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炎患者双侧后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累及下颌管的位点保存后种植修复1例报告

来源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jm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手术作为一种修复方式,因其临床效果稳定,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方法.在种植手术中,种植区足够的骨量支持是保证种植体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在拔牙术后,牙齿缺失致使牙槽骨失去刺激,而失去正常牙槽骨丰满度和牙龈外形轮廓,这种情况在牙周病患者中尤甚.有研究表明,在拔牙后前6个月,牙槽骨吸收速度最快,平均水平向骨吸收4.56 mm,垂直向骨吸收1.5 mm[1].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即刻种植中发生鼻腭管穿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锥形束CT(CBCT)影像,在双侧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植入直径4.3 mm、长16 mm的锥形种植体,观察鼻腭管穿孔发生的频次、部位及程度,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位点及鼻腭管形态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减小种植体直径和(或)长度再进行模拟植入,观察不同型号种植体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的鼻腭管形态以管型最多、梭型最少.模拟植入直径4.3
目的 探讨运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定量评价.方法 选择2018年1-11月于上海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18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病变患者的18颗患牙(均为单根管的下颌前磨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随访18个月,期间收集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分析临床疗效并对牙根影像面积、根尖孔直径以及牙根长度变化进行CBCT影像定量评估,分析可能影响术后牙根发育的因素.结果 所有18颗经过治疗的患牙临床症状均消失,无叩痛、松动及窦道,有效率为100%,其中成功15例(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尖牙的应力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需远中移动上颌尖牙的患儿3例,分别诊断为前牙深覆(牙合)、上颌牙列重度拥挤及上颌牙列拥挤+双侧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并根据锥形束CT(CBCT)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记为第1~3例.3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均模拟右上颌尖牙远中移动0.25、0.30、0.35、0.40、0.45 mm.利用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
目的 研究新型复合光敏剂(甲苯胺蓝-羧甲基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灭菌效果及细胞毒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根据不同的复合光敏剂质量浓度(1.0、1.5、2.0、2.5 g/L)、光强度(53、106、159、212 mW/cm2)和光剂量(12、24、36、48 J/cm2)依次分为光敏剂组(A1~A4亚组)、光强度组(B1~ B4亚组)、光剂量组(C1~C4亚组),进行PDT处理;对照组(A5、B5、C5亚组
目的 利用ABO-OGS指数评价Damon Q(DQ)自锁托槽与MBT托槽矫治拔除前磨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需拔除前磨牙行正畸治疗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患者30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患者30例.相同拔牙模式患者再根据矫治系统分为DQ自锁托槽组和MBT托槽组,每组各15例.利用ABO-OGS指数评价两组矫治效果.结果 DQ自锁托槽组矫治时间为(26.70±4.53)个月,
目的 比较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固定矫治器与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疼痛影响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使用固定矫治器与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相关文章.通过Meta分析比较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疼痛影响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其中7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4篇为对照临床试验(CCT)研究.共计患者683例,其中使用隐形矫治器(研究组)患者348例,使用固定矫治器(对照组)患者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矫治器佩戴后1、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方法评价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牙列后的牙根吸收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7-2020年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掩饰治疗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影像,使用Mimics 22.0软件对下颌中切牙、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治疗前后牙根体积及长度.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牙位的治疗后牙根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其中下颌第一磨牙体积减小(14.
种植体周病包括种植体周黏膜炎和种植体周炎,是种植修复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微生物是其始动因素.明确种植体周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微生物引发种植体周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病.文章就种植体周微生物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炎症疾病,探究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调节机制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关键,但目前其尚不明确.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以细胞裂解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为主要特征.菌斑微生物、局部及全身促进因素等多种牙周炎相关因素可能通过细胞焦亡引起牙周组织损伤.文章就细胞焦亡参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 评估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临床方案制定和医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6-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正颌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35例作为研究组,100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正颌手术生活质量问卷(OQLQ)对患者手术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口腔功能、面部美学、牙颌面美学感知以及社会因素的术后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01),术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01);术后牙颌面美学感知和社会功能的评分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