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由和《革命逸史》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笔下,1789—1848年是世界史上“革命的年代”。但对中国而言,这个年代却要向后推半个多世纪。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首先发难,终于一役功成,建立了中华民国。从兴中会到同盟会,无数先驱者为着同一个共和的理想而毁家纾难、奋不顾身,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革命逸史》,算是名副其实的“民国史第一书”。就内容而言,它记述了从兴中会成立到民国肇建期间诸多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还记录了参与这些历史事件的众多革命党人的传略事迹。我们今天读到的,是新星出版社2009年重印的三卷本新版。
  冯自由,广东南海人,生于1882年,14岁即随父亲冯镜如加入兴中会,成为年龄最小的会员,被称为“革命童子”。他曾经与党人合办过《开智录》、《国民报》,担任过香港《中国日报》记者,又曾任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革命党人的几次两广起事,冯自由都曾策划参与。辛亥革命后冯任孙中山的机要秘书,袁世凯政府成立后又任稽勋局局长,专门负责搜罗征集辛亥同志史迹。早年得天独厚的经历,使他对革命党人的行迹有着非常深的了解,为后来《革命逸史》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逸史》,功在辑佚钩沉。其中所记,除了妇孺皆知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的掌故逸事之外,更多的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无名英雄。其实他们也并非“无名”,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他们也都曾是满怀壮志的革命翘楚,为共和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只因早亡或目睹革命中的种种不如意而愤然退隐,以致在后来的史籍中湮没不彰。比如曾在香港创办辅仁文社,担任兴中会首任会长,后被清政府处斩的杨衢云,就是一个比孙中山先生资格更老的革命者。还有在东京创办军国民教育会的秦毓鎏,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革命党人,只因属于黄兴和华兴会体系而后来未得重用。还有当时和中山先生并称为“四大寇”的尤列、陈少白等人,都有一段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轶事。冯自由认为,民国成立后,这些辛亥先驱,并未受到应有的稽勋和表彰,所以他重新发掘并记述他们的历史,给予他们公允的评价。
  冯自由最初提笔写《革命逸史》的时候,尽管和辛亥革命才相隔20余年,时人对那些开国英雄已颇多遗忘。历经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统治,辛亥旧人的轶事更是湮没不彰,甚至被认为是时代的失败者而多加诽谤。冯自由写《革命逸史》以及更早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既是对自身遭遇的感同身受,也是出于一腔的愤愤不平之意。不过冯自由并未受自己不得重用的情绪影响,而是以一个史学家的严肃立场,广泛搜求辛亥史料,写史时抛弃党派偏见,慎之又慎,力求准确。他形容《革命逸史》时说,“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一切记载皆有来源可寻”。章太炎先生也曾高度评价冯自由治史“阿私之见少矣”。
  那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那样的时代既铸就伟人,也制造炮灰。
  历史容易被欺世盗名者利用,太多的人沐猴而冠,在那些御用史学家的包装下摇身一变,成为盖世的圣人和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往往湮没无闻,在层累铸成古史的过程中愈埋愈深,为历史所遗忘。幸而有冯自由和《革命逸史》的“辛亥考古”,让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又重新为我们知晓。
  《革命逸史》(上中下三册),冯自由著,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
  
  《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大英帝国的崛起》
  作者:(美)苏珊•罗纳德
  译者:张万伟、张文亭
  出版社:中信 2009-06
  这是一段关于贪婪、权力和阴谋的历史,在内忧外患,残酷的宗教冲突、国库亏空、国防松弛、战争一触即发的形势下,她渴望安全,深谙金钱就是权力的信条。她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以超凡的勇气和魄力,解决财政危机的天资和聪明才智,取得忠贞可靠的枢密院大臣的坚决支持,机智地利用她的那些才艺超群的海上探险家们、勇敢无畏的商人们拓展财源,伊丽莎白一世的权力欲和贪欲缔造了被后人津津乐遂的伊丽莎白时代,开启了大英帝国非同寻常的崛起之路。
  
