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体性德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大
一、班级管理留白艺术的内涵 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创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审、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
《行车组织规则》是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的有关要求予以补充,结合本铁路局的安全生产实践制定规范,以及对《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的编制,提出原则性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以良好的学风为基础,良好的学风须有良好的班风作保障。为了培育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就要突出一个“勤”字,勤下班,多观察,以便早发现,快解决,防患于未
目前,道德教育正经历着由重视外在形式向关注个体情感体验的方向发展。针对学校道德教育表浅化、孤立化、封闭化,德育课程知识化,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动,学生情感体验不够,德育实效
在日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青少年学生耳濡目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希冀、热情和冲动.但也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困惑和迷惘中,而中职生本来思想基础就差、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8月3日上午10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5年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
一、注重道德选择.使德育贴近学生心灵。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德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是平等的探讨,是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景的结合,应