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丝·格丽克诗歌译记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7o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致是2005年,我经常出没于“诗生活”网站的翻译论坛,和同好们交流讨论,第一次读到了露易丝·格丽克的诗。一首很短的《爱之诗》,讲一个经历多次婚姻失败的妈妈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给儿子“织出各种色调的红围巾”,希望儿子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童年,但结果呢?诗中不露面的“我”对那个已经长大的儿子说:“并不奇怪你是现在这个样子,∕害怕血,你的女人们∕像一面又一面砖墙。”
  这首诗让我惊讶,于是开始在网上到处找她的诗,记得在“诗歌猎手”网站(poemhunter.com)找到了十余首,其中就有那首击中我的《幻想》,仅仅开头两行,已经让我震惊:“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这句话戳中了人的痛点,而这个“人”,不是某个个体的人,而是整体的人类,由此具有了普遍意义。如今想来,这两行诗也应和了诺奖授奖辞中所说的:“因为她充满诗意的声音,冷峻的美使个体的存在具有了普遍性。”
  进一步说,这两行诗与邓恩的那段名言可谓异曲同工,后者由于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一书中的引用而广为人知,我们不妨温习一下:“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冲掉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敲响。”
  读到格丽克的诗《幻想》后,我选了一家美国网上书店阿利伯瑞斯(Alibris)邮购她的英文诗集。还不算太麻烦,准备好信用卡就行,我一口气订购了她的所有诗集,还有一本随笔集。结果左等右等,超过预定到货时间两个月,还没收到,就给对方写邮件,回复说书早就寄了,分了两个包裹,希望我再耐心等一个月。但过了一个多月还没有收到,又催,回复我说好吧,我把你的钱给你退回去。没想到不久就收到一个包裹,我就告诉了对方。她说好,我把你的钱扣回来。还叮嘱我另外那个包裹要是收到的话也告诉她。后来大致明白了,一次不要买多了。但一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她真的能在我信用卡上把钱再扣回去吗?我也懒得细问,但这件事特别难忘。后来转到亚马逊买书,就流畅多了,但也没有这么好玩的事了。
  现在买外文书方便了,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当时的麻烦。当今中国译诗界有一位前辈,赵毅衡教授,他1943年出生,正好和露易丝·格丽克同年(其实月份也相邻),十多年前我在四川大学拜访他,刚聊了几句他就问:你的原版诗集从哪里来的?那时,对做诗歌翻译的人来讲,这是一个类似生命线的问题。我说是花银子买的,从阿利伯瑞斯买的,他说他知道,还告诉我说:这家书店的名字(Alibris)中间不就是一个表示“书”的词根(libr)吗?真不愧是前辈啊,博学多才,又风趣好玩。
  我和格丽克没有见过面,只在一次通过电话联系上她,是她学校办公室电话,略加沟通后,她把电话给了另一人,居然是一名中国女孩,听声音似乎是学生,把她的版权代理的联系方法告诉了我,让我联系她的代理。以后无论什么事,包括联系她来中国这样的事,都是通过代理联系。
  我在格丽克诗集中文版的译序中提到:早在2007年,翻译格丽克作品之初,我即同她联系,希望出版一本她的诗选中文版——这是一种常见做法,但她不同意,而是希望《阿弗尔诺》《七个时期》等诗集一本一本完整翻译出版,特别是当时那几本新的诗集,一定要一本一本完整翻译。即使在美国国内,格丽克几十年来也一直拒绝出版诗选!在全世界的诗人中,这恐怕也是非常少见的。有道是:“贱日岂殊众,贵来方觉稀。”但露易丝·格丽克不是这样,从一开始,她便与众不同。
  她对在中国出版蛮热心的。她一旦认可了我的翻译工作,就主动寻求在中国出版。临近出版时,我们决定把中文版做成两本,她也很难为情,我记得代理转达了她的话,大概是說每本那么厚,怎么行呢?她还是想一本一本薄薄地出版。当然,中文版最终还是做成了两本——她得了诺奖,这个出版愿望应该能实现了!2012年她的英文版《诗1962—2012》出版,是她十一本诗集的合订本,600多页。我想她事前不知道要犹豫多久啊。不过我想,她的底线应该是对每一本诗集不增不减,不加改动吧。
  中文版《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包括了她中期、后期六本完整诗集,和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仅以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本而言,似乎已经触及了格丽克的底线?实际上,译者当初与出版方的翻译合同也确实只有六本完整诗集,只是在全部译事接近结束时,我手上已经译了许多她的早期诗作,而且下了不少功夫(只要看看从研究著作中摘引的注释就明白了),不忍心弃置不用,就跟她沟通,得到她的首肯后,精选一部分,以附录的形式放在后面。
  我译格丽克诗歌是从2006年起,到2015年初交稿,2016年出版,前后十年。这十年的业余时间大多都用于翻译她和杰克·吉尔伯特的作品,说大多,是因为在译吉尔伯特时,也译了他的女友、诗人琳达·格雷格的数十首诗。我译杰克·吉尔伯特从2008年开始,寻找出版的过程中屡遭挫折,甚至我首先自费出版了他的一个单行本诗集《拒绝天堂》,极受爱诗的朋友们喜爱,但《诗全集》仍多年出版无门,后来签约一家出版机构,交稿四年后到2019年2月才出版,没想到一出版就火爆,到2020年8月出版合同到期前已加印两次。而格丽克这边呢,2016年4月出版,到2019年1月才加印一次。如果不是她突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恐怕也只能是幽咽泉流冰下难了。
  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格丽克?