  《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
  作者:(美)迈克尔•怀特
  译者:卢欣渝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9-06
  汽车如何从马拉的战车演进而来?是什么促使人类开发了语言和书写方法,以及加密解密技术?古代的烽火台怎样发展到互联网?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出海远航,铺设了跨洲的铁轨?战场上的经验教训如何使巫术转化成了21世纪的尖端医学?……本书通过历史上真实的战争故事,向读者展现了充满技术的当今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由于贪婪和攻击的本性,人类无可避免总会发动战争。然而,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浴火重生。对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仿佛因为战争而变得美好了。
  
  《国运——古今中外的开国六十年》
  作者:席宏斌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09-06
  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呈一种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波浪式走势,但统一的趋势始终占据着主流。宋以后的七百多年历史中,中国几乎完全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格局。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曾涌现过数十个王朝,它们有的长寿达 400多年,有的短命仅仅数年。当我们在分析历史上那些短命的王朝为何短命之前,不防先把注视的目光投向那些长寿的王朝,看看它们在走过自己的开国六十年时曾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岁月。
  
  《帝国的警钟——美国共和制的衰亡》
  作者:(美)查默斯•约翰逊
  译者:周洁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9-06
  查默斯•约翰逊以《帝国的警钟》提出忠告,帝国的过度扩张正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蚕食美国的共和制度。《帝国的警钟》将视角投向新的领域:从外太空的军事化,到国内总统的违宪、国会的懦弱无能和惊天腐败。作者以此提醒我们:美国领导人异想天开的梦想已将国家带入无底深渊;美国经济依赖于长期战争,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作者通过回顾其他没落帝国的历史将帝国化的恶果鲜明地展示出来——国家的核心情报机构变成总统的私家军队,国家领导人野心勃勃的计划令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入不敷出,沦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超级负翁”,这样的演变耐人寻味。
  
  《1947年春——延安》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出版社:广西师大2009-05
  1947年春,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专门安排了一次中外记者的采访活动。此前,吴印成等红色摄影家拍摄的延安照片,多为领袖行踪与政治性集会,延安街衢景物和民众日常生活的照片极少见到。本书所收录的出自中外记者之手的一百多幅照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尘封了六十多年后首度面世,在中国影像史上自有其特殊意义。
  
  
  《北洋海军舰船志》
  作者:陈悦
  出版社:山东画报2009-06
  《北洋海军舰船志》主要是以军舰的级别进行分篇,逐一介绍各主要军舰。创作的重点在于结合中外资料,将北洋海军舰船的设计、建造放到整个19世纪世界海军技术的大环境下加以考量、评价,尽可能地解释清楚每型军舰的技术情况,以及那个时代这一类军舰的共同特征,希望读者在掌握这些讯息后,重新回看北洋海军的历史时,会产生全新的感受。
  
  《古罗马帝王之死》
  作者:(荷)菲克•梅杰译者:张朝霞
  出版社:广西师大2009-06
  从尤利乌斯•恺撒被刺到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废黜,著名荷兰历史学家菲克•梅杰在本书中探秘索隐,记录了五百余年间的诸位罗马帝王,带我们去细致体察他们的死因,体察他们将死时刻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与日常生活图景。我们可以从本书中获知,在西方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危机四伏、潮落潮涌,但争名夺利,尤其追逐至高无上的王权,却是怎样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明清社会文化生态》
  作者:王尔敏
  出版社:广西师大2009-06
  本书援引民间日用类书资料以讨论平民的生活情节、记诵之学、文字游戏等,为我们描述了明清之际庶民阶层社会的文化生态,史料丰富,研究透辟。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增订版)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舒昌善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9-06
  本书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增订版,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最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底本,在对国内两个版本(三联版及广西师大版)修订的基础上,补译了作者的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和失败》。
  
