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anhua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性阅读,即在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读中体验作品语言表达的智慧,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体验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总结了以下操作策略。
  一、静心品读。还原文本画面——真切体验
  入选苏教版教材的文章,大多文字隽永,内涵丰富。有的描绘了各地的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如《埃及的金字塔》《烟台的海》《秦兵马俑》等,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字,孩子们的心田被人类文化的神韵滋润着,他们登堂入室,领略着大自然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无穷乐趣;有的表现了人间挚爱与真情,如《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第一次抱母亲》等,孩子们读着这些文字,学习着语文,生命在成长的同时,心灵也在成熟……打开文本,无疑是打开了知识的宝库,静心品读,真切体验,是挖掘其中宝藏的最直接的法宝。针对文本特点,或放声朗读,或轻声吟诵,或无声默读……许多情感,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步入文本中间,行走在字里行间,沉潜到情感世界里,触摸文字,在“读”中释放心灵,体悟情感,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二、精心设疑,激活阅读思维——深入体验
  虽是同一个文本,但不同的学生对其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生发出迥异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随时产生或解决许多不同的疑问,这样精心设疑,激活阅读思维,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学生才会深入体验,真正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真正尝到读的甜头。
  曾听过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槐乡的孩子》一文,学生读完课文后问“月落柳梢”是什么意思?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设疑激思的绝佳契机,于是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课文,理解月落柳梢是指晚上,然后请学生找出文中这类表示时间的其他词句,如“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要求学生仔细读读课文中这些表示时间的语句,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学生细细品读文字,慢慢体验画面后,答道:作者用图画式的语言写出了乡村的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这种诗意与孩子们以苦为乐的劳动互为衬托,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遐想。此处,教者适当设疑、启思,引领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这些韵味无穷的句子进行了到位的品读、思考。这样的深入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咬文嚼字、思考辨析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既习得了语文本领,又锤炼了思维品质,使教学达到了“文意兼得”的效果。
  三、用心搭台,创设交流机会——分享体验
  阅读过程中,随着体验的深入,孩子会产生向他人倾诉、与他人交流分享的需要。这时,教者应适时地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充满自信地自由表达,自我表现。可是如果只是大范围地全班分享,也许有些孩子永远也不会走进你的视野,永远也不可能走上讲台,课堂上的展示机会可能每次都会被那些聪明的、勇敢的孩子抢走了。如何给需要交流分享而又缺乏机会与勇气的孩子一个机会,就要靠教师创设一个自由表达、互相分享的平台。课堂上同桌讨论就是教师为孩子搭建的一种非常不错的平台。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堪称经典课例。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模仿孙老师教学,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进行了分享体验。教者说:“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能从课文哪些句子当中找出这些理由?同座之间先讨论讨论。别急,还有一个要求,待会我让你起来讲的时候,不仅要讲出你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林冲,还要讲出你的同桌——他认为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就是要把同桌的话、同桌的语言原原本本说给大家听,就是要学会倾听同桌的发言……”如此的教学,教者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小范围分享读书后的感受,接着在全班交流,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引导学生细心地倾听同学的观点,并要把自己的观点与同学的观点一起表达出来。这样的讨论和发言,不仅给每个同学搭建了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提供了表达与展示的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以及悦纳他人的好习惯,这是一种体验性阅读的有效策略。
  四、潜心会文,写出真实情感——升华体验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有感而发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内心情感和文本和谐地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恰当的练笔,几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三言两语,一个片段均可。除了课堂小练笔,有时还要求孩子们在书上动笔写一写阅读之后的感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有时候,甚至是把同学的精彩发言记录下来。多动笔,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通过这种体验性练笔,让学生学会用“写”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教版第12册《理想的风筝》一文,通过腿有残疾的刘老师放风筝的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的精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漾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先引领学生抓住前文刘老师故意撒脱手放飞风筝的情景,想象刘老师一蹦一跳追风筝的样子,体会他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然后,抓住文本内涵,出示了一个写话练习:“刘老师仰望蓝天白云,他在想:____。”引导孩子们体验、揣摩刘老师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刘老师热爱生活、敢于追求、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从孩子们后来交流的虽然幼稚但流露真情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刘老师这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正逐渐在学生心里丰满起来。这样的体验性练笔正是我们语文课所需要的,它带给学生的丰富体验将伴随其成长并在每个孩子生命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营造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综上,在小学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以及教材特征,精心设疑、用心搭台,引导学生静心品读,潜心会文,激活阅读课堂,引导学生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那么,语文教学园地将呈现出一派烂漫春光!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一种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认识语言,而是运用语言;不是培养高谈阔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运用语言的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时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
老师们都知道,不同于高一高二的注重课本知识,高三的语文复习大多是分类训练,各个击破。而其中的阅读理解尤为重要,分值较高,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2010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
广东地区13个剧种之一的乐昌花鼓戏源自粤北乐昌县,有史可考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乐昌县志.风俗》记载:“立春先一日,坊民扮戏剧”。最初是以圈地作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仅仅靠每天一节语文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低年级老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为学生开创学好语文的各类频道,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语文。  一、开通“焦老师直播台”,引领示范  对于低年级的一些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美读。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
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与检验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照新课标对小学生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