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发现与开拓对欧洲的影响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是新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约占南美洲的一半,相当于整个美洲的近1/5。巴西又是殖民时期美洲重要的黄金产地,也是西半球两个最大的蓄奴区之一。因此,研究新旧大陆相遇以及此后世界范围的历史大变革,巴西是个不可或缺的地区。从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登上巴西陆地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就成了巴西经济和政治演变的明显特征。反过来,由于巴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加之宗主国葡萄牙与英国、荷兰的特殊关系,巴西的发现和开发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殖民地巴西对旧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一《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尝欲写出萧何、韩信初见高祖时一段,邓禹初见光武时一段,武侯初见先主时一段,将这数段语及王朴《平边策》编为一卷",云云。案朱熹对弟子所说诸人的各段文字,分别指萧何、韩信在汉中时请刘邦收巴蜀、出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这段话记载着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第一件大事。但是蚩尤是何人,属何族?为什么与黄帝打起来?蚩尤战败被杀,在古代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请方家指教。
一在封建社会时期,宗族制和宗法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宗法制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内核、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自宗子之制废,以孝悌及尊祖敬宗为核心的尊卑长幼伦理体制始终在持续,它贯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前后历经十几年,在国内外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作为政治革命,它受到当时及后世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但是,它在文化上的贡献如何,说法却很不一样,总的倾向是评价不高。有的研究者认为,近代80年的文化历程,经历了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三个
所谓萍浏醴会党起义檄文,包括《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檄文》和《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两种。这两种檄文,自从被冯自由作为该次起义的文献收入其《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以后,六十年来始终是有关史家信之不疑用之不厌的材料。然而,两篇檄文中都存在着重大疑点,如果要将它们作为1906年萍
近年来,近代史学界在孙中山的研究中对孙中山早期思想和活动仍存在着很大分歧。这些分歧有些同史实的考订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歧异所致。兹不揣冒昧,就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创立兴中会及广州起义三个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正于同行师友。
在中世纪欧洲史中,8~11世纪亦称"维金时代"或"北欧海盗时代"。这个历史时期不仅饱蕴着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而且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宏大变动,映现出民族迁徙与冲突、文化碰撞与融汇所进发的绚丽光彩,而决不只是黑暗重幕下的一团疑雾。
《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了,这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和地图学界的一件大事。正如主编侯仁之教授在卷言《前言》中指出:"《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编辑工作,前后历时七年","直接参加工作的共有六个单位的二十一位同志",在编绘过程中,除了利用大量文献资料、考石资料外,还做了许多野外考察工作,"数年之间进行野外考察五十余次,行程共计约五千余公里,考察地点涉及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三十五县区。"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肇基,其子刘隐、刘岩建立的。关于南汉主刘氏的族属,旧史籍多言其为汉族。解放后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五代断代史与其它有关论著,往往沿袭这一说法。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南汉刘氏之祖先》一文中,最先怀疑刘氏不是汉族,而是来闽粤经商的大食(阿剌伯)商人后裔。这一论点已引起中国史学界的注意,且为新近出版的《五代史略》一书所采用。我认为,刘谦父子是岭南俚僚的武装酋领出身,在建立南汉政权的过程中,冒称汉族,迅速汉化。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该世纪中叶,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了深入大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连续探险,在马德拉、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建立了深入大西洋探险的前哨阵地。该世纪末,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到达了加勒比海群岛与中美洲沿岸地区(1492-1504年);与此同时,葡萄牙派出了瓦斯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