  《不堪回首——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作者:洪君彦
  出版社:河南文艺2009-06
  本书记录“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章含之讳莫如深的第一段婚姻,毛泽东亲自过问的一桩离婚案,章含之、洪君彦、洪晃,中国最著名家庭的悲欢离合,这场婚姻超出了私人话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巨大投影、社会的人情世态。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作者:张鸣
  出版社:山西人民2009-07
  这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读者读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的是现在。他的随笔集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然而尖锐,看着是在讲历史上的那点破事,读者脑子里反应出来的却是熟悉的当下,说古是为了讲今,历史只是材料,当下才是真正的落脚点。在这本新书中,“说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当下。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
  作者:(美)卡尔•罗利森、莉萨•帕多克
  译者:姚君伟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桑塔格就一直是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在文学、文化、摄影、电影、政论等诸多领域呼吸和思考、开拓和挖掘,所生产的批评都是第一流的,散发着偶像般的光芒长达四十年;以至于人们只能概括地说:她是一位深入诸多领域的独创性的思想家。本书是桑塔格的首部传记,再现了一个知识界偶像的辉煌历程,并试图还原偶像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流亡的巴黎——二战时栖居纽约的法国知识分子》
  作者:(法)艾曼纽•卢瓦耶
  译者:张文敬
  在1940年至1944年之间,一大批法国作家和艺术家离开沦陷的法国,前往自由世界的文化之都——纽约避难。安德烈、布勒东、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鲍里斯•苏瓦林、雅克•马利丹、儒勒•罗曼、圣埃克絮佩里、圣琼•佩斯……这些名字,都出现在长长的流亡名单中。这些知识分子是通过怎样的援救机制被送往美国的?他们是如何通过写作、通过创办学校和出版社来参与抵抗运动的?美国政府又是如何利用他们为军事情报部门服务的?
  
  《暗战千年——间谍改变历史》
  作者:龚琛
  出版社:陕西人民2009-04
  很早之前,间谍就作为一门职业而存在。这是第一本全景式写间谍改变历史进程的书,讲述古今中外诸多间谍演变史和谍战故事。尽管大规模战争时代已过去,无尽的未来向我们迎面而来,而情报战将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精)
  作者:茅海建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9-05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日本,于1899年初写下了个人回忆录《我史》。对于《我史》,学术界已发现多处疑点,以为不甚可靠。本书作者对康有为《我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进行注解。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对康有为的说法进行厘汀,鉴别真伪,重建史实。
其他文献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上对可导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介绍如下:设y=f(x)是定义在[a,b]上的函数,y=f(x)在(a,b)内有导数,那么,求y=f(x)在[a,b]上的最大、最小值的步骤是:(1)求y=f(x)在(a,
编者按: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之际,叶剑英的侄子叶选基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读于光远著《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有感》一文,作为亲近历史的一代,从另一侧面追忆了他所亲近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和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下经历的历史片段。标题由编者所加。    三中全会  中央工作会议成果最突出    给“天安门事件”平反,在党内已是不争之议,不必等邓回来了,因
1926年8月6日,《向导周报》发表署名“白天”的文章,记载1926年——(一)桥口英国香烟厂女工的罢工此次罢工,起于5月16日,止于6月3日,动因为反对添设装烟机器,以裁除工人,经过
陈屯村地处盘锦市区近郊油田中心,属城乡结合部,隶属于兴隆台区兴海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540亩,8个村民级,总户数2800户。几年来,陈屯村在农村
近代中国乱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同时,无法保持政治稳定性。陈志让所剖析的就是这一时代政权的性质和表现。他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长达15
2013年1月15日,武汉南瑞自主研制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杆塔在辽宁丹东长凤220kV输电线路中实现带电运行。武汉南瑞为该线路提供了单杆组合、单杆全复合和门型组合这3种结构形式的
移动电源品牌混乱  走进中关村鼎好地下一层,除了琳琅满目的手机之外,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移动电源了。记者在卖场走了一圈,粗略数了一下各种品牌的移动电源种类不下百种,有正规品牌,也有很多连标签都没有的不知名品牌。  如今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移动电源成为智能机用户的必备配件。然而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移动电源,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成为让人头疼的一件事。移动电源质量不好会对用户造成哪些影响?究竟如何判断一款移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民主建国会与中国民主同盟两个民主党派的创建者,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国家重生、民族振兴的使命中。  1937年12月28日,黄炎培在长沙会见了徐特立1938年5月19日,他于汉口会见周恩来,从此开始了与共产党的交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周恩来:董必武等代表共产党加入国民参政会,黄炎培等作为社会贤达也被聘
在战火、天灾和疾病的侵扰下,红十字表现出的是对人类自身的爱和悲悯。中国红十字会,在曲折坎坷中走过了106年的漫长路途。这支来自西方、在战争的血海中成长起来的奇葩,在东
Two neuropeptides were isolated from synganglia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the hard tick, Ixodes sinensis. Their primary sequences were established as Leu-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