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泽的“坦诚”与“绝望主妇”的革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墨尔本,走在街上耳边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表述,无疑就是“how are you(你好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互道“how are you”。我也一次次地对不同的人——熟识的、完全陌生的——送上“how are you”,一次次地越来越熟练而自然。
  一直到一周前的那个晚上,我受邀参加在本校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晚宴上,我不经意目睹了这样一幕:当一位教授对一位新加盟的女教员道上“how are you”时,还没等那位女教员说完“good!yourself?”(不错!您呢?),他却早已从她身边走过,满面春风地跟其它人握手说起话来。
  我不由得自问:在一次次逢人送上的“how are you”之下,我是否真的去关心过对方好么?倘若我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对方,这难道不是一个“空白的符号性姿态”?就像廉价的香水,表面四溢的香气与温情下面,所遮盖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无动于衷的身体。
  在十分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弗莱泽》中,甚至有这样一个段子,“赤裸裸”地标示出了“how are you”这一问候的伪善:
  弗莱泽走进办公室对他的工作伙伴洛丝说道,“Hi,洛丝,how are you?”洛丝的回答是,“你是真的想知道我好么。还是你仅仅是没话找话?如果你是真的想知道我好么,那么我告诉你……”弗莱泽立即打断洛丝——“哦,我只是没话找话。”
  这一段子的笑料正在于,弗莱泽“坦诚地”、毫不迟疑地表达了——他实则根本不在乎洛丝好不好。而在日常生活中,恰恰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弗莱泽式的坦诚”。我们还可以举《弗莱泽》中的另一个经典笑料:当指责这芬妮利用性来达到她的目的时,达芬妮反问弗莱泽,“好像你们男人从来不用性来达到你们的目的!”弗莱泽回答道:“我们怎么可能利用性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性就是我们的目的!”弗莱泽的“坦诚”之所以反而能激发笑声,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坦诚”恰恰是被无形“禁止”的。
  我们国人今天对于西方社会的想象性印象,实际上多半来自于一个关键词的误译:作为启蒙理念之一的“tolerance”,不应被翻译为“宽容”;它的实际意思乃是——“忍”。我们都知道,“忍”,总是内在地、结构性地包含着一个“界限”;而“宽容”则无此层意思。今日,美国社会中文化保守主义潮流大兴,实质上便正是因为“9·11”之后,许多美国人以“受害者”自居,认为他们已经“忍”够了,是时候拉下温情脉脉、尊重宽容的这一套,而应该“强硬”起来,应该强调自己文化的核心。这个“tolerance”,并非内心真诚的“宽容”,而本就是一个有条件的“忍”:其它文化族群是可以多元存在,只要他们并不大范围地侵入到我的生活区域之内;邻居与同事之间温情脉脉的“how are you”气氛是可以继续,只要对方别太真正地靠近——当对方不识相地打破这份“温情”的距离时,那就是“harassment”(骚扰)!
  而在另一部热门美剧《绝望主妇》中,我们则在实质意义上,遭遇到了一个日常生活的激进革命。
  剧中四位主妇之一的丽奈特,自她的邻居玛瑞-艾里丝自杀后,常常梦到玛瑞。因为在玛瑞自杀前,从超市购物回家的丽奈特曾在家门口,和出门取信件的玛瑞,有过这样一次“你好么”的对话:当丽奈特向玛瑞送出“你好么”的问候后,虽然玛瑞的回答是“谢谢,我很好”,但丽奈特看出了玛瑞的表情有些异样(实际上玛瑞从信箱中收到了一封恐吓信,正是这封恐吓信,使她回屋后拿枪自杀)。然而,丽奈特像大多数人们一样,快速地结束了这一“how are you”的对话,快步进屋整理购物袋中的物品。
  之后的这些年,丽奈特一直深深地自责,如果当时自己真正关心玛瑞的话,怎么可以就这样地转身离去:“我看得出她处于痛苦之中,而我却走开了!”当她的另一位邻居苏珊劝解她——“可你也不能做什么啊”,她回答道:“这正是我所做的——什么也不做!”在该集的后面,在一个被用枪指着的危险环境下,当身边一名无辜者被枪杀后,丽奈特——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激愤地面对枪口挺身而起,对行凶者直言痛斥……她不能再让自己“什么也不做”,不能再让自己永远只是虚情假意地“关心”身边的人。
  这,正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激进革命,一个很多人认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的英雄行动。事件之后的那个晚上,身受枪伤、躺在医院的丽奈特,又做了一个梦,一个她曾频繁梦到的梦——即,和玛瑞最后一次的“how are you”对话。但在这一晚的梦中,情景却有了这样一个不同:当“你好么”、“谢谢,我很好”之后,丽奈特却放下了购物袋,而走向玛瑞——“我能感受出,你并不好,请告诉我哪里出事了,让我来帮你”……
  是的,我们能够,就以我们自己当下的行动,去对这个“日常生活”作出激进改变。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政治的行动,便正是对在我们生活中,那套隐在地判定什么是日常现实之“可能”的无形的意识形态框架,作出尖锐的冲破,将它激进地改变。激进的革命,并不一定仅仅发生在那“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关头,同样可以来自于你我他日常生活中的行动。
其他文献
