMI<24 kg/m2)和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4 kg/m2)。入院后符合观察条件的入组患者测量收集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25羟维生素D(25OHD)。采用双能X线测定患者骨密度、骨矿含量(BMC)、体脂百分比(BF%)、瘦体重(LBM)、脂肪量(FM)、男性脂肪和女性脂肪的比率(A/G)。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25OHD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17.1±12.6) μg/L低于正常糖尿病组(23.8±8.2) μg/L (P<0.05),而BMI、腰围、骨密度、BMC、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7.8±2.1) kg/m2、腰围(96.8±7.9) cm、骨密度(1.12±0.14) g/cm2、BMC(2.47±0.3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1.18±0.23)]高于正常糖尿病组[BMI(22.3±1.7) kg/m2、腰围(84.5±7.9) cm、骨密度(0.93±0.13) g/cm2、BMC(2.02±0.2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2.02±0.28)](P均<0.05)。瘦体重和机体不同部位的BMC,骨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0.37、0.35、0.43,P<0.05或P<0.001)。BMI、A/G比率也和不同位点的BMC和骨密度存在正相关[BMI(r值分别为0.38、0.31、0.28、0.33,0.27、0.25、0.23、0.37,P<0.05或P<0.001)]。机体脂肪百分比和BMC、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27、-0.25、-0.33,P<0.05或P<0.001)]。在矫正了年龄,性别,BMI和25OHD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瘦体重是BMC的强烈预测因子(回归系数为0.210,P=0.001)。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升高患者的BMC、骨密度明显升高,且瘦体重是BMC的强烈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内皮抑素(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3例(病例组),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根据术后有无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32例)、局部复发组(23例)和未复发组(18例)。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ES、VEGF水平,并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352例住院治疗行头颈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头颈部CTA影像结果观察到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352例急性脑梗死中,有侧支循环者19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肿瘤引流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对患者的肿瘤引流静脉血,使用CellSearch系统检测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7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4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9例。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
FBXW7是一种抑癌基因,为F-box蛋白家族成员,能调节人体细胞生长及周期进程。它有20多种底物,大部分底物为癌蛋白,少数为肿瘤抑制因子,在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FBXW7基因缺陷或缺失,可使染色体出现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现就其分子结构、功能特点及在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钛板固定法行后路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煤炭总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老年患者行钛板固定法后路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钛板固定。A组20例,开门固定节段C3~C6;B组18例,开门固定节段C3~C7。术前均行X线、CT、MR检查,术后7 d、6个月行JOA评分;CT横断面上开门角度、椎
多半肺癌患者在晚期会发现脑部转移肿瘤,这种转移瘤是晚期肺癌及治疗失败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几年,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诊疗技术的发展,肺癌脑转移瘤的确诊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临床首诊的肺癌患者中约10%已发生脑转移,而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高达40%的患者继发脑转移。因此,具有脑转移瘤的晚期患者的综合诊治(化疗,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姑息治疗)将会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临床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1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42例。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实验组口服奥氮平片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应用简明精神病症状评分量表(BPRS)评分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6/39),实验组总有效率92.8%(39/42),两组治疗
目的研究术中斜坡-枢椎角(CAA)在上颈椎不稳定患者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上颈椎不稳定后入路手术患者21例,按照术中是否减压分为减压组11例,未减压组10例。术中复位前后采用移动式三维C形臂X线测量CAA,判断颈椎后路手术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手术脊髓压迫缓解情况,指导复位。术前及术后3个月CT测量CAA,MRI测量延髓-脊髓角(CMA);术后6个月采用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降低对老年多器官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患基础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的老年多器官疾病患者259例为研究对象的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分组,SDNN≥100 ms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123例;50 ms≤SDNN<100 ms为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100例;SDNN<50 m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的患者978例,其中493例患者(50.41%)在术后6~12个月在我院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