  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自性的显现》(中国台湾版译作《转化之旅——自性的追寻》),其中有一个理论,说人在中年有机会发生一些本质的变化,真的可能毛毛虫变蝴蝶。以大诗人里尔克为例,他早年的诗不引人注意,很纤弱,但后来完全变了。我特别喜欢这个理论,而诗人格丽克的成长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格丽克的前辈自白派诗人,包括希尔维亚·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顿、约翰·贝里曼,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种悲剧,不是一个人的悲剧,它是某一类人的悲剧,甚至是延续到下一代的悲剧。格丽克超越了这些,她克服了这些,又成功地把这些东西转化成了伟大的艺术,就像你把电闪雷鸣变成了发电站!真的伟大,对我们的人生也非常有启示。当然,对她的喜欢或许还与我对金牛座的一贯喜欢有关吧,轻松一些,摩羯跟金牛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亲缘关系。
  就我亲历,露易丝·格丽克两次与中国读者错过,殊为可惜。
  2017年3月,《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老师联系我,说北京大学“中坤国际诗歌奖”拟定授予露易丝·格丽克,并定于6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仪式,条件是她确认到时能来中国受奖,高兴老师受评委会主任、北大谢冕教授委托,希望我代为联系。联系格丽克的助理时,我特意注明了历届获奖诗人:博纳富瓦、阿多尼斯、谷川俊太郎、扎加耶夫斯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以及奖金、费用等等。但助理在回复中表示,格丽克询问是否为商务舱?然后几天没有消息。我直接问:是否确认不来?对方说格丽克对得到认可感到荣幸,因为一向畏惧长途旅行,反复沟通多次,对方最终回复,说格丽克6月份因事无法离开美国,助理甚至提出由我代为领奖的想法,但最终不了了之。
  2019年4月,广州诗人黄礼孩拟将他名下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授予露易丝·格丽克,请她来中国领奖,请我代为联系。黄礼孩兄曾早于诺贝尔文学奖一年向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授奖而传为美谈,我自然希望成全此事,又将上次中坤邀请一事向他说明。最终,礼孩兄考虑到她来中国有些困难而没能坚决把奖颁发给她。一年半后,礼孩兄说:为她高兴,祝贺她,也为自己错过她而多少感到遗憾。
其他文献
当他说起了别人的故事  当他说起别人的故事,把远方拉回身旁  把夏天和生命展示给我看  把生活里多余又麻烦的部分递给我  我喜欢生活中那多出的一点,因为我是  夜色缓缓上升,我还是不说话  他用朋友、家人以及许多的陌生人,不断地安慰我  就像他用我安慰他们  从唐朝说到魏晋,又说回去  直到星星用尽  他小声地谈起恋人:以前的、现在的、以后的,都像星星  我们长久地坐着,长久地沉默着  时间不多了
日霁娇柔  燃一根卷烟,唤醒指缝,暮光再暗一些  潮水翻过脚掌,多少年了,我们不再和蔚蓝相接  你如顽童一般执拗,背靠苍山听海  时而有桅杆过境,咸味的雪沫向我们涌来  即使乘船出海,我也不会领略争渡的奥义  瞭望时刻,我在石岸为你贴一枚吻痕  礁石之上搁浅着少女的裙摆,或是峡湾的断面:  一滴眼泪暂时散入陈年的风棱石  你说天快黑了,我们不妨  在远离笛声的海蚀穴下各自抒情  也好,这日霁娇柔—
