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达·纳楚克道尔基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190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0日,由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协办和胡日勒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纪念蒙古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达·纳楚克道尔诞辰100周年“经典解读达·纳楚克道尔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清泉女子大学、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大学、蒙古三宝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诸位蒙古文学和东方文学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对达·纳楚克道尔基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研讨。
其他文献
《第十四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最富特色的一部。它以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的围绕”死亡“这一中心内容的11首诗为基础,为独唱女高音、独唱男低音和小型室使各个乐章相互依存,成为一仆统一的整体;与此同时,肖斯塔科维奇运用”同构异态“R 主题发展手法,形成了戏剧性的矛盾发展冲突,使整部交响曲步步推进、层层发展,具有强烈的交响性;在此基础上,《第十四交响曲》在逼供外还整合一个综合变奏原
期刊
这里选登的是《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第十三章“古典时期”中的一节,选择这一节的原因是,作者朗本人最为拿手的专门研究则18世纪音乐、启蒙运动和莫扎特。本节可以作为一个缩影。体现了朗作为一个博学的音乐史家,在把握时代精神脉搏上的独到功力,在全方位联系各种人文、艺术、精神现象时的雄才大略,以及在表述文风上的华美修辞。
本文以勋伯格的《月迷彼埃罗》为例,对表现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环境、哲学基础以及这一音乐流派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特征作了阐述和评价。
民国年间的作家穆儒丐,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和满族文学来说都是一个不该忘却的名字。20世纪前期到中期,他在《盛京时报》上发表了诸种小说,关注贫民的生活,具有改造社会的热心。他能创作,能翻译,以白话文采写作,在东北文学领域开语体文的风气之先。他进行文艺普及努力的结果,是使东北文坛在接受了新文学追求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穆儒丐的人生轨迹,就是与堕落的旗人命运相抗争。被他的信念所支撑的,是文化方面的雄心——他。参与开辟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土壤。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的资料搜集范围:少数民族口头文学资料的蕴藏及分布状况调查,主要民间艺人录音、录像资料的搜集,手抄本,记录本的搜集,复制,资料目录编制和调查报告编纂,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资料蕴藏,分布状况调查,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学作品及手抄本的搜集和复制、近、现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及手抄本的购置或复印,用数字化手段将上述资料刻制成光盘加以保存,同时少量收藏实物。
以《突厥语大辞典》中的“他让他擗了树枝”为题旨,论及至今仍存在于维吾尔民众中的擗树枝习俗及文化现象,由此阐明《突厥语大辞典》所记的内容在民俗学上的深刻内涵,足证《突厥语大辞典》的学术价值。
由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朝克图副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蒙古语教研室陈岗龙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胡格吉夫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包达尔汗副教授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纳·格日乐图合著的蒙古文学术著作《毛依罕研究》于2006年5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448页,24万字。《毛依罕研究》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毛依罕生平及其说唱艺术的专题学术研究著作,对毛依罕的艺术生平、毛依罕演唱的英雄史诗、好来宝、乌力格尔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并对毛依罕的说唱音乐也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该书是毛依罕诞辰1
2006年7月18-19日,内蒙古大学教授马冀著作《成吉思汗评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学术研讨会在成吉思汗陵举行,来自北京、宁夏、内蒙古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成吉思汗评传》是集历史性、文学性和当代性于一体的优秀传记作品。作者的史料推理功夫和文献收集功夫非常扎实,显示了良好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学术精神。书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充满情感,展示了成吉思汗传奇的一生,具有文学的可读性。评价历史人物既理性又客观,分析成败,探究得失,具有睿智的辩证性。
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张直心教授新著《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2006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