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单元1“信息社会特征”内容与教学建议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课程标准分析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包括“信息系统概念及其特征”“信息系统组成与应用”“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三部分。
  對于本模块的总体要求,《课标》提出:“本模块是针对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强调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而设置的必修模块。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信息安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能安全、守法地应用信息系统。”
  具体来说,《课标》提出的内容要求共有8条,明确指向“信息系统特征”的条目是:“2.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仔细分析其余条目内容之后,就会发现,从《课标》条目所指向的目标性质和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来说,与前述条目存在密切关联的还有其他三个条目,分别是:“2.6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2.7认识到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熟悉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常用技术方法,养成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梳理信息安全意识。”“2.8通过搭建小型信息系统的综合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以上四个条目的目标,都指向了思想意识层面的课程教学目标,从学科核心素养来说,重点都在于“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从《课标》的学业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学生能“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能够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
  总体而言,《课标》的内容条目呈现顺序的思路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从知识分类角度分析,其编排顺序大致为:先学习概念性知识,然后学习具体的程序性知识,最后再回归学习概念性知识。而对于概念性知识,常见的教学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如《课标》所呈现的,概念性知识独立于程序性知识,大体上是“理论—实践”的顺序;二是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融合,在学习技术、技能、原理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概念性知识。因此,本文所论述的载体——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中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科”)教材,大体上就体现出了这两种思路。
  ● 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分析
  由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学习思路不同,人教-中图版教材和教科版教材在内容编排顺序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首先,仅以《课标》内容条目2.1作为出发点,用上页表1对两个版本教材加以直观对比。
  从容量来看,人教-中图版教材明显超过教科版教材,前者教材页数达到了30页,而后者只有7页。
  根据第一部分对《课标》的分析,将“信息系统与社会”整个模块贯通考察,把“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两个部分融合起来,人教-中图版教材与教科版教材就有可比性了,两者页码分别有60页、44页。以三级目录为例,两种教材对比如表2所示。
  从两个版本教材章节安排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人教-中图版比较严格地按照《课标》内容条目的顺序编排教材内容,将“信息社会特征”“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单独成章,将《课标》条目2.2~2.5组合成了两章内容,其呈现的顺序也与《课标》条目顺序基本一致;而教科版教材则对《课标》条目顺序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将“2.1信息社会发展、特征的内容”与“2.6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合并,独立成模块2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课标》条目2.2~2.5对应第一到第三单元内容;第四章则单独对应《课标》条目“2.7”的内容。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说,教科版教材并没有完全按照项目式学习要求给出项目式学习的框架,而是设计了相对独立的活动任务,然后展开对应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人教-中图版教材则是完全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模式,设定了“项目目标”“项目准备”“项目过程”“项目总结”等环节,具体教学时,则以“思考活动”“项目实施”小栏目将项目过程串联起来。
  ● 教学建议
  1.教学时间分配
