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晶石——读谢老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杂文《一得书》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得书》是谢觉哉同志为延安解放日报所写的杂文,笔名焕南,时间是从一九四二年四月到同年十一月,共七十一篇,先后发表在第二版上。在第一篇前面作者这样说:“大文章不易写,只好写点小文章。整个意见不易提出,零星意见却是有的。《一得书》是取‘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意。但有时并没有一定千虑,就把它写出,所以也不一定是‘得’。就这样写下去吧!如果有材料而不害病的话。”当时谢老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患高血压,心脏病,开头他一直坚持着隔一天发表一篇,后来有时隔三、五天写一篇。毛主席对谢老的身体十分关怀,九月,给谢老的信里提出:“死者已矣,生者务宜注意。关于你及林老的工作
其他文献
《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是敖其教授在多年的学术实践、调研实践与生活积累中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成果的集结,大力推进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研究。物质文化研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尤其以传统文化视域开展物质文化研究逐渐成为研究强宗。敖其教授以"物质文化研究"为主题开展论述,提出"正确认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传统文化视域出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梳理了蒙古族基本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发展轨迹,并提出以"整体性""本真性"对蒙古族传统物质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发展。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填补
期刊
很高兴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国民族学会、西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邀请,借此机会向郝苏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一个是回顾民族学70年的学科建设,再一个就是关于学术刊物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地方多元精英参与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与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观点并不相同,呈现为四种参与类型,且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协商关系和分歧关系。选取的三个典型案例表明,政府主导型合作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协商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分歧性事务参与是当地多元精英参与民族事务治理的三种实践形态。这一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发展走向。
《西北民族研究》学刊学术顾问、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名誉主编杨怀中先生因病于2019年8月29日逝世。杨先生生前对本刊给予许多支持,谨表深切的悼念。
中国的婚书制度在礼仪婚书的基础上,逐渐向契约婚书过渡,这一过渡可通过丝绸之路沿线的黑水城所出元代婚契牖中窥日。通过对史籍及出土实物文献的对照考察可知,至迟在元代,已有大量的婚契在民间基层订立并流行开来。从官府明确规定民间婚姻必须订立合同婚书看,元代是礼仪婚书向契约婚书演化的始发期。这种契约式的婚书在元朝的大量出现,直接缘于朝廷的规定,也有民间生活的现实需要,二者是双向互动的。从源流上看,它也是将唐代特殊情况下的婚契形态加以继承和普及化的结果。元代朝廷对婚书内容的变革,其重心已不在继嗣传宗的宗法礼制上了,而
原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振贵先生因病于2019年8月18日逝世。余先生生前对本刊给予许多支持,谨表深切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