我的理想  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极  还有一个在东山  我还有很多孙子和孙女,他们生活在  每个地方,还有的生活在抽屉里  每到一个地方  他们都陪我挖沙  在海滩上,在沙漠上,建一个大大的城堡  一个大大的庄园,然后养好多好多小动物,种很多花  ——每粒沙子都很快乐  它们不会伤害谁  夜空  一个叔叔送的天文望远镜里  我看到了大大的月亮和小小的星星  其中一颗甚至和  妈妈的眼
黑鹿挂画  起身,赤脚立于地板  人们都消失,个体的重要性扩张  灌满整个房间。怀着无知坐在沙发边缘  安慰自己还是未醒的,只是仍处梦的漩涡。  黑鹿的四蹄迷蒙难辨,仅存大概轮廓。  我目睹被暴露的橘子萎缩失去水分的过程  捏住,放入嘴唇,和阳光滑入松弛的小腹。  双手合并,盛水洗脸,水滴撞击洗手台  梦的潮水退却了一些。  消耗的时间足够让太阳变老,模糊成黄豆  时刻准备从蓝玻璃上滑落。  在狭
西宁的阳光  西宁的阳光,也是整个青海的阳光  如此锋利  让我的眼睛里瞬间涌来疼痛的黑暗  让我瞬间看到滚烫的石头、地皮及浅草  一个牧人在一小块的阴凉中  被自己辽阔而磅礴的午梦  死死压住  西宁  天空中像是有无数块玻璃  在灼灼地反射  大街上汽车不多  而行人更少  树荫下,总有人孤单地坐着或立着  一点听不到火车的声音,偶尔却能听到  飞机的声响  湟水河不宽,但它浑黄的河面  那燃
大河鄂博台子  一座鄂博  几间被雨沤黑了的木屋  两个牧民,碰了碰袖筒  一只藏獒看了看天空  一根绳子足矣  一片草地足矣  一群羊,和白云混在了一起  老虎山  其实更像一匹匹马  从山顶俯冲  顺着斜坡飞了起来  一河的银子,哗啦啦,哗啦啦  装进了时间的口袋  尼玛堆上  鹰舞经幡  平山湖丹霞  我回溯了一下,又瞭望了一下  我知道,你肯定是我的前身  那个放飞太久,那个五彩的大鸟  
阳台和阳台为何挨近?  再近也有距离,一栋楼  如一个吞吐不停的码头,阳台层出  如船,悬空挂靠,有惊无险  常见,可见,人,和人的一个方面  人不在了,楼和阳台也还可能在  会如现在,楼实在  阳台相互挨近,却不可逾越  只有背景深远的空气可以不依规矩  而目前,鸟笼,花钵,业余的园丁  各有欲望和生存的道理,想想  非人的物事,有时更多自由时光  如红杏骑墙,青苹果满怀倔强  天气好,肉肉的白
动物们  我们奔赴山中  择水而居。在草原的腹地  升起蘑菇一样的帐篷  我们回到茹毛饮血的地方  我们又不会茹毛饮血  夜里,每一种声音  都叫成了狼嚎  我們害怕  又在这样的害怕里欢喜着  风声  我们把每一株草都想成寺院  露珠在草木上打坐  我们对着一群草,忏悔  忏悔久了  就忆起小时候  跪在草地上,假装给神灵磕头  那时候还不知人世疾苦  生死,离别  风卷着草山,众草涌动  坠落
蝴蝶  一只蝴蝶飞到布满荆棘的墙上  仿佛要让充满苦涩的乐趣的翅膀  融入荆棘的热情和爱,获得沉重和担当  墙下横陈的千奇百怪的尸体  不能不让它想象他们是如何放弃了信仰  如何在荆棘面前退缩,却无法绕过死亡  它无意指責那些曾经的生命  不敢正视自身的缺陷  不愿相信上帝只是自己内心的欲望  它在意的是,正往深处走的时光  越来越令它恐惧,以至接近精神崩溃  它担心荆棘在微笑中承受鲜花的埋藏  
糖衣  如果一生所能寄托的  就是为了当初的那抹甜,短暂停留  忘记内心深处无比沉重的苦涩  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一道小小的门,封锁住哀怨、惆怅  换得公平与体面  疾病的质感瞬间下降  像那蝴蝶薄薄的羽翼  谨慎、小心,低入尘埃  纸上还乡  终有一天,我将变得  比我的村庄还要古老  河流改道,山野中  水花制造的沟壑已被机器填平  新的道路替代蛇的欲望四处延伸  众多的野花野草我已叫不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