  根据《课标》内容的设定,教科版与人教-中图版对整个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都是按照2个学分、36个课时的标准进行的。从海南省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将技术的6个学分平均分给“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个学科。这样处理的结果,也就意味着,信息技术必修两个模块分别只有1.5个学分,对应只有27个学时。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必然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因此,如何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出发,将目标近似、性质相近的内容进行重组,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建议适当压缩课时。以人教-中图版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建议为例,本章一共需要6课时,第一节占4课时,第二节占2课时。从以上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建议本章一共安排不超过3课时。如果以教科版教材为依据,在对内容进行充实的基础上,建议不超过2课时。
  2.单元内容处理
  鉴于上述关于教学时间的压缩建议,根据不同教材,可以有以下两种思路。
  一是如人教-中图版教材处理的方式,将“信息社会特征”板块内容单独编排成章。其整册教材背后的思路是:认识信息社会—从信息社会引出信息系统这一特定概念—完成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功能、搭建调试等具体内容学习—回归到信息社会中的安全与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学习。具体来说,以“1.1.4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为例,教材中列举了7个情境(情境2~情境8),结合上文的“1.1.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教师完全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将“1.1.3”中的“情境1”作为重点内容,将其中涉及的“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种关键技术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信息技术关键内容,而其他7个情境所对应的内容,由于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快速地回顾、展望,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如此处理,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   二是借鉴教科版教材,将“信息社会特征”和“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两个板块融合为一体进行教学。这种处理方式的背后考量,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教学内容具有相似的性质,即都主要是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缺少具体学科技术含量的可操作性内容;另一个考虑,也许是编者力图实现“从实践到理论”这样的学习内在逻辑顺序。
  相对而言,对于信息社会特征这样的教学内容,笔者更倾向于教科版教材的处理方式,将性质相近的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但是,教科版教材对于信息社会特征这一关键知识点的处理,相对于人教-中图版教材来说,稍显单薄。建议参考后者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同时,寻找学生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却不理解其应用背后技术思想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有所获。
  3.教学模式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对这一要求的理解,关系着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解读这一要求。
  首先,要“把握项目学习本质”。《课标》将项目学习界定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课标》指出:“项目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能……开展项目学习时,要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综上所述,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学习就是项目学习的核心含義,其背后体现的是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保持甚至强化的学习理论要素。
  其次,从理论上来说,不存在某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学生和场景。从人教-中图版教材对信息社会特征这一部分的处理来看,依旧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模式,要求完成主题作品“智能化教学大楼”的方案设计与编排。但是从教材内容编排来看,完整阅读完第一章内容,一种明显的印象是:虽然教材用“智能化教学大楼”方案设计编排将整章内容串联起来,中间还添设了六处“项目实施”小栏目,但是其中大量的教学内容与项目主题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项目式教学在这一具体的章中,显得有些牵强。反观教科版教材,由于没有按照项目式教学来编排内容,其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各自联系的部分构成,其目标指向非常清晰。按照这样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实际上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十分吻合。同时,因为没有项目式教学框架的制约,教师反而会拥有更多的自主余地。
  因此,笔者建议,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考虑,对于《课标》对应的信息社会特征的教学,不必硬性局限于项目式教学的框架,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为本单元的内容定位在学生的体验层面,要尽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经验展开学习。比如在“1.1.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部分,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智能门锁,简单剖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即可。
  4.学业质量要求
