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resh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
  第一句:“我找你有点事。”
  去年暑假,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出游,一路上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学校的情况。其中有一次交谈,令我终身难忘。那次,这个六年级孩子跟我谈了很多。当我们谈到是否经常受批评时,孩子的脸涨得通红,显得很激动。他向我讲述当初挨批的事,说到最后,孩子生气地说:“阿姨,听着同学们的哄笑声,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宁愿老师把我拽到没人的地方揍两下,也不愿当众挨批。”孩子的话让我感到很惭愧,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曾经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过多少学生啊!肯定也伤害了不知多少个孩子的自尊,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伤痕。这件事以后我改变许多,无论哪个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和蔼地说:“我找你有点事。”以此为借口把他叫出来单独谈。尽最大的可能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做很繁琐,无法收到批一儆百的显著效果,但是它却能很好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在集体中原有的形象,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对于处在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来说,这种平和的单独交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批评,改正错误。近两学期以来,这句话已经成为我的一句口头禅。
  第二句:“请你坐下说。”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有一篇文章《老师,用我的笔吧》,读后使我深受感动。李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所写的事情,我们每位老师可能都经历过。当我们在教室里想要借支红笔用的时候,只要一说出口,马上就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以快得不能再快的速度翻书包,翻文具盒,拿出红笔,胳膊伸得不能再伸,有的甚至跑下位子,窜到老师跟前,把红笔竖到你面前。当你接了红笔,他就像得了奖似的喜滋滋的,而其他同学却满脸遗憾。我们向学生借东西,学生那么热情,为什么呀?就因为我们是老师吗?再看看我们老师的办公室里,常常上演这样的镜头:面对犯错的学生,老师或慷慨激昂地批评,或苦口婆心的劝导,有的老师说到激动处,作业本摔得啪啪响。学生们大多低垂着头,一脸惊恐,有的下意识地抬起胳膊,欲挡住头,生怕老师的作业本不是拍在桌子上,而是拍在他们的头上。两相比较有天壤之别,我们倡导师生平等,提倡和谐的师生关系,究竟怎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应从尊重学生入手,于是“请你坐下说”又成了我的第二句口头禅。有时需要请个别学生到办公室进行较长时间的交流。当学生站到办公桌前的时候,我会对他们说:“拉把椅子,咱们坐着谈。”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不太习惯,特别是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知道老师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不敢坐,直到他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叫他们坐的,才敢坐下。请学生坐下来谈,老师首先放下架子,从形式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容易进行。其次请学生坐下谈,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气氛,减少学生进办公室的心理压力,使交流能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进行,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收到较好的交流效果。
  第三句:“孩子,你能行!”
  “孩子,你能行!”这是我的第三句口头禅。有人说想毁掉一个人,就先毁掉他的自信。可见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多重要。作为一群孩子的头,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完善自我呢?我做了一点小尝试,那就是分层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根据班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一人一个标准去衡量。告诉每一个孩子:“你能行!”通过赏识鼓励引领孩子增强自信,逐渐帮助孩子树立起“我能行”的意识。主要做法是:
  1.在日常的交流中把“你能行”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就拿我们班的李思达来说吧,进班时语数成绩加起来不足100分,课堂上爱讲话,做个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就这样一个孩子,我跟他交流时告诉他:(1)你待人做事诚实,每次作业做不完,都能诚实地告诉老师,从来不会找借口。(2)虽然有很多字不会写,但是读书的声音很响亮。听了这些话孩子很高兴,上课举手读书的次数更多了。虽然他成绩最差,但他总是快乐地参加班级的许多活动。善于抓住“差异”,因人而教,每个孩子都会有不俗的表现,都能得到褒奖,在褒奖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
  2.借助家长把“孩子能行”的信息带到家庭中。在班级管理中经常要与家长联系,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共同讨论如何引导帮助孩子。其二请家长用自家的尺子衡量自家的孩子,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并具体指出哪些方面好,现在还不是很优秀,可能是由于习惯、方法等方面出了问题,只要努力调整是完全可以赶上去的,让家长带着希望回去。这样家长就会对孩子充满希望,在家庭生活中会对孩子多一些肯定的评价,自信的种子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3.在作业、考试和班级活动中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我能行”。翻开我们班的习字册,字迹娟秀的得个优秀,页面干净结构匀称的得优秀,页面干净字迹基本工整的也能得个优秀。因为这是三个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字。在我们班习作讲评课上每次都要赏析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考试成绩也是一样,有的孩子考90分算优秀,有的人考80甚至75也非常不错,只要尽力就行。通过这样的分层评价,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努力点,在一次次成功中提高自信心。
其他文献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计算课教学比较难上,上得好不容易。确实,计算题基本上是由简单、枯燥无味的数字和计算符号组成,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活泼,教师要下较大的功夫,新课程的计算课,如何更新理念,尝试新教法,笔者从如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从单调的课前复习向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    “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传统的计算课,新课之前总是先复习旧知识或新课铺垫,就像刚出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但是由于其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搞好概念教学,值得我们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本文总结其几个途径。以期抛砖引玉。    一、提供范例,尝试归纳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应,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小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尽其美,各臻其盛。在岁月的车轮碾过千年后的今天,在历史的长河荡涤过数百年的现在,它们之所以仍能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因为它们的脉络里流淌着的是华夏文化的璀璨。我们应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与诗词的作者共同轻吟浅唱,去触摸文字的温度,感知背后的情感,体味那悠远绵长的意境。    一、紧扣一个字眼    诗词与阅读教学一样,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诗词的切入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的饮食生活,从学生饮食现状人手,引起学生对合理营养的关注,在搜集、整理、研究、评价、设计等活动中,学习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方法,合理饮食,知道不挑食、不偏食,要持之以恒地关心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食物金字塔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设计出一份科学合理的食谱。  2 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  3 乐于用科学搭配食物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饮食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我教育。”于是笔者决定一改往日“学课文、讲道理”的教学模式,把漫画引入《望天》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看漫画——编故事——图文对照——演一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看图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对比理解分析能力、表演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和训练。  在课前,我详细研读了课文,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六幅漫画,组成一个漫画小故事。  漫画一: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
案例片断实录:  师:刚才我们从用字母表示数的角度研究了年龄和年龄关系,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多媒体出示:生活数学算一算下周一,郑老师要去杭州出差3天,请你帮老师算一算,须花费哪些钱,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与大家交流?  生1:3x(师板书:3x)  师:请解释一下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针对数学教育教学严重脱离实际而提出的,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收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素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几年来,我通过教学,对数学教学生活化有了点滴体会。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扬。”欣赏、赞扬和鼓励更是帮助孩子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性格内向、孤僻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是渴望得到赏识。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将会使人感到自信,体验到自
新形势下,为解决广大聋生面临的严峻社会生存和就业问题,注重职业化教学的总体趋向已得到特殊教育学界的普遍认同。针对聋生普遍具有思维专注认真、动手能力往往强于正常学生的生理特点,美工教学成为聋校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在聋校高年段如何实践美工教学职业化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    一、要以适应就业为目的,针对性设计以职业需求为主的美工教学内容    目前,要想针对
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金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中顿时明朗……教师在教学中,就是为学生打开溢满玫瑰之窗的智人。    一、开启情感智力之窗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