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30125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领域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前瞻,其发展态势也在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富阳校区在结合和吸收国内外从古至今优秀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提下,开创了小学教育新的实践,走“自能教育”办学之路,在短短的两年践行时间里实现了学校发展质的飞跃。
  关键词:自能教育;内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09-02
  一、“自能教育”的内涵
  “自能教育”的精神诠释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觉悟”[1]。所谓“自能”,从“自”和“能”两个层面把握其内涵。在“自”的层面,强调主体的主动性;在“能”的层面,强调主体内部因素的功能,即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能,具有发展的无限潜能[2]。简单说,“自能”就是“自己能够”。“自能教育”办学主张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内在潜质得到开发和展示,促进人的最优发展。为此,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富阳校区(以下简称“我校”)确立了“145”学生发展目标,即一个核心主题——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四个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五大学校特色品牌——美丽富阳、书香富阳、人文富阳、足球富阳、艺术富阳。并将办学主张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及学风之中:校训——做更好的自己;校风——崇德明礼,自主自律;教风——立德树人,求实创新;学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校办学主张的确立,实质上是全体教师的育人思想和行为准则的确立,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化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之中,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二、“自能教育”的实践
  (一)管理层面:构建自能管理的美好学校
  (1)建章立制,培育团队自觉文化。《福安市实验小学富阳校区章程》和《自能教育圆梦幸福——福安实小富阳校区文化制度读本》,涵盖了“文化篇”“岗位篇”“教师篇”“学生篇”“家长篇”五大篇章,开学伊始就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并进行考试,结合学校例会不断互动,将学校制度文化在最短的时间里得以贯彻落实,让“自能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教育追求。
  (2)“动车理论”,年段“小学校”成就大方略。学校管理策略上实施年段小学校管理,每个年段设立年段长、语数备课组长、年段辅导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年段财务等,年段长相当于这个年段的小校长,班子成员管理重心下沉下段指导。年段中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年段的评价全员参与,涵盖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评出优秀年段,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由此年段中的每个成员都被激活,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很好地助力团队凝聚力。
  (二)教师层面:引领自主发展的幸福教师
  (1)呵护健康,工会小家乐融融。科学制度与人文关怀是学校管理的两条腿。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十分重要,教师的家庭生活问题、健康问题、在校生活问题都应是学校的工作议程,具体分析、具体帮助;学校经常性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团辅,进行心理疏导;成立温馨的“年段工会小家”,年段里备上教师工作之余锻炼的器材、小书吧、杯具、绿植等。定期开展教职工运动会、郊游、趣味活动,让教师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缓解工作压力。
  (2)关注成长,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学校倡导“阅读工程”——“同读一本书”“经典诵读”“图书推荐”“读教育专著”,每两周的例会进行读书交流、阅读活动。活动让每位教师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收获了他人的智慧。学校的每间教室都配备了专著、杂志,以让教师们随手即可阅读,让书香浸润教师的职业生活。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骨干带薄弱,师徒同台,同教研,保证“传、帮、带”落到实处。“名师工程”——制定教师梯级发展方案,使一部分教师先成长起来,学校花大力度“提长板”成立并推进“名師工作室”活动,让名师产生更大效益,很好地辐射、带动其他教师,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脱颖而出,享受成功。教师专业发展“264”模式中,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发展三个层次,“2”:理论类知识、学科类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6”: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语言表达、现场板书、媒体运用(出色的教学技能),“4”:现场上课、评课、课题研究、教学主张(过硬的研究水平)。“264”模式是学校为教师提供的良好的互相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能使教师们不断去追求自身的提高与专业成长。教师们“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推进了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聚焦课堂,打造自能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终身成长,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课堂行为的转变,提升课堂效率,围绕学校的“自能教育”办学思想,形成自能课堂“三段四环五步”教学模式。“三段”是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四环”是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充分实践”四大要素;“五步”即课堂流程的五个步骤: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训练拓展。“自能课堂”的“新五步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自主式课堂,主要培养懂学习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界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的角色关联,促进师生的和谐、共生。
  (三)学生层面:培养自觉发展的快乐学生
  (1)德育为首,培养善“自治”的学生。自治就是指学生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就如魏书生老师所说:“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治理权,人人又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把它细化成三个子目标:自护、自理、自律。
  自护实施策略:通过开学第1课、“与法同行”讲堂、轻声慢步、课间志愿者行动、“最美路队评选”、践行《中小学生守则》、网络安全平台等活动,以专题教育为主,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家校社区联动交通安全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安全伴我成长活动,扎实推进学生安全教育普及活动,使之常态化,从而培育安全意识、懂得自护的学生。   自理实施策略:自理能力从小事做起。学校倡议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家每天三坚持:坚持锻炼、坚持阅读、坚持劳动。对每个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进行细致分工,如礼仪监督员、眼睛小卫士、桌椅规划师、门窗管理员、黑板督察员、护花小使者、阅读管理员、文明导航员、爱心小管家、课前小贴士、绿色通道卫士等。学校的楼层导护、课间操评比、进校阅读都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周都有学生进行反馈,在点滴的学校及家庭工作生活中,培育有自理、自治能力的富阳学子。
  这个过程的实施使学生们个个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在逐步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意识得到内化与提升,从而达到“自律”。
  (2)多元课程,为学生快乐成长提供保障。以“大单元、大课程”的视角建立了涵盖三大方面的“自能教育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拓展型课程:校本课程、阳光体育、46项社团活动、校园六大节。探究型课程:六大主题大单元活动、雏鹰假日小队、快乐农场、社会公益活动课程等。多渠道的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不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渐渐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培育出懂做人、懂生活、懂学习、懂创新、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小公民,真正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四)家庭层面:唤醒自发参与的美丽家长