  《课标》中“学业要求”具体内容为:“学生能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建议把握关键词,如“描述”“了解”。总体而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从教材编排内容看,其中涉及大量的新技术以及对应的新概念。教学实施时,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防止将体验性内容升级为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等。例如,人教-中图版教材中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教学中要避免陷入导航的技术原理研究,重点关注其技术应用即可。
  总体来说,对“信息社会特征”的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教学课时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采用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在达到学业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米老鼠,是大家熟知的迪斯尼卡通形象之一,历届的美国总统几乎都和米老鼠合过影。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在竞选总统时,戴着米老鼠的帽子拉选票。2003年,《福布斯》杂志推出一个“虚拟形象富豪榜”,米老鼠就名列榜首,身价58亿美元。但是,米老鼠却是经历了多次波折才一举成名。  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在26岁的时候,创造出了米老鼠,他先制作了两部动画片投石问路,可这“石头”扔进河里后,水花都不溅一个,一
生活中、职场内,常听到一些人抱怨:“为什么好机会总也轮不到我头上?为什么成功的花总是开在别人的花园里?”每每听到这类的抱怨,我就会想起朋友的一些故事,那是些颇让人感慨的经历。  朋友老李下岗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一天,他上街去买菜,走到菜市场门口时,发现市场门口的墙脚下堆放着几袋垃圾,而十几米远的地方就摆放着一个垃圾箱。老李信手拎起几个垃圾袋,走到垃圾箱前,把它们丢了进去。市场门口的几家商户惊诧地
● 寻根:厘清“关系”——让知识“辩”出来  李艺教授团队提出的“双基、问题解决、学科思维”三层目标模型,提供了知识与思维关系的可讨论的理论基础。三层目标模型秉承发生建构论知识观,在知识和思维间建立一致性关联,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与学打开了新的思路,知识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也豁然开朗了。  1.从性质看,知识与思维是共生的  通俗地讲,思维是一个“念头”到“另一个念头”之间的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适应社会生存所必备的能力不再局限于技能的高低,而是更关注综合能力。笔者在从“重技能”走向“思维教育”的主题式项目学习探究的教学实验中,初步总结出“PPT搭基础,接轨实际‘活应用’;‘动手’增童趣,探究协作‘提素养’;软硬件结合,‘技思融合’促创新;师生共协商,‘数据评价’更有效”的实施方法,在小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合作等能力,使其在做中学会思考,学会分
北方浪漫,流乌不顾,雨丝嫣然。  北方浪漫,在于北方的春,可以在春服即成之日,約三五好友,郊外踏青,莺歌燕舞,杯觥交错。  北方浪漫,在于夏之繁华,夜夜畅饮,繁星满天,灯火不眠,随舟飘荡,欣欣然不知所往,待晓风残月,独自颇感落寞。  北方浪漫,在于秋之未央,满树金黄,落英缤纷,晚霞千里,烟火街市,徜徉夜海,心无所终。  北方浪漫,在于冬之漫漫,白雪纷纷,温酒热茶,围炉夜话,共剪西窗,手暖心热,兀自
父母做了一辈子的火笼。  那是电器还没普及时代用来烤火的一种篾具,在冬季,特别是农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什,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以上,甚至人手一个。火笼里放一个大小合适的瓦钵,每餐饭做好后,取灶膛里刚烧完的还通红通红的柴火,用火铲铲进瓦钵,加点木炭,再用热灰盖住,这就可以慢慢地让其散发出热气,用来取暖、烘烤衣物。那时人们都认为,学门手艺可以养活自己及一家人,于是父亲很小便拜师学艺,学成后自己在家
(一)    长岛望夫崖,拣石好去处。恁大一片海滩,在我们看来全是奇珍异宝——小石子儿个个晶莹圆润,五彩斑斓,厚厚地铺在海滩上任我们随意把玩、撷取。同行企业员工几十人,有的一惊一乍:“哇!这里莫非曾经住过神仙?”有一位接着说:“这些石头子儿若拉回去铺在我们小游园、福利区,条条道路都会变成美丽的五彩路。”——他是管环保绿化的。一位有点艺术修养的员工说:“你真会糟蹋东西,这样的宝贝铺在地上岂不可惜?若
班上的一个男生字写得乱极了,我找他谈了几次话,他总是说:“老师,您的好心我明白,也很感谢;不过,现在都高中了,我想,我的字可能是没戏了。怪只怪我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随意懒散,邋遢成性,再改,恐怕是来不及了。”我对他说:“孩子,有你这番话,我认定,你还有戏。你怕是不知,老师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一样,字写得烂透了,可我的语文老师说,给你三个月时间,字还写不好,别来见我。之后,我便坚持天天练字,想着
草原狼少有敌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更强劲的对手,比如猎人。在遇见人的时候,狼最惯用的逃生方法是分头逃跑,分散人的注意力,这样保证了有伙伴得以逃脱。当蚂蚁面对大火围攻的时候,蚂蚁会集中所有的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所有的工蚁会前赴后继奔向火堆,用被烧死的尸体做垫脚石,杀出一条血路来,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最终会有一定的蚂蚁得以生存,不至于全军覆没。舍小家,顾大家,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在草原上,食草
前不久,在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某学科适切教研诊断研讨会上,东莞市某初中信息化课题学校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①为了翻转课堂而制作的微课怎么又放回了课堂里?②在常规课堂中,究竟如何运用微课?③凭自己的一张嘴就能够讲清楚的知识,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将其制作成微课?我认为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应弄清楚“如何向课堂要智慧,让信息多跑路”这个问题。  玛雅人曾预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