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在卒中后康复中的疗效的系统评价和汇总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刺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法,据说对卒中后康复有效。为了全面评价针刺在卒中后康复中的疗效,加拿大多伦多自然疗法学院的Wu等对卒中后康复针刺治疗的所有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汇总分析。

其他文献
卒中的性别差异是一个越来越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美国卒中协会的患者管理工具——卒中-跟着指南走(Get with the Guidelines-slroke,GGS)被广泛用来提高对卒中医疗质量指标的依从性,但也提供了分析急性卒中情况下的性别差异的机会。
感染是急性卒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卒中恶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卒中患者存在外周免疫反应受损,即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stroke—induced immtmodepression syndrome,SIDS)。SIDS的特征是急性卒中后出现快速和持续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淋巴细胞凋亡和功能障碍,多重原因激活交感神经并进而引起SIDS。SIDS削弱了机
颅内血管内介入是一种使用微侵袭血管内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方法。该专业领域在过去10年里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随着该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认可,这种进步的速度还在加快。
在卒中的病因方面,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的使用和生育史是否发挥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缺血性卒中尤其如此。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服务部和流行病学研究组的Yang等在瑞典中年女性队列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偏头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无远期后果。然而,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偏头痛发作可能与脑,尤其是小脑的病理学改变有关。
英国剑桥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McFadden等对职业的社会阶层与卒中发病率之间的联系以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可解释这种关系进行了探讨。
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世界卒中组织(WSO)、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定于2010年7月9-11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就脑血管病及神经介入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8分。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3例发病<5 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平扫后,再行CTP,24 h后复查CT.结果 33例患者基线CT平扫均未见异常.CTP显示15例正常,18例异常.CTP正常者病灶侧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
业已证实,轻到中量饮酒与总体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有关,但有关饮酒量与卒中后功能转归之间关系的资料却不多见。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预防医学科的Rist等对饮酒量与男性卒中后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009年4月第5届西部神经内科卒中介入会议(WSIC)在重庆成功召开后,在西部广大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下,脑血管病血管内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可喜的进步,血管内介入诊断及治疗已逐渐成为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其中,急性脑血栓的介入超选溶栓、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支架置人术开辟了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治疗学的一个全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