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开发绿色承包商三级综合评价体系

来源 :天然气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公司”模式下,页岩气开发企业需要选择众多的承包商提供服务以实现自己的开发建设目标,要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的非系统性风险,就需要加强对承包商的事前选择,提升其绿色施工能力.为了提升页岩气开发承包商的绿色水平,从源头上把控承包商质量,基于绿色承包商的概念,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量化打分等方法,构建了页岩气开发绿色承包商三级(1-7-20)综合评价体系;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提出关键影响指标;最后以某页岩气开发项目为案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验证了该综合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承包商概念是绿色页岩气开发落地的关键,三级综合评价体系涵盖的各项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绿色承包商事前管理的要求;②绿色施工技术与设备水平、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成熟度、技术能力成长计划及投入,是选择绿色承包商的关键指标.结论认为,页岩气开发绿色承包商三级综合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满足承包商现场评价前瞻性、科学性和简便性的要求,能够为企业绿色承包商事前阶段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考虑到现有高铁实训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与现场环境脱节、实训手段单一、数据不能共享、调度与车务人员实训与演练割裂、考评标准不统一等,设计一套调度、车务一体化仿真实训平台.该平台采用分层设计的思路,分为表示层、数据支撑层、基础设备层、业务应用层.重点阐述业务应用层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得一体化仿真实训平台支撑调度、车务单独或联合演练的各种场景,贴合现场实际,真正达到以实物式、实景式、实作式的考核目的.
为弥补铁路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防护方面的薄弱环节,分析铁路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现状,研究了数据安全防护平台的架构、特点及功能,提出了动态数据安全防护思路,运用轻量级数据加密算法与安全传输协议集成技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安全防护.平台具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流动过程事前感知、事中响应、事后溯源的能力.对铁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防护具有参考价值.
针对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问题,文章将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在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的应用情况和所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较好地为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管理提供支撑,保障其安全运营.
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受古隆起、古裂陷、古侵蚀面与现今构造的共同控制,恢复震旦纪至二叠纪原型盆地原貌并寻找有利于成储成藏古地质单元是该盆地深层与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利用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及其周缘地区最新地震、钻井等资料,在区域地震引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恢复川西地区二叠系沉积前的古地貌(古坳陷),从地层充填序列、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等方面剖析了该古坳陷的形成与消亡过程,进而分析了该古坳陷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地区二叠纪前在德阳—绵阳地区存在大型古坳陷,可以将
近期,LX1井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钻遇滩相优质孔隙型储层,且油气显示良好,与前期“吴家坪组只发育裂缝型储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小”的认识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吴家坪组天然气勘探潜力,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新领域,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井—地震标定,落实了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沉积相展布,利用岩石薄片、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吴家坪组的储层特征,并结合勘探、研究新进展指出了该层系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吴家坪期发育大型台缘带,面积为3 600 km2,台
目前对于深层高压页岩气藏储层真实吸附气含量的研究不深入、计算欠准确、报道较罕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广泛使用的微孔充填Dubinin-Astakhov模型,结合不同温度下的超临界甲烷高压吸附实验数据,研究了高压下甲烷在页岩中的超临界吸附特征,探讨了常用吸附相密度计算方法在高压下页岩气过剩吸附量校正中的适用性,结合Gibbs公式和Dubinin-Astakhov模型开展了过剩吸附量校正研究,基于循环迭代和最优化思路提出了结合吸附特征曲线优化Dubinin-Astakhov模型参数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
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研究是超压成因判别、地层压力预测、剥蚀厚度恢复及油气运聚研究的基础.强挤压型盆地后期经历的强挤压和强剥蚀强烈地改造了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对于认识和预测超压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揭示最大埋深期泥岩的压实规律,以典型强挤压型盆地——库车前陆盆地为例,根据库车前陆盆地内克拉苏冲断带和南部斜坡带新近系物源相同、泥岩类型相似以及构造变形强弱不同的典型地质特征,重建强挤压型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模型,恢复强挤压区克拉苏冲断带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过程,并探讨泥岩压实重建
由于深部地层温度高、井下环境十分恶劣,高温地热井钻井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三牙轮钻头普遍存在着掉齿的现象,给钻头的寿命和单趟进尺都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而亟待开展适应高温地热井钻井的钻头固齿力学和钻头延寿方面的研究.为了解决高温地热井钻井过程中的三牙轮钻头掉齿问题,基于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开展了三牙轮钻头固齿强度研究,研制了个性化的三牙轮钻头新产品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同等齿型直径及固齿过盈量参数条件下,180℃高温环境下固齿强度下降幅度介于14.7%~83.3%;②切削齿直径和镶齿过盈量对于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且揭示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周缘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砾屑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等.②共识别出6种风暴沉积序列,其中序列Ⅰ主要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处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Ⅱ主要由粒序段(B)
高含硫气藏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是世界性难题.2008年2月,成立川东北高含硫对外合作项目(CDB项目),是中国石油陆上首个高含硫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目前已累产天然气超130×108 m3,实现了安全清洁高效开发,其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为了充分总结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高效开发的经验,为国内高含硫气田开发生产提供借鉴,以川东北天然气国际合作项目为例,全面分析了高含硫气田在设计、建设、运行、应急响应的先进做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设计阶段,充分运用LPM、HAZOP-LOPA、冗余容错、QRA等风险识别和分析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