  (1)成立家长学校。我校是一所新校,农民工家庭多,家庭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唤醒、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是学校的一项大工程。学校通过系列开展“家校建设工程”,即家长代表大会、优秀家长表彰大会、家教讲坛、家长读书沙龙、家教微信平台等方式唤醒家长,让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提高家长的榜样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开展家长志愿者行动。学校开展“家长志愿者行动”计划以来,许多家长加入这个团队中来,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越来越强。上学、放学时段,家长护学队志愿者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在大门口帮助学生过马路、疏通车辆;有专业、有才艺的家长积极为学生开设知识讲座或参与我校的社团班教学,补充了师资的不足;有的家长还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共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五) 环境层面:打造自能文化润物无声
  “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我校秉着“人文性、教育性、审美性”的原则,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知识化为载体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以单元板块文化构建而成的“一亭两楼三园”,即逐梦亭、启智楼、艺馨楼、墨香园、集芳园和阳光园,区域特色分明。“逐梦亭——学生休闲區”:寓意学生在校园里逐渐实现理想,学校逐步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梦想;“启智楼——教学中心区”:顾名思义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启迪智慧;“艺馨楼——专用功能区”:整座楼集美术、音乐、舞蹈于一体,学生们在这个平台里尽情舒展才艺;“墨香园——师生阅读区”:师生阅读与休闲的好去处,环境优雅,书香浓浓,让师生畅游知识的海洋;“集芳园——花木景观区”: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瓜果飘香,是学生的观察实践基地;“阳光园——活动场地区”:建设了塑胶跑道、各种球类训练场,再配上充盈的绿植,学生在这里尽情奔跑,享受健康。学校主干三条楼道分别以自能管理、学科目标、自能学生为板块,各有文化侧重,“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教育的智慧”,走进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愿景、学生箴言、教育方针、校训、自能教育培养目标等呈现在校园的各个区域,充分发挥了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我校经历两年的实践,切实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品质,就让“自能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楼宇烈.中国文脉的根本精神及其传承[J].人民教育,2017(Z2):12-19.
  [2]陈智文.“自能语文”的理论与实践——以阅读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6(6):62-64.
其他文献
摘 要: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坚持“办全面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以国防教育特色项目优质发展带动学校工作全面提升。少年警校以“立足国防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以爱国爱军、锻炼意志、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学风,学生们在少年警校这座特殊的熔炉里锤炼品格、砥砺意志、收获成长。  关键词:国防教育;体验式教育;公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文章从高中班主任的角度,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且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其他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29-02  一、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
摘 要:普通高校运动队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而建立的,为了促进运动队的发展,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增强运动队的影响力,运动队的队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比赛成绩又作为教练评职评优的一个标准,因此,高校运动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各种问题,本文章从高校运动队现存问题招手,分析了运动队现存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队;问题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为了研
摘 要:文章立足“五大课堂”,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探讨了解决挫折教育的四大策略和方法,即讲清道理,培养学生磨难意识;设置情境,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持之以恒,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适当惩戒,提升学生耐挫能力。由此让学生做一个耐挫之人;做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做一个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挑战的人;从而达到“培养幸福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  关键词:挫折教育;策略;惩戒;五
摘 要: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学逐渐转变教学模式与方向。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应逐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堂感受的关注和自觉性学习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强化学生的自觉性,从“无动”直接转向“自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摘 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还能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优秀人格。但是,当前学生在阅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碎片化、肢解性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长期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很难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为此,新课程改革后,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实施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使过去没有深度,过于浮躁的阅读方式得到改善,还能够在语文
自1996年学校安排我担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以来,我用一颗感恩的心在参与学生操行分量化管理中寻觅自己的幸福,通过活动使德育工作呈现崭新的景象,在呵护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中收获为人师的幸福。在实施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我主要抓实五个细节。  一、班规的建立  班规是学生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要做到在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事可以干、什么事不可以干,不断培育班级文化,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向上的
摘 要:古诗词教学,应用古诗词承载的文化内涵熏陶学生。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体会情感,同时运用多种策略带领学生入情悟境。  关键词:创设情境;研读磨句;对比赏析;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45-01  一、创设情境,在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的关键内容,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及个人发展联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基于此,文章从阅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并对阅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生活化阅读教学,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劳作与智慧的结晶,彰显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气质。古诗词中有故事,古诗词中藏着节日,古诗词孕育着民族气节。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优化整合无限的资源,拓展古诗词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在节日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让先人的睿智和诗意,节日的民俗风情融入学生的心中,把这份文化之美继续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节日诗词;民风民俗;传承发扬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