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临床效果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w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因前列腺源性血尿接受PAE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造影表现及治疗效果.PAE技术成功的定义为双侧超选择插管并栓塞前列腺动脉.止血成功定义为PAE即刻止血或术后72 h内不需进一步干预情况下血尿控制.结果 PAE术后21例患者中4例DSA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渗或小动脉瘤形成.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一侧前列腺动脉迂曲严重,微导管无法超选进入,其余患者均成功实施双侧超选前列腺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0.5%(19/21);20例止血成功,肉眼血尿在24 h内消失,止血率为95.2%(20/2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3 d仍有活动性肉眼血尿,转入外科手术.结论 PAE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微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广泛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广泛肝静脉闭塞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和MRA或腹部增强CT明确诊断为广泛肝静脉闭塞型BCS,并接受改良TIPS治疗.记录腹水消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肝、肾功能情况.术后彩色超声或CTA随访,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改良TIPS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前门静脉压力为(33.69±5.95)mmHg(1 mmHg=0.133 kPa)
目的 探讨并分析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的6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率,最后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果 61例患者的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3%和16%,中位生存期(mOS)为17.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
目的 探讨西南人群中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腹主动脉瘤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例尸体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长度、直径、血管间的夹角等测量.同时,选择4个城市人群共计300例无明显病变者行腹部CT血管造影(CTA),从影像学测量腹主动脉及分支的长度、直径、血管间的夹角等数据.结果 腹主动脉显示率为100%,其平均长度为(12.96±0.81)cm,腹主动脉的直径在肾动脉平面(Ⅰ)、肠系膜下动脉平面(Ⅱ)及第4腰椎下缘平面(Ⅲ)的平均值分别为(1.93±0.28)cm、(1.55±0.23
目的 探讨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肩周炎患者19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5例,分别采用脉冲射频、体外冲击波以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疼痛、肩关节功能、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高于脉冲射频组80.0%与体外冲击波组83.6%(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依次降低,且联合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同期脉冲射频组与体外冲击波组(P<0.05).C
目的 测量胸升主动脉瘤(ATAA)、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心脏、主动脉弓形态学参数,探讨胸主动脉瘤形成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及合作医院接受胸主动脉CTA检查的199例患者,其中ATAA组患者46例,DTAA组患者35例,无主动脉病变正常对照组患者118例.Amira软件重建CTA图像后,分别测量心形角度,心形高度,主动脉弓宽度、高度、角度等形态学参数,比较ATAA组、DTAA组患者与对照组形态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CE-MRI)定量评估小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初诊单发小肝癌病灶58例.采用Philips 3.0T MR对全部入组患者于治疗前行MR常规T1WI、T2WI、DCE-MRI序列扫描,分别测得肿瘤最大层面的各扫描序列定量参数-包括血管通透性常数(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百分比(volume of extravascular extraeellular space per
1 临床资料rn患者女,46岁.因“血压增高、双侧肾上腺占位4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在外院体检发现血压增高,血压160~180/60~110 mmHg (1 mmHg=0.133 kPa),呈阵发性,无心悸,头痛.肾上腺彩超提示:双侧肾上腺增生,遂住院诊疗.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出凝血均无异常.甲状腺彩超、X线胸片、心电图、肝胆脾胰腺彩超、心脏彩超均正常.
目的 探讨注射不同稀释浓度对比剂的高分辨率C形臂CT在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高分辨率C形臂CT检查时对比剂稀释比例为10%患者12例(A组),稀释比例为15%患者13例(B组).3名神经介入专家对两组患者影像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关系、支架贴壁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定性评分,再采用ImageJ软件客观记录载瘤动脉灰度值和背景灰度值
目的 了解目前临床采用水化疗法预防对比剂肾病(CIN)实施现况,为进一步规范水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设计调查问卷,面向介入病房护士展开网络调查.采用非概率抽样法,调查全国292家医院介入围手术期水化治疗实施现况.结果 76.4%调查对象介入临床工作年限>5年,超过85.0%了解介入水化基本概念,但不到45.0%了解水化相关指南.约70.0%科室评估CIN发生风险,但评估内容和方法不一.目前74.4%科室采用静脉联合口服水化治疗,但水化时间自术前24 h至术后72 h不等,静脉
目的 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 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