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F-8/丙烯酸十四-十六酯共聚物和PB/丙烯酸十四-十六酯共聚物形状稳定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状稳定的相变材料(SPCMs)是绿色的可重复使用的储能材料.由于丙烯酸正烷基酯共聚物的熔融温度可通过控制侧链长度来调节,因此可以得到适宜的相变温度.用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粒子稳定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了功能MOFs/聚合物复合材料?ZIF-8/丙烯酸十四-十六酯共聚物(ZIF-8/P(TDA-co-HDA))与PB/丙烯酸十四-十六酯共聚物(PB/P(TDA-co-HDA)),通过使用此技术,可以将功能性纳米颗粒固定在聚合物表面上,ZIF-8和PB起到形状稳定的作用.ZIF-8/P(TDA-co-HDA)的吸放热温度分别为37.5℃和8.4℃,相变焓值为63 J/g,PB/P(TDA-co-HDA)在39.1℃吸热,10.1℃放热,相变焓值为68 J/g.该种材料在60℃时保持其形状没有任何泄漏,这远高于P(TDA-co-HDA)的熔融温度.在1000个热循环后,ZIF-8/P(TDA-co-HDA)和PB/P(TDA-co-HDA)仍表现出良好的结晶行为和热可靠性.制备的新型形状稳定相变材料在热能存储应用中具有潜在的用途.
其他文献
针对平面编织氧化铝基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复杂面内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拉伸、压缩及纯剪切试验,分别获得了材料的静强度指标.考虑材料拉、压性能的差异和面内拉-剪联合作用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修正的Hoffman强度理论.采用该强度理论预测得到的偏轴拉伸强度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偏差不超过10%.开展了偏轴角θ=0°、15°、30°、45°,应力比R=0.1,频率f=10 Hz的拉伸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偏轴角的增加,相同轴向拉伸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由于面内剪切应力分量的作用
以FeCl3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融盐法制得1阶FeCl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3-GIC).用原位聚合法对FeCl3-GIC进行聚吡咯(PPy)包覆改性,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FeCl3-GIC)@PPy复合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方法研究聚吡咯包覆前后FeCl3-GIC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吡咯均匀致密地包覆在十微米级的FeCl3-GIC颗粒外部,包覆层厚度为35 nm,经过聚吡咯包覆后(FeCl3-GIC)@PPy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FeCl3-GIC)@PPy粉末电阻率2.3
钢纤维掺入能提高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UHPFRC)的抗压强度,但削弱新拌浆体的流动性能,降低了对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且影响UHPFRC的工作性能.为研究这种不利影响,以钢纤维体积分数和长径比为变量,进行了A、B两组试验.A组固定水胶比为0.18,不控制流动性能,主要研究钢纤维对流动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拌UHPFRC流动性能随钢纤维的体积分数、长径比增加而下降;当钢纤维体积率超过一定值(2
对二维Ti3C2Tx材料进行了磺酸基团接枝改性(Ti3C2Tx?SO3H),表征了改性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对重金属Pb2+的吸附行为与机制.XRD、FTIR及EDS表明磺酸基团在Ti3C2Tx表面成功接枝,而SEM则发现Ti3C2Tx?SO3H呈现较Ti3C2Tx更轻薄的层状结构.改性后,Ti3C2Tx?SO3H对重金属Pb2+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达到733.6 mg·g?1,较Ti3C2Tx吸附量提升了23%,且吸附量随着pH(2~6)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Mg2+、Ca2+、Co
基于g-C3N4构建的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方面体现出优良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碳纳米球(Carbon nanospheres,CS)添加量的x-CS/g-C3N4(x=4wt%、5wt%和7wt%)复合光催化剂,以氙灯光源模拟可见光,探究了x-CS/g-C3N4对酸性橙Ⅱ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5wt%CS/g-C3N4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反应150 min,酸性橙Ⅱ的降解率达到95%.表征结果表明,g-C3N4与CS具有类似的π-π共轭结构,易发生π-π堆积相互
考虑混凝土强度、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强度和横向高强钢绞线配筋率等因素,研究新型复合材料“高强钢绞线网/ECC约束素混凝土”(以下简称HSE约束素混凝土)的受压性能.HSE约束素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显示,达到最大荷载的30%左右时,约束层ECC出现约为0.01 mm的竖向裂缝;约为最大荷载的85%时,表面最大裂缝宽度约为0.07 mm;达到最大荷载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20 mm;说明该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裂缝分散和控制能力.之后荷载缓慢下降至最大荷载75%左右,第一根横向钢绞线断裂;达到破坏时裂
研究聚酯纤维长径比、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断裂韧性及冲击荷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复合材料理论和纤维间距理论对聚酯纤维/混凝土增韧阻裂机制进行研究,结合SEM观察微观形貌分析纤维长径比与掺量对增韧阻裂机制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冲击高度、试件厚度、长径比及掺量对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径比为300与600的聚酯纤维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低掺量长径比为150的聚酯纤维通过提高混凝土致密程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提升;在抗拉强度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开发满足无人机用的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Low Temperature-PEMFC)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人机所采用的PEMFC操作条件比较特殊,作为原料的H2、空气均为无加湿的干气.针对这一特殊操作条件,需开发相应的具有保水能力的质子交换膜.为此,首先合成了一种具有高保水性的高分子树脂(PAAAM),将其加入Nafion溶液中混合均匀,利用溶液浇铸法制膜,探索并优化了PAAAM的加入量;随后,对保水复合膜进行了FTIR、SEM、质子传导率、保水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为了研究钢筋/UHPC的搭接黏结性能,进行了21组考虑搭接长度、纤维掺量和配箍率影响的钢筋搭接对拉拔出试验,3组考虑锚固长度影响的钢筋直接拔出锚固试验;试验出现了劈裂拔出破坏和钢筋拉断破坏2种破坏模式;钢筋/UHPC平均黏结强度随钢筋埋置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配箍率的增大而增大;钢纤维掺量的增大,有利于增大对UHPC的约束作用,增加配箍率和适当增大纤维掺量均能减小钢筋/UHPC的临界搭接长度;结合前人的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平均锚固和搭接
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通过75个再生混凝土(RAC)试件的直剪、抗压与劈裂抗拉试验,揭示了RAC的直剪破坏机制及不同强度指标之间的换算规律.结果表明:RAC在直剪作用下为明显的脆性破坏,粗骨料和水泥基体均被剪断;随着取代率的增加,RAC直剪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变化不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但50%取代率(按质量)时直剪强度有所增大;峰值剪切变形随取代率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提高了18.85%;初始剪切变形模量随取代率的增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平均降低了8.97%;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RAC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