奧巴马参议院空缺拍卖案的曝光,显示美国政治中的“钱规则”难以超越公认的“游戏规则”。说到底,西方现有民主体制,从政治透明度、舆论多样化到司法独立,对“钱规则”形成了社会和结构性的制约。而这种制约的首要前提,是一个完善的公民社会。    奥巴马职缺“拍卖”丑闻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们对当选总统奥巴马的期望日益升高。在这节骨眼上,传出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拍卖”奥巴马空出的参议
早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劳动党就努力创建一种朝鲜特色的意识形态,最终“主体思想”出炉,并事实上取代了马列主义。到了1992年,朝鲜宪法删除马列主义。2009年的修宪更进一步,删除了共产主义。并将金正日的先军思想提升到与主体思想并列的高度。    翻开共产主义运动史,修正主义一词屡屡可见,早到19世纪第一、第二国际内部纷争,晚至冷战期间社会主义诸国的互相攻讦,谁若被修正主义这把软刀子捅上,政治上也就不正
浙江省嘉兴市京杭运河澜溪塘段附近的人,说起他们的一位副省长,都很感激。几年前,江苏、浙江边境的跨流域污染问题激化了边界农民矛盾,浙江分管副省长赶到运河边第一线,在调节两地农民的混乱矛盾过程中受了伤。  之后至今,苏浙两省的跨边界水污染问题的化解,在两省各级力量的协同合作下,逐渐取得很多进展。    污染的“流域带动”和产业辐射    浙江省历来为中国富庶之地、富水之域。但在21世纪的浙江,很多地方
提起“红十字会”,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不陌生,但凡有战乱和灾害发生的地方,就有红十字的旗帜和标志出现。“红十字”某种程度上就是人道的代名词。  2005年7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ICRC)负责中国、韩国、朝鲜、蒙古事务的东亚地区代表处在北京设立,一年多来,该代表处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军队及学术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国际人道法的工作。日前,代表处主任德尼·阿利斯通在北京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他的
一年后的地震灾区,盖房子的热情淹没了所有的缅怀。    “严厉打击村霸、街霸、砂霸、行霸”、“农房贷款有偿使用,诚实守信还本付息”,这样的大红标语贴满了绵竹市富新镇的街道两旁。去年的5·12大地震,这个小镇因为倒塌的富新二小而备受关注,时隔近一年,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富新二小的新校园已接近完工,地震带来的伤害早已淹没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里。  一年后的地震灾区,盖房子的热情淹没了所有的缅怀。政府和
流动性“洪水滔天”和物价四处冒泡沸腾,中国进入防热钱、防泡沫、防通胀的新时期。国内现有的监管体系能否真正有效阻挡住热钱快进快出的脚步尚难乐观。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高通胀挑战。    中美人民币汇率战的余音未了,中国央行象征性地祭出了利率之剑,美联储的印钞机则继续大肆开闸放水,砸下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进一步加大全球流动性泛滥压力,海外热钱蜂拥中国的势头又再次加码,外汇监管部门的警报不断拉响
眼下的加沙战火,在阿以冲突的历史上并非最严重。简单地说,就是以色列军队到它3年多前撤出的一小块巴勒斯坦人自治地上耀武扬威,而这块地曾经作为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战利品被以色列占领了38年。  以色列建国61年,与周边国家的大型战争不T5次,现在这种小打小闹不断的局面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敌人少了许多,譬如昔日的中东霸主埃及在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收回西奈半岛失地后,从此退出了与特拉维夫的军事冲
中国警察的形象仍在谷底。去年的杨佳袭警案,被杀的数名警察尸骨未寒,施暴的杨佳就被众多网民和意见领袖树为“英雄”。这是民意对长期以来警界滥权的一次总围剿,也让人看到沸腾的民意中鼓励暴民政治的隐忧。如果把话题锁定在警界自身,我想说的是,眼下并非警察的角色在中国最跋扈与腐败的阶段,在内部改革与外部监督下,警界自身正处于一个平缓的上升期;只是这转变努力,较公众的期待尚存很大距离。  情况似乎和20世纪90
中国民众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压力了,即使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许多人的眉头刚刚皱起,转而就舒展了。    如今,众多企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下出口订单的骤降以及出口退税条例的变化等原因的综合作用,而陷入困境。中小企业的倒闭潮与因资金链断裂而自杀的企业主,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  而因物价上涨备感生活压力的民众,就业机会与工资报酬的增加有限,投资性资产又遭遇股市跳水
1951年,在邻国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强势的时候,面对独立后的首次国会大选,印共中央主动宣布放弃近5年不很成功的武装斗争道路,决意“通过选票箱击败国大党”。此后国会的每次选举,印度共产党都无一例外投人选战,并多次取得不俗成绩。  50多年来,印度共产党的势力不断壮大,迄今已拥有160多万党员;不仅在地方拥有3块执政“根据地”,辖下治理着1亿多人口,还在十多个邦议会拥有席位,且对于历届联邦政府和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